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一則大消息,影視股龍頭大漲!網友:早就等不及了!
格隆匯 05-11 17:35

作者:張雪

來源:中國基金報

電影院雖然還未正式開門迎客,但是影視股已開始躁動。

5月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稱,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可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遊景點、運動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等。

也就是説,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終於進入開放倒計時。

受該消息刺激,相關影視概念股今日早盤普漲,北京文化、萬達電影、阿里影業、貓眼娛樂等多股均紛紛高開。

影視股提前沸騰

機構大舉加倉

隨着國內疫情有所好轉,影視行業也即將走出灰暗時刻,迎來“春天”。

近期電影業利好消息不斷,儘管國內影院還未正式開業,但影視股已提前沸騰,敏鋭的資本早已行動起來,一些龍頭公司股價甚至已回升至疫情之前的水平。

今日早盤,相關影視概念股紛紛高開,儘管午後衝高回落,但至收盤,新文化(300336.SZ)、奧飛娛樂(002292.SZ)、北京文化(000802.SZ)仍有不錯漲幅。

港股方面,影視娛樂概念股也集體活躍,貓眼娛樂(1896.HK)一度大漲逾9%,盤中最高點至12.1港元/股,創逾2個月新高;阿里影業(01060.HK)盤中最高漲幅也近8%。

具體到個股,萬達電影(002739.SZ)半月以來已上漲超過16%,最新總市值為355億元;4月以來,華誼兄弟(300027.SZ)上漲超30%,最新總市值為118億元,光線傳媒(300251.SZ)、上海電影(601595.SH)上漲約20%;唐德影視(300426.SZ)上漲超17%;橫店影視(603103.SH)、中國電影(600977.SH)4月以來上漲近10%。

而機構也早已對影視板塊展開佈局,大舉加倉影視相關概念股。

一季度,萬達院線總共獲機構增持近5000萬股。其中,華安媒體互聯網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安智能生活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躋身前十,合計持股約7874.1萬股,較去年底的2139.8萬股大幅增持。此外,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大舉增持916.2萬股。

而華安基金旗下的華安媒體互聯網也不止增持了一家影視概念股,該基金在一季度還一口氣進入了幸福藍海、光線傳媒、北京文化、中國電影、歡瑞世紀、芒果超媒6家上市影視公司的十大股東名單。

對此,中信建投傳媒團隊認為,影院重新開業在即,短期來看疫情不再反覆,疊加優質影院陸續上映,將使得觀眾觀影意願逐步提升。中期來看,疫情後行業整合出清、優質影院市佔率提升以及連鎖影院出現規模效應,將成為驅動行業中長期發展的動力。影視方面,隨着影院復工,大銀幕電影陸續上映,影片儲備豐富的公司有望受益。

3月曾短暫復工隨即被叫停

實際上,3月中旬,影院曾經出現短暫復工試水。

但沒想到,還未等到大批觀眾前來觀影,卻遭國家電影局緊急叫停。

3月27日,國家電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具體復業時間等國家電影局通知。

而復工短短一週的數據也並不樂觀,燈塔專業版歷史數據顯示,3月16日至22日,全國共有超500家影院復工,復工率達4.8%,但當週觀影人次僅有3810人,票房為11.8萬元。

超7成觀眾期待電影院開業

3個多月沒去電影院看電影,不少小夥伴已經快憋不住了。

根據近日中國電影家協會與貓眼研究院聯手調查的結果,所收到的1530份有效樣本中,超過7成觀眾“非常期待”或“比較期待”去影院觀影,6成以上受訪者“非常關注”或“比較關注”影院復工和影片上映信息。

但調研結果也顯示,即使在政策指導下全國影院正式復工,但在初期,人們對於回到封閉空間觀影仍會有顧慮。

為降低觀眾回到影院的戒備心,良好的衞生防控措施、優惠票價與新片上映,將有助於拉動影院復工後的觀影消費。接近6成受訪者認為“影院的防控措施(測體温、實名登記等)”和“票價的優惠力度”會增加自己看片的衝動,還有4成認為“是否是新片”也是重要驅動因素。在票價上,8成以上受訪者對30元以下的票價接受度較高;而在影廳人數上,建議控制在40%以下。

此外,在可接受4月份去影院觀影的人羣中,想看國內影片排名前四位均為春節檔電影,依次為《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姜子牙》和《奪冠》;想看國外新片排名第一是《花木蘭》。

電影院陷入“倒閉潮” 

影視公司一季度鉅虧

1月以來,自肺炎疫情在中國爆發,電影院已停業3月有餘。

電影票房遭遇斷崖式下跌,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自2020年1月24日起到4月1日,中國線下電影市場與2019年相比損失了113.66億票房。據西部證券統計,年初至今票房只有1月的前23所累積的27 億元收入,同比下滑-89.5%。

“顆粒無收”的票房和不得不支出的經營成本使得電影院持續多月虧損,可此番蕭條困境短期內難以改善,多家電影院因承受不住經營壓力而退出市場,全國電影院被迫陷入“倒閉潮”。

天眼查數據顯示,1月23日至4月17日,全國經營範圍包含“電影、影視、影視發行”在內的註銷企業共計3066家,同期全國共計註銷經營範圍包含“影院、電影院”的企業42家,其中,11家註銷影院註冊資本大於1000萬元。

而上市公司的情況也不容樂觀,2020年第一季度,20餘家上市影視公司僅有6家實現盈利,大部分公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虧損,總虧損金額超17億元,行業寒冬之下,巨頭也未能倖免於難。

就虧損金額而言,損失最大的莫過於王健林旗下的萬達影視。

根據萬達電影公告,一季度虧損近6億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超4億元,同比下降249.75%,本次是萬達電影上市以來首次在一季度出現虧損。

禍不單行,萬達不僅國內業績跳水,其在海外的影院公司更是損失慘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美國最大的連鎖影院——AMC影院宣佈關閉1000家影院,其公司的股價較年初下跌超過40%,而截至2019年底,萬達仍持有AMC院線38%股權。

其次是中國電影,一季度淨虧損2.27億元,同比減少174.78%。

此外,華誼兄弟、橫店影視、文投控股、幸福藍海和金逸影視一季度虧損金額也都超過1億元。

影業積極自救

“三巨頭”募資近90億元

儘管各地政府紛紛出台大小政策扶持“岌岌可危”的電影行業,但終歸杯水車薪,想要走出困境,還要靠影視行業自身。

為了度過蕭條困境,影視公司分別通過借款、定增等多重方式謀求生路。例如在2019年都產生超過10億元的虧損的行業龍頭華誼、華策和萬達電影三家拋出的募資方案,合計金額就高達近90億元。

若這筆近百億元的增量資金注資成功,不僅公司資金緊張的問題能夠得到緩解,更能間接帶動整個影視產業上下游業務的復甦。

三家公司中,聲勢最為的浩大當屬華誼兄弟。4月29日,華誼兄弟宣佈將新一輪的定增方案,擬以2.78元/股非公開發行合計不超過8.24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

引來市場關注的是,該份定增方案參與認購的機構名單相當豪華。

參與認購的9家機構中,既有老股東騰訊和阿里旗下的公司、也有復星系的豫園股份,更有國資背景的山東經達等。所有發行對象均以現金方式認購本次發行的股份,用實際行動支持華誼、也支持中國影視行業的未來。

該消息一出,當日華誼股價立刻衝至漲停,此前2019年鉅虧39.6億元的巨大利空瞬間轉換為利好。

而募資金額最大的,還是萬達電影。4月21日,在發佈2019年年報的同時,也修改了之前的可轉債募資方案。

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萬達擬定增募資43.5億元,其中擬投入募集資金30.45億元用於新建影院項目,剩下13.05億元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及償還借款。

而擬新建影院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項目計劃在2020年至2022年新建影院162家,總面積達79萬平方米。

同樣,華策影視也在年報發佈之際宣佈了定增預案,擬募集不超過22億元,用於影視劇製作項目、超高清製作及媒資管理平台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同時提升公司資本實力、盈利能力與行業口碑,增強市場競爭力。

目前,華策計劃擬投拍電視劇數量為12部,均已取得必要的拍攝備案,項目擬投資總額為26.13億元,擬使用本次募集資金17.34億元。

此外,捷成股份擬募資不超過20億元,用於版權運營與媒體經營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當代東方擬募資不超過6.5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而更狠的是當代明誠,悉數質押了當代時光的全部股權,用於向北方信託借款人民幣3億元。

“優愛騰”聯手9家公司

發佈行業自救倡議書

當然,影視行業內部也在積極改進,“開源節流”、縮減成本開支。

5月7日,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9家影視公司聯合發佈《關於開展團結一心 共克時艱 行業自救行動的倡議書》,結合4月17日電視劇製作協會發布的成本控制倡議書,預計劇集製作成本將進一步下降,同時劇集投資回報率也將得到提高。

9家公司表示,即日起將對影視劇、綜藝節目生產的各環節成本體系、價格體系進行動態調整,將對包括但不限於各個工種的演職人員報酬、特約演職人員與飛行嘉賓報酬、供應商價格、內容採購價格等實施現階段市場可承受的價格管理,形成市場調節、能上能下、工種平衡、共商共擔的定價參考原則。

在具體層面,他們倡議提倡影視劇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短劇創作,支持多拍良心劇、口碑劇、精品劇;倡導勤儉節約,抵制浪費奢靡之風,反對虛榮攀比;倡導共克時艱,共降成本,共擔風險,共建信心;倡導廉潔從業,糾治“貪腐失信”亂象。 

該份倡議書也起到了刺激A股相關影視概念股的作用,當日華誼兄弟收漲4.09%,橫店影視收漲2.97%,其餘相關概念股也均有明顯漲幅。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