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曉京
來源: 斑馬消費
全聚德——這隻已有156年曆史的老字號烤鴨,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驗。2019年4700萬元的淨利潤,創下了公司2005年以來的業績新低。
2019年公司主要管理層作出重大調整,新“掌門人”將如何帶領全聚德走出困境?
業績三連降
全聚德最新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15.66億元,同比下降11.87%;歸母淨利潤4718.70萬元,同比下降41.37%。
自2017年以來的業績3連降,也讓全聚德(002186.SZ)2019年的淨利潤創下了公司最近15年的新低,公司營收降幅更是歷年之最。
斑馬消費注意到,與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全聚德全年業績下降幅度已有所收窄。公司表示,這主要得益於第四季度在餐飲門店經營、老字號特色產品創新、以及在菜品、服務提升上狠下功夫。
從2019年半年報中可以看到,公司全國6大區域收入全面下滑,其中,僅總部所在的華北區域前6個月就縮水高達1.44億元。
收入下滑的同時,公司餐飲和商品銷售兩大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全面下降,分別同比減少0.37和8.32個百分點。
過去幾年,這家老牌餐飲企業,面對業績瓶頸,試圖通過新開門店來提振,一直在加大新店特別是直營店的開發力度。
數據顯示,2016年末,公司共有門店111家,其中直營36家;2018年末,門店總數增至121家,淨增的10家門店全部為直營店。到2019年6月末,公司門店數量減少至116家,關閉的5家均為加盟店。
轉型受阻
全聚德2007年上市,2012年達到自身業績巔峯,此後再難突破。
作為一家高端連鎖餐飲企業,面對不斷調整的消費趨勢,以及主力消費人羣的更迭,如何讓老品牌煥發新活力、抓住年輕消費羣體,似乎成為了全聚德始終無解的難題。
全聚德一直在提轉型,但步子太慢,結局難堪。
2016年,全聚德高調擁抱互聯網,一度讓外界看到了這家老企業的新氣象。
當年4月,全聚德出資1500萬元,與重慶、北京兩家公司共同成立“鴨哥科技”,這家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現全聚德產品的互聯網化,讓傳統的堂食鴨拓展到外賣等新的消費場景。
全聚德邁出這一步實屬不易,結果卻難如人意。
僅在2016年當年,鴨哥科技虧損就超過1300萬元,2017年上半年,公司帶着36萬元營收和243萬元的虧損額黯然停業。
守着A股上市公司平台,全聚德廣被詬病老成有餘,創新不足,死守全聚德、仿膳、豐澤園等幾個老招牌節節敗退。
全聚德也曾嘗試通過外延式擴張來增厚業績。2017年,公司籌劃收購“湯城小廚”這一主打粵菜的休閒餐飲連鎖品牌,以此來豐富自身的餐飲形態。5個月過後,交易宣告失敗。
資本市場曾對全聚德抱有希望,知名投資機構IDG在2014年參與全聚德定增,以13.81元/股出資2.5億元,拿下公司1810.28萬股,成為持有5.87%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三年期限售內,投資人沒能看到全聚德的變化。
股票解禁後,IDG即籌劃“清倉式”減持公司股份。2018年-2019年,IDG連續虧本減持所持全聚德576.42萬股,將持股數降至4%。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IDG持股數為925.40萬股,降至3%。
2014年的這次定增,全聚德募集資金3.5億元,計劃投入到上海武寧路店及華東區域總部建設等6大項目中。但截至2019年6月末,募集資金僅使用了千餘萬元,剩餘都在銀行賬户中吃利息。
周延龍的重任
老字號以及國企的雙重身份,既是全聚德的優勢,也是軟肋。
最近幾年,公司正着力重塑自身形象,一邊開新店,一年對不合格加盟店強勢摘牌。公司2017年關店4家、2018年關店7家,2019年僅上半年就關店多達4家。
與此同時,公司加強開店模式的調整,走門店小型化、菜品精緻化的新路,副牌“小小全聚德”等全新品牌也正在佈局中,以適應新的消費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全聚德已意識國企身份存在的問題,並從細節處開始調整。2019年上半年,公司發佈了首個菜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提升考核方案,針對“國企臉”等服務問題,從制度、培訓、考核等多方面入手,要求服務人員笑起來、動起來、説起來。
2019年,全聚德高管團隊連續做出調整,也讓外界看到了一些希望。
1月,首旅集團副總經理鮑民當選新一任董事長,12月周延龍獲聘公司總經理。二人均有很長時間的酒店餐飲行業管理經理。其中,周延龍任職東來順總經理長達十年。
東來順與全聚德一樣,也是百年老字號,同屬首旅集團,因此周延龍過去的從業經驗,或可用於解決全聚德當前面臨的問題。
從媒體公開報道來看,這幾年,東來順的創新轉型比全聚德走得更快,儘管期間屢經失敗,但始終在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