來源:紅刊財經
隨着上市公司中報和公募基金半年報披露結束,部分大股東中包含上市公司的公募基金上半場業績也一併曝光:權益爆款盛宴導致旗下擁有爆款產品的公司大多賺得盆滿缽盈,例如中信證券旗下的華夏基金,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83億元,實現淨利潤7.4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63%和25.93%。
冰火兩重天,部分基金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頗為嚴重,特別是中信建投、東吳、上銀三家基金公司淨利縮水均超過50%。以中信建投基金為例,雖然母公司與中信證券合併的傳聞時常響起,但是基金公司卻似乎很難沾光:中信建投證券半年報顯示,中信建投基金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8億元,同比增長43.64%;實現淨利潤950.57萬元,同比下降54.76%。
從中信建投基金情況看,該公司今年二季度末的規模約為218.37億元,在內地141家基金公司中僅排在第83位。記者注意到,2020年前8個月,中信建投基金髮行成立了三隻公募新品,但是其中沒有一隻是主動權益類產品,其可謂是缺席了今年公募爆款權益盛宴。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信建投基金年內發行的新品包括了中信建投中證500增強A/C、中信建投桂企債A/C、中信建投穩豐63個月,其中,7月28日成立的中信建投穩豐63個月的最新規模是79.99億元,大約佔據了公司三分之一的規模;而另兩隻基金的成立規模則相對較為一般。
再從存續產品規模看,尤其在備受關注的主動權益類產品方面,中信建投旗下基金乏善可陳。Wind資訊顯示,目前公司旗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有中信建投醫改、中信建投智信物聯網、中信建投價值甄選、中信建投行業輪換、中信建投策略精選、中信建投睿信、中信建投睿利7只產品,它們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是:無論相關產品年內迄今業績表現如何,產品的規模均沒有太大的起色。
具體來看,受益於醫藥股年內表現出色的刺激,內地醫藥主題類產品普遍風生水起,而中信建投醫改也概莫能外。截至最新收盤,該基金AC兩類份額年內的淨值增長率均突破80%,在同類基金排名中位列前茅,然而兩類份額半年末合計規模僅約為10億元左右。除該基金外,將其餘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合併計算,則半年末時也沒有第二隻產品規模能再突破10億元大關。在權益類產品中,中信建投睿利是規模最為迷你的一隻產品,兩類份額二季度末的合計規模約為0.17億元。
聚焦於中信建投睿利,記者發現規模迷你還是對基金經理形成了一定製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基金經理的手腳。從基金二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來看,我們基本上看到的是清一色的低風險藍籌類的標的,如中國中免開年迄今的漲幅約為145%,基金持倉該股的市值佔基金資產的淨值比約為9.95%,疊加考慮基金二季度末的股票倉位74.80%,則基金經理持有該股對組合的淨值貢獻度約為 7.44%。
然而僅僅買對了中國中免一隻標的股票或許不夠, 從中信建投睿利十大重倉股中還是能發現基金經理在操作上的敗筆。 具體來説,當季基金經理所重倉的中國平安、格力電器、光大銀行和工業富聯均年內表現不佳,截至9月1日最新收盤,上述重倉股年內股價在二級市場表現為下跌。除此之外,招商銀行年內目前也不過微漲了不到3個百分點。
記者查閲基金季報,作為發起式基金,該產品在季報中有清晰的字樣:“本基金自2020年1月20日起,截至本報告期末,連續105個工作日資產淨值低於5000 萬元。”記者注意到,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60%+中債綜合指數收益率*40%”,而從基金多季的季報來看,實際產品基本在滬深300的大範疇中配置股票,幾乎沒有出現過風格漂移。這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基金經理恪守契約,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基金經理受產品規模羈絆而不敢投資“出圈”。
此外,有趣的是,中信建投策略精選、中信建投價值甄選、中信建投行業輪換三隻基金開年迄今的淨值增長率基本一致,而三隻基金現任的基金經理均是欒江偉。從季報披露的重倉股來看,基金經理基本上就是單一重倉科技股這一思路,但科技股即便長期投資價值顯現,而短期由於板塊估值較高難免出現股價波動,從而連帶淨值起伏受到影響。我們以中信建投策略精選A為例,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在近一週的淨值增長率僅為-1.12%。
接受採訪時,上海某券商不願具名基金分析師如是分析原因,中信建投此前一直以發展低風險的固收類產品為主,今年開始佈局產品線了,投入有所增加但是規模增長緩慢,所以影響了產品的利潤。
從新華基金轉投而來的欒江偉無疑是公司的希望所在,目前他在中信建投管理基金的任職回報已經超過了新華時代:特別是中信建投行業輪換,基金經理掌舵1年半左右的時間收益率已經逼近翻番,但是他目前現任基金資產總規模僅為7.20億元。讓人困惑的是,作為一位擅長科技股的基金經理來説,從9月1日開始,由他和謝瑋掛帥的中信建投醫藥健康基金正式上檔發行,兩人的能力圈似乎涇渭分明:欒擅長科技,謝則擅長醫藥。
由此判斷,似乎這隻醫藥主題類基金有蹭欒江偉名氣意欲打造爆款之嫌,然而兩人目前在管的產品規模合計僅為18.17億元。從投資者和渠道的認可角度看,兩人距離成為真正的爆款基金經理尚有不小的差距。這其中固然有基金公司實力的緣故,同時也與基金經理長期業績缺乏亮點有直接關係。
記者注意到,新華時代的欒江偉最好的業績回報為70.24%,這是在兩年零299天的時間維度內所取得的。而此次聯袂掛帥的謝瑋實際任職時長更短,天天基金網顯示目前其基金經理崗位的任職時長僅為兩年零89天。同時,謝瑋在管的產品業績分化顯著:雖然醫藥主題類基金淨值增長率超過80%,但是中信建投聚利年內的淨值增長率僅為15%左右,兩隻產品之間業績相差懸殊。
除去本週上檔掛帥的上述兩位基金經理外,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公司目前掌管着權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還包括了周紫光、周户和劉鋒。天天基金網的資料顯示,這三位基金經理的崗位任職年限也基本上是兩三年左右, 無論從在管產品的業績還是產品的規模來看,他們基本都還處於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特別是周户和劉鋒,兩人在管產品的規模分別僅為0.58億元和1.16億元。
此外,中信建投基金還不僅是基金經理存在崗位任職經驗缺失的問題,甚至總經理也是公募基金行業的“新兵”。今年6月19日的公告顯示,中信建投基金新任金強為總經理,但是從履歷來看,他此前的經歷是在多家券商營業部出任過經理,此前在公募基金的工作經驗是一片空白。
從公司整體的產品類型分析,中信建投旗下的唯一貨基添鑫寶在6月30日時的份額就達到了145.87億份,幾乎佔據了公司大約三分之二的規模。在流動性寬鬆和貨幣基金收益率逐漸走低的背景下,疊加考慮到公募圈內貨基降管理費蔚然成風,因此這類產品為公司創利的前景勢必會愈發黯淡,力拼爆款權益將成為中信建投這類中小型基金公司未來發展和競爭的必由之路!
附表 中信建投部分權益類基金最新情況一覽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非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