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高開低走,令人失望。但消費股持續爆發,尤其是豬肉股表現甚是驚喜。
其中,唐人神、振靜股份、傲農生物、新希望、天邦股份、正邦科技、天康生物紛紛漲停,益生股份、金新農、大康農業、羅牛山紛紛大漲超過7%,近2700億盤子的牧原股份同樣大漲6.73%。
(來源:Wind,下同)
值得一提的是,牧原最新市值2694億元,超過科技股龍頭的海康威視,成為中小板新的龍頭大哥。
消息面上,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印發《關於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的實施意見》,要加大對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的政策扶持力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產業的市場環境,引導民營企業提升生豬產業發展質量。
消息面只是豬股大範圍上漲的導火索,不是本質。你看看,2月3日以來,新希望和牧原股份分別累計上漲73%、49%,遠遠跑贏大盤指數和絕大多數白馬藍籌。
那麼,近來,豬股持續上漲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1、資金面
2月底以來,受新冠疫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盪,A股同樣沒能夠獨善其身。其中,創業板指數最近25個交易日累跌18%左右。
以半導體為首的科技股尤為慘烈。最近25個交易日,芯片ETF(159995.SH)累計跌幅超過35%,遠遠跑輸大盤。
從近段時間來看,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減弱,主力資金更加追求業績確定性,比如消費、醫療。
而豬肉股作為消費板塊中的“王牌軍”,業績確定性很好,自然受到資金的追捧。從資金維度來看,這是市場風格切換所致。
但本質,依舊還是要看業績——豬價、出欄量。
2、豬價
2018年8月開始,非洲豬瘟肆掠中國。
由於不小規模的撲殺以及非瘟疫情重創散養户的積極性,導致產銷缺口巨大,豬價持續上行。在2019年11月,生豬價格一度突破40元/公斤,後來又稍有回調,目前穩定在35元/公斤左右。
那麼,未來豬價是否掉頭向下,還是繼續維持高位狀態呢?
由於非洲豬瘟存在地球將近100年,疫苗研發一直沒有成功。由於去年散養户受疫情重創,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補欄積極性都不高。並且,即便補欄,如果防護不到位,依然容易中招。
然而,豬肉又是人們生活之剛需,消費端變化不大,導致產能缺口很大。根據農業部給出的能繁母豬數據,按照最樂觀的產能恢復情況來看,今年每個月的產能缺口都在50%以上(1月份春節期間凍肉投放較多,加上提前出欄量較多,所以是45%)。
當前,生豬產能是由10個月前的能繁母豬存欄量決定的。
而去年6-8月,能繁母豬出欄量環比繼續暴跌5%、8.9%、9.1%,較2012年高峯時期縮水50%以上。
所以,供需決定了,今年豬價繼續維持高位的基礎還是在的。
3、出欄量
2019年,牧原股份出欄量僅1025萬頭,而股權激勵方案的指引是要實現1750萬-2000萬頭,意味着要提升超過75%。
我們看看牧原的能繁母豬,就大概知道牧原完成目標的可能性了。
(來源:格隆匯,牧原能繁、後備存欄)
另外,新希望2020年出欄量目標為800萬頭,而2019年為354萬頭,相當於要增長125%。
還有温氏、正邦、天邦等中大型豬企均有較大幅度的出欄目標。尤其是牧原和新希望完成目標的可能性較大,因為有着充足的能繁母豬和後備母豬。
隨着接下來生豬出欄量的提速,利潤會逐步兑現。以牧原和新希望為雙龍頭的豬股應該還會有不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