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的業績披露逐步進入尾聲,可以説是用“幾家歡喜幾家愁”,其中,中藥板塊的表現或將叫人眼前一亮。
根據市場公開消息,截至4月28日,目前已有33家中藥上市公司發佈了2020年一季報,其中,23家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同比正增長,且24家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佔比72.7%。
4月29日,中藥生產板塊有所拉昇,其中,太龍藥業領漲,漲超5.26%,雲南白藥、羚鋭製藥漲近5%,九芝堂、益佰製藥、西藏藥業等紛紛跟漲。
中藥生產板塊走勢
來源於:Wind
借了來自疫情的東風?
事實上,除了企業自身的成長,之所以近期中藥板塊的業績表現出現明顯正向趨勢,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其所處的這一特殊的疫情時期緊密相關。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實時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29日6時30分,全球累計確診超311萬例,其中,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百萬。
“這次疫情中,中醫藥參與面之廣、參與度之深、受關注度之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
而在疫情風暴的肆虐之下,除了口罩、酒精等基本防疫物品熱度攀升,相關藥品的需求也大幅提高,尤其是在當今針對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或是疫苗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中藥這匹黑馬便高調亮相,憑藉其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重大疾病和新發傳染病方面上積攢的抗疫經驗和實踐已然成為我國本次疫情防控的亮點之一。
“在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3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
來源於:微博
從“清肺排毒湯”、連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一批方劑和中成藥,到肺得寧合劑、銀柴感冒顆粒、桂柴散寒顆粒、金柴清熱顆粒,濟南宏濟堂中醫醫院金貝口服液等5種院內製劑,再到中國中醫科學院、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中西醫雙博士後王維武研製的方劑“肺毒清”……一系列的中藥產品所產生的臨牀療效不僅幫助患者有效緩解症狀,也對於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產生積極助力。
舉例而言,就拿清肺排毒湯(含麻黃、炙甘草、杏仁、桂枝、澤瀉、豬苓、白朮、茯苓等)來説,截止到2月中旬,已有10個省、57個定點醫療機構的701例使用清肺排毒湯的確診病例納入觀察,其中有130例治癒出院,51例症狀消失,268例症狀改善,212例症狀平穩,沒有加重。
而本次中藥的大活躍不僅直接對治療新冠肺炎帶來良效,也為其加速發展步入下一階段帶來一定的高景氣支撐。
中醫藥“出海”之難?
實際上,背靠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基底,隨着人們的健康意識的提高,再加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之下國家政策的重視,中醫藥的發展一直較為平穩,生命力較強,截至目前,我國中醫藥產業已服務於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1-2018年中藥飲片市場規模
來源於:廣證恆生
從市場行情來看,2018年我國中藥材市場規模達到近1246億元,預計2022年或將達到1708億元,且到2024年或將超過2000億元,年平均複合增長近10%;且預計2020年中藥市場規模或將達5806億元,複合增長率為8.2%。
“預計到2020年,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或將突破3萬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國務院新聞辦發佈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
但在新時代之下,固步自封又或是原地踏步或將成為成長的絆腳石,這對行業也是如此。目前,作為國家重點監管產業之一,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不斷朝現代化、產業化方向行進,而與此同時,走出國門以釋放自身更多的發展空間或成為關鍵,尤其是在海外多國對本次新冠疫情中中藥所發揮的強大力量感同身受的背景之下,國際化戰略方向也亟待提上日程。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出口中藥材及中成藥12.8萬噸,其中,2018年我國出口到美國的中藥總額達到6.66億美元,佔中藥出口總額的17%,遠超全球其他地區;同時,2019年出口13.2萬噸,同比上漲3.2%,且截至去年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建設59箇中醫藥海外中心;而進入2020年,在春節和疫情等因素作用之下,今年前兩個月中藥材及中成藥出口1.8萬噸,同比增長0.8%。
儘管中藥產品的出口數據較為穩健,但就其發展進程來説,它的“出海”之路並不安穩,即在行業缺乏一定的監管和規範之下,人們對其的認知定位不夠清晰,更多時候還是作為膳食補充劑去使用,進而無法達到真正的藥品高度,這也就是其難以真正走向國際化的痛點所在。
首先,中藥市場的魚龍混雜之象使人產生退卻之心,即不少企業對於中藥產品的監管沒有達到統一標準,時常出現藥材質量不合格、藥品成分摻假等質量問題,不僅傷害了消費者的信任,也為其品牌帶來難以挽回的聲譽損失。
來源於:微博
同時,中藥走出國門之後或將出現“水土不服”的反應,無論是國際層面上行業制定的准入問題(有效性驗證問題等),還是文化理念帶來的差異,都使得其出海的每一步走得較為艱難。
就拿美國市場來説,倘若要以藥品形式進入美國市場,需要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但就目前來説,我國還沒有任何中藥獲FDA認證,僅有10種中藥通過了FDA的臨牀研究申請進入臨牀研究階段。
“複方丹蔘滴丸是由天士力獨家開發研製的現代創新複方中藥,1998年以藥品身份正式通過美國FDA的第一次臨牀研究(IND)申請,2006年公司再次獲得FDA的IND批准,確定了預防和治療慢性穩定性心絞痛(CSA)的臨牀適應症,然而至今向美國FDA申請註冊已超過20年,還未得到批准。”——公開資料
顯然,對於中醫藥的國際化之路來説,解決安全性問題和有效性問題都是避不可避的關鍵節點,無論是從法規、政策、標準的制定還是到中藥材的種植、生產、研發等環節,相關入局的藥企或將需要藉助科技的力量,迎接創新,加強管理體系建設,為自身的產品賦能,進而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進而為出海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中藥概念標的引發關注?
目前來説,我國中藥材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種植以及養殖,中游——加工流通和下游——銷售等環節,雖然市場集中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整體來看,具備確定性強的研發成果以及規模優勢的標的多受關注。
以嶺藥業(002603.SZ)2019年實現營收58.25億元,同比增長20.9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07億元,同比增長1.21%;基本每股收益為0.51元,上年同期為0.5元。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50.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7億元,同比增長51.88%。公司旗下的連花清瘟膠囊已取得了加拿大、巴西、羅馬尼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莫桑比克6個國家的註冊批文,且其作為治感冒抗流感的大複方中成藥在美國FDA開展的二期臨牀研究目前仍在正常推進中。
來源於:公開資料
雲南白藥(000538.SZ)2019年營業收入297億元,同比增長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19.75%,但公司扣除非淨利2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滑21.54%;基本每股收益3.28元。此外,公司向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0元(含税),現金分紅高達38.32億元。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7.43億元,同比增長10.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82億元,同比下降34.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0.55億元,同比增長39.81%;基本每股收益1元。值得注意的是,今日該股漲幅明顯,漲至92.95元。
根據行權條件ROE測算的未來三年淨利潤
來源於:光大證券
片仔癀(600436.SH)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14億元,同比增長15.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68億元,同比增長15.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4.63億元,同比增長14.70%。此前公司承擔了“一帶一路”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名優中成藥國際產業協作基地”項目,旨在帶動中醫藥走向國際化。
預測PE估值(2018-4M20)
來源於:華泰證券
結語
新冠疫情作為國際性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雖然給當代人們帶來一定的心理陰影和傷痛,但人生還在繼續,行業的發展也在進行,危機的對面便是拯救其於水火之中的生機。
基於這一特殊情境,不少行業都獲得了重新煥發新生又或是再次出發的機遇,其中,中醫藥板塊在政策本身的利好支撐以及市場需求的刺激性釋放之下,再次迎來發展的暖春,但仍需警惕在資本市場上由宏觀環境為相關概念板塊帶來的波動性風險。
如今而言,天時地利已經具備,最為重要的還是人和,即企業自身的行動力需要為產品帶來高附加值,進而利於其走向國際市場的競爭舞台,乃至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推廣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