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iPhone12系列售價曝光:5G成本大增如何做到不漲價?
格隆匯 08-24 13:45

作者:賈徵

來源:中關村在線 

儘管目前蘋果官方連iPhone 12的發佈日期都沒有最終確定,但最新版本的iPhone12系列售價曝光已經出現。爆料人士 @Komiya 今天曝光了蘋果 iPhone 12 系列的售價,並暗示這就是“最終版”。支持5G必然令iPhone 12成本大增,蘋果如何做到不漲價?

iPhone12系列售價曝光

具體來看,iPhone 12 新機存儲為 128GB 起步,包括四款機型:iPhone 12、iPhone 12 Max、iPhone 12 Pro 和 iPhone 12 Pro Max,售價從 699 美元(約 4835 元)起到最高 1399 美元(約 9678 元)。有媒體評價,相比 iPhone 11 來説加量不加價。

iPhone12系列售價曝光

但5G不是憑空來的,而是大幅硬成本增加。蘋果為了抹平iPhone 12的5G成本,或許會進行電池縮水、取消充電器,甚至不附送耳機等一系列的“騷操作”。為了確保蘋果iPhone一貫的高利潤率,蘋果拆東補西下製造的iPhone 12真的值得買嗎?

5G成本不便宜

果粉的老朋友,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發佈最新報告稱:iPhone 12系列僅5G配件一項就可能讓蘋果單項成本增加125美元。具體來看,預計蘋果為支持sub-6GHz 5G的iPhone 12成本增加為75美元,而支持mmWave 毫米波 5G的版本則增加125美元。

導致iPhone成本陡增的5G基帶

而在所有5G配件中,高通驍龍X55 5G基帶最為昂貴,該芯片支持SA/NSA雙模組網方式,最高可達7Gbps下載速率。如果能夠按照這次曝光的價格來看,確實做到了平滑過渡,但需要強調的是新機發布之後,iPhone 11將會進行大幅下調,參照物降了。

電池容量大縮水

除了漲價之外,郭明錤也表示蘋果可能會在電池、印刷電路板上降級,同時對供應商施加價格壓力,從而進一步控制成本。此前韓國認證機構泄露的信息顯示,iPhone 12確實存在近30%的容量縮水幅度,也有可能是植入5G芯片擠佔空間導致。

電池縮水近30%的iPhone 12

不過國外數碼達人已拿到真機進行實測,電池縮水近30%的iPhone 12相比上代產品的續航反而增加的3到4個小時。這主要是得益於5nm製程A14芯片的威力,製程工藝進步帶來了更低的功耗。但話説回來,如果能配更大的電池豈不是更好?

充電頭耳機取消

除了在用户不容易覺察的地方入手外,有傳聞稱iPhone 12還將取消隨機附送充電頭和EarPods耳機。蘋果萬年不變的“5V1A”祖傳充電頭遭到不少用户吐槽,這次直接取消看你説啥。至於耳機,分析認為是為了刺激AirPods系列無線耳機銷量。

根本上來講都是壓縮成本罷了。不過也有一些説法認為,大量重複的附送充電頭無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此外隨着無線快充的出現,傳統線充的方式將會被逐漸淘汰。仔細品一品貌似説的也有幾分道理,那麼請問不花錢的無線快充到哪去領呢?

iPhone 12值嗎?

控制成本並不是絕對的壞事,畢竟在保證足夠利潤和良好體驗的情況下,會讓價格更趨於合理。我們不妨反過來看,如果不是這些精妙的成本控制,那麼iPhone的價格早就上天了,也就失去了競爭力。所以,歷代iPhone都是成本博弈的產物。

至於iPhone 12值不值的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的統一答案。但如果是讓我進行選擇的話,我可能會選擇iPhone 12的下一代產品。畢竟初代5G版本確實成本有些高,而且目前對5G的需求並不迫切,到了明年或許這些情況會有極大的改觀。

所以您看,過去那些成為經典的都是iPhone 4s,iPhone 5s,iPhone 6s Plus,他們都是基於前代產品的優化版本。雖説如今型號變了,但科技發展的節奏卻沒變。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