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匯2月19日丨2月4日以來,豬肉板塊的市場表現相當亮眼。其中,牧原股份和新希望是領頭羊,分別暴漲46.74%、31.35%。另外, 正邦科技也不差,反彈超過25%。
(行情來源:Wind)
2月19日盤後,一線豬企正邦科技公佈了2019年全年業績快報,總體表現亮眼,大體符合市場此前預期。今日,正邦科技高開3%,隨後有所回落。截止午間收盤,報收15.67元,漲幅1.61%,最新總市值為386億元。
據公告披露,正邦科技2019年總營收為254.42億元,同比增長15.05%。另外,公司實現營業利潤19.9億元、利潤總額1.79億元、歸母淨利潤16.9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69元,分別比2018年增長671.89%、779.53%、777.53%和777.53%。
此外,正邦科技2019年末總資產310.89億元,比2018年末增加45.78%,主要原因是養殖的生產規模持續擴大,為了進一步釋放產能公司租賃了部分豬舍,從而預付賬款、長期待攤費用、存貨、生產性生物資產較去年有所增長。
據Wind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生豬均價約22.27元/公斤,同比上漲77.03%。受豬價上漲影響,正邦2019年肥豬銷售單價達到18.2元/公斤,養殖板塊營收約113.82億,同比增長49.25%;養殖業務毛利約23.46億,同比增長287.77%,頭均盈利約200-250元。
當然,由於每個月上市豬企均會披露生豬相關銷售數據,全年的利潤就非常容易推算出來。所以,市場對於季報或年報中披露的數據大多提前Price in,但關注的重點將會是每個月生豬出欄量和出欄價格。
2020年1月,正邦科技銷售生豬29.97萬頭,環比下降51.52%,同比下降 60.77%;銷售收入11.16億元,環比下降39.80%,同比增長32.84%。
另外,商品豬(扣除仔豬後)銷售均價33.82元/公斤,較上月增長12.28%;均重112.44公斤/頭,較上月增長1.32%。
以上數據,尤其是出欄量是低於市場預期的。
對此,某豬企高管分析稱,“一是不排除有衝業績的可能性,去年12月很多大型企業集中透支性出欄後,今年1月可供出欄量有所下降,加上春節假期處在1月份,整體出欄量較2019年12月少1周左右的量;二是疫情對銷售端以及運輸端產生不利影響,因此也會適度延遲出欄,二三月份較2019年年底是否會立刻出現大幅反彈,還有待觀察。”
其實,本輪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對於正邦科技多多少少是有些影響的。因為正邦在湖北地區有生豬養殖場,主要在紅安、沙洋、大悟、鄂州、武穴、應城、浠水、蔡甸等地,預計2020年湖北地區生豬出欄量佔比8%左右。
不過,今年仍將是生豬養殖的大年,豬肉價格基本能維持一個震盪上行的格局。那麼,很關鍵的在於出欄量。
截止2019年三季度末,正邦存欄母豬增長至65.3萬頭。到了年末,公司母豬存欄規模達到119.75萬頭,種豬數量增長為公司2020年生豬出欄量增長提供產能保障。
另外,2019年12月,正邦發佈股權激勵計劃,第一個解除限售期條件為2020年生豬銷售數量同比2019年增長60%,即2020年生豬出欄量不低於925.44萬頭。
雖然遭遇疫情影響,多家企業仍然沒有下調出欄量目標,包括正邦、新希望、牧原股份等。
有高企的豬價,又有較高幅度增長的出欄量保障,2020年的正邦也會迎來爆發。據太平洋證券預測,預計公司2020/2021年生豬出欄量預計為950萬/1300萬頭,則2020/2021歸母淨利潤預計分別為85億/100.86億。
不過,但就2020年資本市場而言,最有期望的還是牧原股份。首先,牧原的防疫防控做的很穩健,生豬養殖成本基本是上市豬企中最低的。其次,牧原堅持的是“自繁自養”模式,出欄量上升的很快。
根據此前牧原的公告,公司對相關激勵對象的考核目標是:2020年至少實現生豬銷售1743萬頭,2021年則不低於2563萬頭。
這個目標非常高,應該不是一個鬧劇。尤其考慮到秦英林董事長過去披荊斬棘的創業歷史,以及當下在業界的地位和身份,我們更傾向於將此解讀為公司高層雄心勃勃的目標,一個藉助於公司上下齊心協力的努力即可實現性的目標。
如果牧原能如遇完成這個目標,將更加做實“豬企一哥”的地位。那麼,市場對於領頭羊的牧原便會有更大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