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從基金持倉,看機構行為
格隆匯 02-10 08:47

作者:長江宏觀固收趙偉團隊

來源:長江宏觀固收

報告摘要

伴隨股市走強、債市震盪,四季度股基權益倉位提升、部分債基純債倉位下降

在充裕的流動性環境下,四季度權益類資產迎來結構性牛市,債市震盪。股票市場,建材、電子、傳媒、房地產等週期性行業和TMT行業的表現較好,軍工、商業貿易、休閒服務、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等前期漲幅較大的行業跑輸指數。債券市場,10年期國債震盪小幅下行、中低評級信用債的信用利差有所收窄。

機構行為順勢而動,偏股型基金的權益類資產倉位多提升,部分偏債基金的債券倉位下降。整體來看,四季度基金股票倉位大幅提升1.12個百分點至16.7%,債券倉位基本持平、約為48.2%。分基金看,偏股混基、普通股基和靈活配置基金的股票倉位高位繼續提升;中長期債基、混債二級的債券倉位小幅下降。

基金的槓桿小幅抬升、久期有所下降,多增持週期、TMT等行業中的轉債

偏債基金的槓桿升、久期降,持倉的信用債仍以高評級為主。多數偏債基金採取加槓桿的策略,例如混債二級、混債一級和中長期純債基的槓桿率,分別提升1.59、3.53、0.59個百分點。同時,偏債基金持倉債券的剩餘期限均值多有所下降、中高評級信用債佔比繼續維持高位。偏債基金持有的3年期以上債券佔比下降1.51個百分點,持有的AAA-及以上信用債佔比抬升約0.07個百分點。

基金和險資均大幅增持轉債,其中基金較偏好週期、TMT等行業中的個券,險資增持較多的或以大盤、中高評級個券為主。從個券來看,四季度,基金增持幅度較大的個券是明泰、核能、啟明、鼎勝等週期、TMT行業個券,並未大幅增持、甚至部分減持蘇銀、招路、蒙電等前期漲幅較大的大盤高評級個券。

利率過快下行,壓縮未來空間,可通過挖掘轉債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來增厚收益

短期,市場節奏受疫情發展影響較大,中期仍將回歸基本面。近期受疫情、流動性等影響,股市振幅加大、債市持續走強。經驗顯示,市場短期會受疫情等因素干擾,中期仍將回歸基本面。債券市場中期不具備轉熊基礎;權益市場淡化總量、重視結構,多關注轉型邏輯的映射,挖掘新經濟等板塊的結構性機會。

對於債券投資者,利率變化過快壓縮未來空間,可通過挖掘轉債結構性機會增厚收益。短期來看,可以關注醫藥、TMT等受疫情影響較小的板塊。中期來看,伴隨轉債市場階段性的調整,部分個券的配置價值有所提升,未來可繼續挖掘轉債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例如可關注5G、新能源等與轉型相關的新經濟板塊。

風險提示:

1. 倉位、槓桿、市值等數據的計算口徑可能存在差異;

2. 基金持倉數據披露不完整或導致結果和實際存在差異。

報告正文

2019年四季度,基金的持倉特徵有何變化?未來一段時間,市場和機構行為又將如何演化?本篇報告,詳細為您解析。

一問:四季度,基金的大類資產配置有何變化? 

在充裕的流動性環境下,2019年四季度權益市場迎來結構性牛市,債市震盪。四季度,權益市場呈現結構性牛市,中小板、創業板漲幅居前,分別上漲10.6%、10.5%。分行業來看,建材、電子、傳媒、房地產、輕工等週期和TMT行業表現較好,商業貿易、休閒服務、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等前期漲幅較大的行業跑輸指數。債券市場,利率債維持震盪,高評級信用債收益率震盪小幅下行,中低評級信用債的信用利差小幅收窄。對應的,多數偏股型基金取得5%以上的收益率。

四季度,基金尤其是債券型基金的成立規模遠超歷史同期。2019年年底,基金的合計成立份額大幅抬升,尤其是偏債基金的新成立規模。四季度,新成立的股票型、混合型和債券型基金份額分別為823、929、4550億份,較三季度環比增加330、396、3012億份。所有基金中,中長期純債基、偏股混基的份額增幅居前,新增份額分別為4938、482億份。

從基金的大類資產配置來看,機構行為順勢而動,偏股型基金的權益類資產倉位多提升,部分偏債基金的債券倉位下降。2019年四季度,基金的股票持倉佔比大幅提升1.12個百分點至16.7%,債券持倉佔比基本持平。分基金看,偏股型基金的股票倉位大多提升,其中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和靈活配置型的股票倉位,分別較三季度提升0.94、0.03、3.74個百分點至84.9%、86.8%、60.6%;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的股票倉位均處於歷史高位。債券型基金中,中長期債基、混債二級基金的債券倉位均下降,二者的債券倉位較三季度分別下降1.90、3.36個百分點至94.1%、83.1%。

二問:各大類偏債基金,主要採取的債市策略?

從持倉類型看,偏債基金持有的同業存單和轉債佔比明顯提升,持有的利率債、信用債的佔比小幅下降。從偏債基金[2]的持倉券種看,同業存單、轉債佔比分別提升0.84、0.30個百分點至4.5%、2.3%,金融債、企業債佔比分別下降1.64 、0.12個百分點至40.4%、18.9%。其中,中長期純債基持有的同業存單、可轉債佔比分別提升約0.67 、0.01個百分點至4.6%、0.3%,金融債佔比下降約1.00個百分點至45.8%。從偏債基金的重倉券看,同業存單、可轉債佔比分別提升約0.38 、0.65個百分點至3.3%、6.0%,利率債佔比下降3.81個百分點至56.6%。

從持倉債券的久期來看,偏債基金多采取降久期的策略,持倉債券的剩餘期限有所壓縮,持有的長期限債券規模佔比明顯下降。具體來看,偏債基金持倉的債券中,3年以上的債券佔比較三季度末下降約1.51個百分點至35.4%,1到3年的債券佔比提升3.07個百分點至44.5%。從持倉債券剩餘期限看,期限均值較三季度末減少0.16年至3.48年;其中,持有的利率債、信用債期限,分別下降0.59年、0.04年至3.0年、2.3年。

從槓桿率來看,各類偏債基金的槓桿率中樞有所提升。從基金的槓桿行為來看,多數基金的槓桿率均有所提升,基金的槓桿行為有所增加,或與近期貨幣市場利率較低有關。具體來看,混債二級基金、混債一級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基金的槓桿率,分別小幅提升1.59、3.53、0.59個百分點至119.0%、123.0%、117.1%。短期純債基金的槓桿率,小幅下降2.95個百分點至114.2%。

從持倉債券的評級看,偏債基金的資質下沉行為尚不明顯,多數基金的中高評級債券持倉佔比繼續維持高位。具體來看,偏債基金持有的AAA-及以上信用債佔比,抬升約0.07個百分點至81.5%;持有的AA+的信用債規模佔比,下降0.14個百分點至12.7%。另外,偏債基金持有城投債的比例有所下降,約下降2.31個百分點至29.9%;規模較大的中長期債基的城投債持倉佔比,下降約1.94個百分點至30.5%。

三問:相較保險等資金,基金的轉債持倉變化?

四季度,險資、基金均大幅增持轉債;公募基金中,偏債基金和轉債基金多主動增持轉債。2019年四季度,保險系和基金系轉債持倉規模分別提升135.95、71.96億元至540.5、419.2億元,是所有機構投資者中淨增持轉債規模最大的資金。公募基金中,偏債基金、轉債基金多主動增持轉債,基金的轉債持倉規模和轉債倉位均有所提升。例如,轉債基金、混債二級在四季度分別增持轉債約45.13、87.31億元,轉債倉位亦分別提升5.50、1.19個百分點至80.2%、15.7%。

對應的,四季度轉債迎來正股和溢價率雙重驅動的行情,背後或與權益市場估值修復、保險等資金的配置行為有關。具體來看,受正股驅動而上漲的個券,主要分佈在表現較好的權益板塊,例如建材、有色等週期性板塊;背後主要是估值極端分化、經濟復甦預期帶來的週期性行業估值修復。受轉股溢價率驅動而上漲的個券,主要是大盤、中高評級個券,尤其是銀行等大盤轉債。此類個券轉股溢價率的主動抬升,或主要緣於險資等增量資金的配置行為。(詳細分析見前期報告《近期轉債行情三問》

從基金持倉的邊際變化看,基金增持幅度較大的多是受正股驅動而上漲的週期和TMT行業個券。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結合持倉家數和規模看,基金重倉的個券主要是光大、蘇銀、中信、明泰、通威等大盤優質個券。四季度基金增持幅度較大的個券主要是明泰、核能、啟明、鼎勝、永鼎等週期和TMT行業的個券,並未大幅增持、甚至部分減持了蘇銀、招路、蒙電等前期漲幅較大的大盤中高評級個券。

與此同時,基金較為偏好大盤、中高評級優質新券,例如浦發、順豐、木森等。2019年四季度,是新券上市的高峯期。由於存量個券的市場價和轉股溢價率持續維持高位,新券上市的定位普遍較高。市場對新券的關注度不斷攀升,新券的中籤率持續維持低位。具體從基金持倉的新券來看,基金持倉家數較多、持倉規模佔比較大的新券主要是木森、明陽、浦發、順豐、先導等優質大盤中高評級個券。

四問:以史為鑑,當前債券市場將何去何從?

2020年年初以來,伴隨股市估值修復到一定水平,疊加疫情、流動性等的影響,權益類資產振幅加大,債市持續走強。2020年年初以來,上證綜指跌幅達5.7%,轉債跌幅約0.1%,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行約30BP至2.8%左右。機構行為方面,一月,保險和基金等資金仍大幅流入轉債市場,二者合計增持轉債約79.35億元,較2019年12月的增幅有所提升。同時,各機構大幅增持地方債、小幅減持國債等,或與地方債發行加速、10年期國債收益率處於低位有關;外資持續增持利率債、但幅度弱於此前,或部分受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等因素影響。

經驗顯示,疫情短期對經濟產生一定衝擊,尤其對消費和服務相關行業影響較大,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盈利亦會受到影響。2003年二季度,經濟受到明顯衝擊,單季經濟增速下滑2個百分點;其中,疫情拖累居民收入、進而制約居民消費,導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速明顯下滑。從上市公司的數據來看,2003年二季度,上市公司整體的盈利增速高位下滑;其中,消費者服務、交運等行業的盈利增速受疫情影響大幅下滑,但醫藥、銀行、電力公用等行業的盈利增速反而有所上升。

資產表現來看,非典時期,短期轉債隨權益市場調整,長端收益率下行;但中期來看,轉債和純債市場均迴歸基本面。2003年二季度,伴隨“非典”確診人數的快速大幅攀升,上證綜指自2003年4月16日開始大幅下跌,轉債隨之下行。期間,權益市場受估值拖累而下跌,二季度單季度的跌幅達到1.6%;其中,休閒服務、交運、建築等行業的跌幅較大,醫藥等行業跌幅較小。長端收益率總體走低,5月中旬,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到2003年年內低點。但2003年下半年,伴隨“非典”疫情的消退,權益市場迴歸基本面、迎來結構性行情,債券收益率隨着通脹抬升而持續上行。

短期來看,債市節奏受疫情發展干擾,中期仍將回歸基本面。為緩解疫情影響等,未來一段時間流動性環境或保持中性偏鬆,宏觀形勢仍有利於債市,但長端收益率的過快下行壓縮未來下行空間;需緊密跟蹤疫情、復工等變化,謹防利率快速下行、避險情緒釋放帶來的回調風險。中期來看,債市仍有經濟基本面支持,並不具備轉熊基礎;但通脹中樞難降可能掣肘貨幣操作,進而約束利率下行空間。

對於債券投資者,利率變化過快壓縮未來空間,可通過挖掘轉債結構性機會增厚收益。多關注轉型邏輯的映射,挖掘新經濟等板塊的結構性機會。從上市公司的數據來看,部分新經濟相關細分板塊的資本開支增速、資本開支佔收入的比重已經開始回升。例如,2019年三季度,在5G等帶動下,基礎軟件及套裝軟件、電信運營、系統設備等行業的資本開支累計增速、資本開支佔收入的比重開始逐步提升。結合目前新經濟相關板塊的轉債特徵來看,可關注新北、烽火等價格稍低、ROE較高的個券。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

(1)在充裕的流動性環境下,四季度權益類資產迎來結構性牛市,債市震盪。股票市場,建材、電子、傳媒、房地產等週期性行業和TMT行業的表現較好,軍工、商業貿易、休閒服務、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等前期漲幅較大的行業跑輸指數。債券市場,10年期國債震盪小幅下行、中低評級信用債的信用利差有所收窄。

(2)機構行為順勢而動,偏股型基金的權益類資產倉位多提升,部分偏債基金的債券倉位下降。整體來看,四季度基金股票倉位大幅提升1.12個百分點至16.7%,債券倉位基本持平、約為48.2%。分基金看,偏股混基、普通股基和靈活配置基金的股票倉位高位繼續提升;中長期債基、混債二級的債券倉位小幅下降。

(3)偏債基金的槓桿升、久期降,持倉的信用債仍以高評級為主。多數偏債基金採取加槓桿的策略,例如混債二級、混債一級和中長期純債基的槓桿率,分別提升1.59、3.53、0.59個百分點。同時,偏債基金持倉債券的剩餘期限均值多有所下降、中高評級信用債佔比繼續維持高位。偏債基金持有的3年期以上債券佔比下降1.51個百分點,持有的AAA-及以上信用債佔比抬升約0.07個百分點。

(4)基金和險資均大幅增持轉債,其中基金較偏好週期、TMT等行業中的個券,險資增持較多的或以大盤、中高評級個券為主。從個券來看,四季度,基金增持幅度較大的個券是明泰、核能、啟明、鼎勝等週期、TMT行業個券,並未大幅增持、甚至部分減持蘇銀、招路、蒙電等前期漲幅較大的大盤高評級個券。

(5)短期,市場節奏受疫情發展影響較大,中期仍將回歸基本面。近期受疫情、流動性等影響,股市振幅加大、債市持續走強。經驗顯示,市場短期會受疫情等因素干擾,中期仍將回歸基本面。債券市場中期不具備轉熊基礎;權益市場淡化總量、重視結構,多關注轉型邏輯的映射,挖掘新經濟等板塊的結構性機會。

(6)對於債券投資者,利率變化過快壓縮未來空間,可通過挖掘轉債結構性機會增厚收益。短期來看,可以關注醫藥、TMT等受疫情影響較小的板塊。中期來看,伴隨轉債市場階段性的調整,部分個券的配置價值有所提升,未來可繼續挖掘轉債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例如可關注5G、新能源等與轉型相關的新經濟板塊。

註釋:

[1]此處的偏債基金包含短期純債型基金、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可轉債基金。

[2]主要包括短期純債基、中長期純債基、混債一級、混債二級、偏債混基等偏債基金。

[3]本文中主動提估值的情形,是指轉債漲幅超過正股的情形;本文計算主動提估值相關數據時,均剔除了個券上市首日的數據。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