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國家衞健委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其中,在抗病毒治療部分中,增加“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但在可試用α-干擾素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基礎上,增加“或可加用利巴韋林”這一治療方法。
受此消息影響,港A兩地一些涉及“利巴韋林”這一藥品的藥企迎來了一波上漲熱潮。例如,A股方面,誠意藥業、長江健康、吉林敖東、延安必康等多股迅速漲停;港股方面,石藥集團股價則上漲近5%。
不得不説的是,就目前而言,“或可加用利巴韋林”這一治療方法還出在試行的狀態,有不有用還不好説。但資本市場卻早已“聞風先動”,相關概念股漲的不亦樂乎。但細細審視之後,大眾是不是應該先了解一下這個名為“利巴韋林”究竟有什麼作用,哪些相關概念股是否存有炒作嫌疑?
“利巴韋林”知幾何?
據公開資料顯示,利巴韋林俗稱病毒唑,英文名叫Ribavirin。它是一種抗病毒藥品,屬合成核苷類藥,對許多DNA和RNA病毒有抑制作用,在體外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種病毒生長的作用。常用劑型有注射劑、片劑、口服液、氣霧劑等。
(圖片來源:網絡)
就目前而言,利巴韋林的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確,通常被認為:利巴韋林進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後迅速磷酸化,其產物作為病毒合成酶的競爭性抑制劑,抑制肌苷單磷酸脱氫酶、流感病毒 RNA 多聚酶和 mRNA 鳥苷轉移酶,從而引起細胞內鳥苷三磷酸的減少,損害病毒 RNA 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複製與傳播受抑。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利巴韋林也曾因為不良反應的數據讓人始終擔憂它的安全性問題。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世界衞生組織(WHO)藥品不良反應數據庫中,有關利巴韋林的不良反應報告共 8600 餘例(截止 2006 年),涉及不良反應 26000 餘例次(1 例可出現多種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表現有胎兒異常、畸形、腫瘤、溶血性貧血等。
其中,在2006 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 11 期)就曾警示利巴韋林的安全性問題,其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貧血,在口服治療後最初 1~2 周內可能出現血紅蛋白下降、紅細胞下降、白細胞下降,其中約 10% 的病人可伴隨心、肺方面的副作用。此外,生殖毒性也是其最嚴重的不良反應之一。
由此一來,不難看出,利巴韋林以上的不良反應似乎也讓“或可加用利巴韋林”這一治療方法試行成功增添了很多未知數。
涉及了哪些相關概念股?
需要指出的是,從國家藥監局查閲的信息可知,市面上涉及“利巴韋林”這一藥物的藥企似乎還比較多,產品範圍則涵蓋了注射劑、片劑、口服液、氣霧劑等領域。
(數據來源:國家藥監局官網)
不過,從目前相關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A股市場中長江健康、誠意藥業、星湖科技、吉林敖東、萬邦德等個股或率先受益於這一利好消息,而涉及此概念的相關上市藥企也存在受益的可能性,諸如海王生物,江蘇吳中以及延安必康,具體如下:
據介紹,誠意藥業(603811.SH)利巴韋林藥物被收入《診療方案》中,其於1月27日恢復生產抗病毒藥品——利巴韋林針劑和膠囊。目前,誠意藥業利巴韋林針劑日產量可達30萬隻,膠囊日產量可達26萬粒,生產藥物將主要用於增援武漢等重點疫情災區。
而在在互動平台上,長江健康(002435.SZ)表示,子公司山東華信有250ml利巴韋林葡萄糖注射液的批准文號,該藥品為抗病毒藥,用於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和支氣管炎。
與此同時,萬邦德(002082.SZ)表示,萬邦德製藥擁有利巴韋林(注射液、含片、滴眼液)、頭孢克洛等45個抗病毒感染類產品,公司已積極組織開展重點相關產品的生產。此外,星湖科技(600866.SH)亦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生產的利巴韋林原料藥,是為下游醫藥製造企業提供藥品的生產原料,目前產能尚可保障供應。
除此之外,就在剛才,天藥股份(600488.SH)也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受託管理天津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天津金耀集團湖北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湖北天藥生產的利巴韋林注射液有1ml:100mg和2ml:250mg兩種規格,為常年生產品種,主要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
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或可加用利巴韋林”這一治療方法只是試行方案,對於這一疾病而言能否起到治療的作用還暫且未知。由此就目前而言,在這一治療方案的可行性還未塵埃落定之際,需要警惕資金對一些概念股的炒作行為,畢竟前不久“雙黃連概念股”逆勢集體漲停的“妖豔表現”還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