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車東西
2020年,國內前幾年純電冠軍北汽新能源迎來最艱難時刻。
北汽新能源7月份產銷快報顯示,7月共售出2009輛新車,去年同期的銷量為1.25萬輛,同比下滑84%,下滑幅度非常大。放到全年來看,北汽新能源1月~7月的總銷量為1.67萬輛。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9年12月份,北汽新能源共售出了2.2萬輛EU系列車型,也就是説北汽新能源今年全年的銷量還不如去年最佳時候的1個月,與去年前7個月的7.77萬輛相比下滑幅度也達到了78.49%。
▲北汽新能源7月份產銷快報
今年前7個月,國內共計售出了39.8萬輛新能源車,同比下降了36.1%。而北汽新能源的下滑幅度還超出了行業42%。
通過這兩組數據的對比就能發現,北汽新能源已經進入到一個比較難受的時刻,畢竟在2019年,北汽新能源還憑藉着15.06萬的總銷量拿下了年度純電動車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
僅僅7個月的時間,國內純電銷量冠軍就一下子陷入了銷量嚴重下滑的困難境地,不禁讓人慨歎新能源市場競爭之慘烈——一招不慎,就有可能跌落王座,甚至被甩在身後。
銷量的下滑自然與今年年初的疫情有直接關係,但與其他車企相比,北汽新能源的下滑明顯更為嚴重。比如比亞迪雖然也下滑慘重,但也只有53.29%,蔚來甚至還逆勢上漲了137%。
那麼北汽新能源在今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讓銷量出現如此大的滑坡?這個昔日的純電銷冠,又做出了哪些措施來予以應對呢?
如果只看過去幾年的銷量,北汽新能源無疑是國內純電市場王者。
官方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從2015年的2萬輛增長到了2019年的15萬輛,銷量翻了七倍不止,連續7年成為國內純電市場的第一名。
▲北汽新能源近5年銷量變化趨勢(單位:萬輛)
但在今年開始之後,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卻經歷了大幅的下滑,1月~7月的總銷量為1.67萬輛,還不及去年12月單月的銷量,去年12月僅EU系列就售出了2萬多台,與去年前7個月相比也下滑了78.49%。而這一下滑幅度遠超過國內新能源車市大盤,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國內新能源車總銷量為39.8萬輛新能源車,同比下降了36.1%。
具體到車型上來看,北汽新能源EU系列曾是去年國內的純電銷量王者,而今年7月份,該系列已經從乘聯會公佈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榜單中消失了,從全年上來看,北汽新能源EU系列可以在榜單中排到第六名,落後於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全新秦EV、廣汽新能源Aion S、寶駿E100和蔚來ES6。
並且北汽新能源EU系列和身後的多個車型的銷量差別並不大,隨時面臨着被超越的危險。
▲乘聯會年度銷量榜前十車型
從今年的實際情況來看,北汽新能源的銷量下滑跟上半年的疫情相關,但是疫情對於其他車企也產生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北汽新能源的下滑幅度卻是最大的一個。
常年與北汽新能源競爭國內新能源車市一哥的比亞迪也在今年出現了銷量下滑,比亞迪產銷快報顯示,今年前7個月,比亞迪新能源車的總銷量為7.58萬輛,去年同期為16.2萬輛,同比下降了53.29%。長城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下滑了53.53%,由去年同期的2.97萬輛下滑到了1.32萬輛。
▲國內部分新能源車企銷量變化情況
但今年也並非所有的新能源車企表現都這般慘淡,官方數據顯示,國內新造車公司的頭部玩家蔚來今年的銷量也取得不小的突破,今年前7個月,蔚來的銷量為1.77萬輛,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就接近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銷量,並且這一數據還超過了北汽新能源。廣汽新能源也實現了80%的銷量增長。
這麼一對比,北汽新能源上半年的慘淡現狀就非常明顯了,那麼北汽新能源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北汽新能源銷量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產品線的問題,也有戰略的問題,這個結果也預示了北汽新能源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還需要進行變革。
1、B端紅利消失
多位行業內人士都認為,B端市場的下滑也是北汽新能源銷量下滑的主因。
公開信息顯示,北汽新能源的銷量主要由B端市場消化,網約車、公務車、出租車對北汽新能源的需求量比較大,而私人購買的部分並不算多。
有媒體報道稱,北汽新能源的內部人士表示北汽新能源2019年15.06萬的銷量中,約有70%都是對公,剩下的30%則是賣給了私人車主。以去年賣的最好的車型EU5為例,去年9萬多輛的銷量中,有7萬輛都是對公銷售,佔總量的78%。
▲北汽EU5
這樣的打法讓北汽新能源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讓北汽新能源從2015年的2萬輛銷量逐步增長到了2019年的15.06萬輛,短短5年間,銷量翻了七倍不止。
但這種打法的的缺點卻在今年開始慢慢浮現了,由於疫情的影響,網約車和出租車行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網約車、出租車相關企業的運營率只有40%~50%,行業的熱度不高導致這些企業的購車需求大幅降低。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也表達的類似的觀點,在接受車東西採訪的時候,崔東樹説:“今年疫情的影響導致網約出租這方面受到的影響比較大,而北汽新能源過去幾年在這方面的投入比較大,所以影響更大。”
不過,目前北汽新能源官方還沒有對這一説法作出説明,B端銷量佔總銷量的多少比列也未公佈,這一説法的準確性還不得而知。
2、車型單一,抵禦風險能力不強
北汽新能源目前的產品線其實還比較豐富,在小型車方面有EC系列,在轎車上有EU系列,在SUV方面有EX系列,但儘管產品線豐富,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卻一直是一款產品打天下的狀態。
2018年,北汽新能源主要依靠EC系列,全年售出了9.06萬輛,佔北汽新能源總銷量15.8萬輛的57%。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的主力車型切換到了EU系列,並且銷量依賴度更加提升了,EU系列在2019年也售出了11.1萬輛,去年全年銷量15.06萬輛,佔比為的74%。
▲北汽新能源EU5
北汽新能源的這種打法也保證了單款車的銷量數據,但過於依賴一款產品也使得北汽降低了抵禦風險的能力,這種弊端在今年非常明顯,在EU系列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北汽新能源的總銷量也開始快速下滑。
不過這種情況也並非絕對的,在產品非常有競爭力的情況下,這樣的打法也能讓車企集中精力開拓更多的市場,目前特斯拉就是以Model 3的在全球多個國家打開了市場,實現了銷量的持續增長。
3、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加劇
目前,國內的新造車市場的競爭也開始變得更加激烈了。
北汽新能源目前主要發力的市場是10萬~20萬的緊湊型轎車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北汽新能源的主力車型EU5,這款車在2018年就已經推出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市場的競爭車型並不算多,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廣汽Aion S、吉利幾何A、比亞迪全新秦EV等車型紛紛上市,加劇了這一市場的競爭。
同時,北汽新能源在自動駕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也讓北汽新能源在與其他車企競爭中略微有點吃虧。
▲部分國內在售的新能源車對比表
在10萬~20萬的市場上,目前還有多個緊湊型SUV出現,比如小鵬G3和威馬EX5,而目前國內的SUV銷量正處在增長期,憑藉着車型優勢,這些車型也進一步壓縮了EU5的市場。
4、高層變動頻繁,兩年三度換帥
此外,北汽新能源頻繁的人事變動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北汽新能源北汽藍谷的一把手在近兩年的時間內就發生了三次換帥的事。
2019年2月,北汽藍谷發佈公告,公司董事、經理鄭剛由於身體原因主動提出離職申請。此後,鄭剛的職位由馬仿列繼任。
而馬仿列上任一年半後,今年6月9日,北汽藍谷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經理馬仿列因身體及年齡等個人原因辭去在公司內的所有職位。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按照最初的公示,馬仿列的任期應該到2021年11月7日,此次提前離職,也可能與北汽新能源目前的慘淡銷量有關。
上個月,北汽藍谷又發佈公告稱,原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宇接替馬仿列出任北汽藍谷董事、經理,以及北汽新能源總經理等職務。
▲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劉宇(圖源網絡)
劉宇曾在北京現代、北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等合資企業和自主品牌企業的銷售部門工作過,對北汽的瞭解更深入,且有多年的銷售經驗。劉宇上任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需要快速提升北汽新能源的銷量。
目前北汽集團也發生了人事變動,徐和誼在7月底結束了在北汽集團18年的任職,北京金隅集團原董事長姜德義接任北汽一把手的職位,隨着新的領導人到任,北汽新能源也可能會迎來一波新的人事變動。而頻繁的人事變動,容易讓北汽新能源的發展策略發生改變,影響企業發展。
不過即使北汽新能源目前已經面臨很多困難了,但北汽新能源也沒有打算就此放棄,正在尋找各種方法重振銷量。
今年以來,多個城市都發布了消費券來刺激消費,北汽新能源也想到了這個方法來提升自己的銷量。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宣佈,北京市自8月1日起面向“無車家庭”一次性增發2萬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對於北京這樣的汽車限購城市來説,2萬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已經是一個非常寬鬆的優惠政策了。
為了能夠在這兩萬個指標中佔據一定的份額,北汽新能源也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鐗,8月8日,北汽宣佈向北京地區消費者發放10億元新能源消費券,幾乎覆蓋北汽旗下全部新能源車型。
▲北汽新能源發放消費券的海報
這一做法也顯示了北汽新能源搶佔市場的決心。
但發放大額消費券只能刺激一時的銷量,長期的銷量還需要在產品層面下功夫。在產品上,北汽新能源在今年年初發布了“2029計劃”。
根據該計劃,北汽新能源將在未來十年內打造3個以上電動汽車專屬平台,同時推出10餘款新能源汽車產品系列,40多款全新產品。
為了提升自己的產品實力,北汽新能源也加大了研發方面的投入,公開報道顯示,去年一整年,北汽新能源用於研發的總金額為15.45億元,佔總營收的6.55%。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北汽新能源在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為1.32億元,佔營收的7.9%。
在8月3日發佈的募投計劃中,北汽藍谷也表示計劃投入26.28億元用於高端新能源車型的開發。
▲Arcfox ECF概念車
今年4月22日,北汽新能源宣佈旗下全新純電動中型SUV“α-T”開啟預售,不出意外的話,這款車將會在年內上市和交付,這款車將會是北汽新能源在高端電動車上的第一次嘗試,對於北汽新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新產品的研發,北汽新能源還在積極研發換電模式,今年新能源換電模式被納入新基建範疇並且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
而這一消息對於北汽新能源來説也非常重要,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北汽新能源是目前國內佈局新能源換電站最多的企業。
▲西苑公交樞紐的北汽換電站
在出租車市場,北汽的換電出租車佔有絕對優勢,2019年7月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聯合發佈的《關於對出租汽車更新為純電動車資金獎勵政策的通知》規定,更換的純電動出租車需滿足相關技術條件,包括:車輛續航里程原則上不低於300公里,具備充換電兼容技術,以快速更換電池為主;提供車輛電池8年或60萬公里質保(以先到為準),且質保期內電池滿電電量不低於80%;車輛電池與充換電站技術相匹配;符合北京市出租汽車地方標準要求。
▲出租車前往北汽換電站
從這項規定來看,這其中最受益的就是北汽新能源了,目前國內符合要求的就只有北汽和蔚來等少數車企,蔚來均價在30萬以上,用來做出租車不大現實,而且蔚來自己也明確表示用户買車不能用來跑滴滴或者其他商業運營,不然會喪失車主權益。
公開報道顯示,北汽新能源方面認為,換電站比充電的速度更快,對用户的吸引力也更大,北汽新能源現在先在B端做好換電站的佈局,通過B端需求擴大換電站的規模。等到換電站規模足夠大的時候,在C端市場上也會發揮作用,有助於打開C端市場。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北汽新能源下一階段的發展決策將會是決定銷量能否復興的關鍵,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就表示:“北汽新能源下半年的銷量能否得到提升還需要看新到任領導的決策。”
從佈局上來看,北汽新能源也在進行自救措施,短期內促銷量額方法有發放大額消費券,長期內也在增加研發投入和加大換電的研發力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在今年將很難再達到去年的水準了。
憑藉着B端市場的打法,北汽新能源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了國內純電動汽車領域的頭號玩家,但隨着補貼退坡以及出現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北汽新能源在今年遭遇的銷量滑鐵盧。
銷量暴跌也説明了北汽新能源此前一直堅守的策略開始出現了問題,為了提振銷量北汽新能源拿出了10億元消費券來吸引消費者,但這種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北汽新能源目前面臨的困境。
在C端市場上,北汽新能源的優勢並不算強,車輛的知名度和智能化水平與新造車公司甚至部分傳統車企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要想取得銷量上的突破,北汽新能源還需在產品上進一步增加投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讓更多C端用户接受並接納北汽新能源的產品才是提升銷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