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食品飲料奪冠白酒持倉超百億,化工躍進前三,私募機構抱團股會鬆動嗎?
格隆匯 08-19 13:44

來源:排排網官微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8日批露的中報,在剔除重複持有的個股後,國內私募基金重倉持有250只個股。貴州茅台與華聞集團是私募重倉數量最多的個股,均有5只私募基金重倉分別持有上述兩隻個股,持倉市值為133.75億元、8.79億元。

除此以外,恆林股份、恆瑞醫藥、招商銀行等分別來自輕工製造、醫藥生物與銀行的個股,也各自獲得4只基金重倉持有。此外,私募集中持有的個股還包括智飛生物、廈門象嶼、五糧液、伊利股份、保利地產等。

從私募重倉股的行業分佈來看,28個申萬行業均有涉及。具體來看,基金持倉股扎堆醫藥生物、化工、電子等行業,持有個股分數分別為36只、30只和23只。機械設備、電氣設備、輕工製造等行業在二季度也均有10只以上個股獲私募重倉持有。休閒服務、鋼鐵、建築材料、家用電器、綜合行業個股獲私募重倉較少。

雖然從數量來看,食品飲料僅有10只個股獲私募重倉,但是卻是私募持倉股市值最高的行業,持倉市值139意願,除了持有133.75億元貴州茅台外,私募持有會稽山、水井坊也超億元。

醫藥生物與化學不僅是持倉數量較多,持倉市值也是居於前三,分別為71.67億元與64.35億元。醫藥生物與食品飲料既是今年的翻倍股大本營,還是公募等機構得重倉股所在。相對來説,市場對化工成為私募的第三大重倉股略感意外。

對於私募持倉市值向化工、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等行業進行傾斜,是否意味着私募抱團已經開始鬆動瓦解。私募排排網針對私募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86.35%的私募認為在未來行情仍將由有業績支撐的龍頭股引領,在此背景下機構抱團不但不會鬆動瓦解,反而可能更加集中。也有13.65%的私募認為,近期均衡配置再度成為市場熱詞,需關注市場風格的切換。

千波資產研究中心則非但不認為抱團已經走向了分散,反而會越來越集中。抱團的的根源在於機構資金佔比的大幅度提升,相比於之前居民資金流入股市多以銀證轉賬直接入市為主,到現在以認購基金間接入市為主,使機構資金持股比例增加。機構的操作風格是擁抱龍頭、長期持有,龍頭股價和估值的上漲,持倉成本較低的機構反而不願下車,寧願堅守,讓時間去實現更大的價值。

水木長量總經理楊英華也指出,今年以,基金業發展迅猛,動輒幾百億的單品募集。新資金建倉時,不願意在高點加入抱團股,是一種普遍心態。不過從國內外這幾年的基金髮展看,加強在權重股的佈局,博弈論上是一種無奈但優秀的選擇。巴菲特持倉44%都是蘋果就是典型的案例,美國的基金公司也是拼命集中持倉於幾個科技權重股,如果不這麼做,往往連指數都跑不贏,更無法讓基金投資人滿意。中國的基金行業目前也在這條路上,可能幾年之內也難以改變。

斌諾資產也認為目前私募抱團的行為仍沒有鬆動。私募持倉前十的傳媒,化工,農林牧漁等板塊,是近期景氣度較高的行業,可以看成機構的順週期結構性的操作。其投資風格的轉變仍需要時間的驗證。

對於私募持倉化工股市值進入前三的現象,沃隆創鑫基金經理黃界峯認為,化工股獲看好有多方因素,一方面國內復產復工有序推進,化工企業基本面趨於好轉,相關產品市場需求不斷提升,業績得以改善;另一方面當前化工優質企業整體估值較低,有強烈的估值修復預期,機構近期配置較多,其中化工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業績長期穩定,未來依然可作為中期配置標的。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也認為,上半年大多數行業都受到了疫情等因素衝擊,但化工是少數經營表現還有提升行業,目前看三季度也是維持向好態勢。基本面向好是上半年化工板塊受到包括私募在內的機構資金普遍關注最主要的原因。隨着重視基本面的機構影響力逐步加大,價值投資理念有望逐步普及,符合這個方向的品種更可能脱穎而出。如果化工行業能夠維持景氣向好態勢,年內化工板塊值得投資者更多關注。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