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金曉巖
茅台近兩年來變動最為頻繁的除了市場價格外,人事變動格外引人注意。3月3日,業內一則消息顯示茅台集團發生重大人事變動,原茅台集團董事長李保芳不再擔任當前職務,但目前茅台集團官方還沒有公佈這一消息,《華夏時報》記者聯繫李保芳和茅台官方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覆。
據上述相關媒體信息顯示,接替李保芳掌舵茅台的是原貴州省省委委員、貴州省交通廳廳長高衞東,其將任茅台集團董事長。
3月3日晚間,貴州茅台發佈公告表示,根據貴州省人民政府相關文件,推薦高衞東同志為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人選,建議李保芳同志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在這一公告附上的高衞東的簡歷中,其在2020年3月的職務已經變為茅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保芳2015年來到茅台,2018年開始擔任茅台集團董事長,2019年提前完成了茅台集團的千億計劃,大力推動茅台的渠道改革並且頗有成效。而留給新帥將是更大的責任和挑戰,下一步茅台怎麼走引人深思。
少壯派管理層
近年來,頻繁的人事變動是茅台被談及最多的話題之一。
從2015年開始,這場浩浩蕩蕩的人事變革便走在路上了。當時貴州茅台曾聘任何英姿、王莉、李明燦、王崇琳、鍾正強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將副總經理一職擴容至11位,當時茅台方面解釋是出於“新老交替“的需要。
隨後在2018年7月,貴州茅台副總經理何英姿不再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的職務,調往貴州省擔保有限公司任職,幾天後,貴州茅台再發公告稱,55歲的李貴勝因病不能履職,不再擔任茅台公司副總經理職務。2019年6月,茅台內部普遍猜測茅台集團總經理接班人的原副總經理張德芹也調離茅台集團,出任貴州現代物流產業集團副總經理。
最近的一次人事變動是在今年2月,貴州茅台發佈公告稱,習酒總經理塗華彬、茅台酒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維被推薦為副總經理人選,建議免去萬波、張家齊、李明燦公司副總經理職務,上述任免待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後生效。同時,現任監事會主席羅國慶同志已到退休年齡,茅台集團總經理助理遊亞林被推薦為貴州茅台監事、監事會主席人選。
茅台集團董事長李保芳在當天召開的集團領導幹部會中表示,近年來,隨着時代和形勢發展,股份公司班子建設互補性不強、後繼乏人等問題逐步顯現,調整充實、優化配備已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從茅台的一系列管理層的變革中也可以捕捉到一個信號,即茅台在管理年輕化的決心。
據悉,此次接替李保芳的新董事長高衞東曾擔任貴陽市金陽新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貴州省貴陽市副市長,貴州貴安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有人士認為,貴安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在貴州開放格局中的地位極為重要,高衞東應屬於貴州省重點培養的幹部。
從高衞東的簡歷來看,1972年出生的年僅48歲,屬於少壯派管理幹部,而這也和茅台近兩年的人事變動,更換的管理層步調一致。
不難看出,在這場大規模的新老交替中,茅台新的管理團隊已經成型,新管理層年富力強、經驗豐富,又不乏有“70後”少壯派新鮮血液加入。
業內認為, 2018年開始茅台經歷了大刀闊斧的營銷體制改革,捋順廠商關係,調整內部組織,並且堅定反腐,穩定產品價格,應該説同期開始的人員組織調整也是打破利益集團,為實現相應改革的必然舉措,也是保證這些措施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此次調整更是提高茅台幹部年輕化與戰鬥意志的一種舉措。
“李保芳只是企業家,未來的茅台董事長更大的期待是投資家。未來茅台或將換在投資領域有更多期待。”中國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千億計劃後茅台時代
2015年8月,李保芳調任茅台,任茅台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2018年5月,成為茅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從2015年8月調任茅台開始,到2020年3月卸任茅台集團董事長,用了4年7個月的時間,同時也是茅台開始走出深度調整期,發力衝刺並實現千億的時期。
李保芳在任期間,茅台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標,於2019年正式摘下千億桃子。
據茅台集團官網數據顯示,2015年,也就是李保芳調任茅台的首年,茅台集團營收362.52億,到2019年,茅台集團實現1003億營收,業績翻了近3倍,茅台也成為中國酒業首家千億級航母鉅艦。
與此同時,就任茅台期間,李保芳提出文化茅台建設,並持續推動文化茅台建設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進一步夯實茅台發展的軟實力。在茅台醬香系列酒方面,李保芳提出打造“雙輪驅動”,並給政策支持茅台醬香系列酒的發展,從2015年開始起步,到2019年,茅台醬香系列酒正式實現百億營收。
緊接着,李保芳又大刀闊斧地倡導渠道改革。
據《阿里巴巴2019“十一”黃金週消費數據報告》數據顯示,去年10月1日至3日,就有超過300萬人次在天貓超市搶購茅台酒。蘇寧統計的數據顯示,去年國慶期間,僅通過預約搶購審查的用户就有37萬。
之所以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出現,還得從李保芳主導的渠道改革説起。
過去,茅台集團建立的是以經銷商為主的營銷模式。這種模式讓茅台成於營銷,但也亂於渠道。在此模式下,茅台酒的渠道話語權掌握在經銷商手裏,渠道價和市場價之間產生的巨大差價空間,讓經銷商借機囤貨,瘋狂抬高了茅台酒的市場終端價。
直到李保芳上任後,李保芳開始着力解決這一亂像,砍減經銷商,成立營銷公司,招標大型商超、電商平台定量投放茅台酒,逐步掌握銷售渠道的話語權。
對此,肖竹青對《華夏時報》表示,李保芳積極改變此前“官太太賣官酒”,變革為“市場化現代渠道賣民酒”,任期內走訪了國內幾乎所有的名酒企業取經學習交流互動,也走訪了一線互聯網電商巨頭企業,提出了“茅台是喝的不是炒的”這樣貼地氣的營銷口號,積極嘗試超市直供和互聯網直供,積極嘗試與中國企業500強建立互動直供關係,這一系列理念與動作體現了李保芳務實的工作作風和順勢而為積極應變的戰略靈活度格局。
同時,在肖竹青看來,李保芳敢於大力度整頓茅台技術開發公司等下屬企業低門檻開發貼牌產品行為,體現了李保芳之敢於擔當敢於擔責敢於作為的大將風範。
如果説上一任的業績貢獻有目共睹,那麼留給下一任的進階難度則更加清晰可見,這位空降掌門人將帶領茅台集團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