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深冬,寒冷刺骨。
上週末沒特別的事,有一種“閒庭信步,笑看花開花落;寵辱不驚,冷觀雲捲雲舒”的愜意與自然。於是乎,我約上了幾個平時要好的朋友,在湖畔邊上的一家星巴克,簡單點上了一杯熱騰騰的咖啡,意外聊到了“又愛又恨”的大A股,還談到了被人詬病被人吐槽的分紅。交流之後,我發現他們對待分紅真還有一定誤區。
寥寥幾句,説不清道不明。今天,藉此機會,寫一寫我對於A股上市公司分紅的一些理解,以饗我親愛的讀者。
一、分紅有沒有意義?
在A股市場,一批龍頭公司慷慨大方,土豪式分紅,比如累計分紅超過9000億的工商銀行,上市以來共計分紅21次,分紅率達到31.37%。此外,還有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萬科、貴州茅台、中國平安、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老牌知名企業分紅還是很地道的。
但是,A股也有一大把上市公司一毛不拔,在市場融資幾十億上百億,卻一分錢不分紅,被股民們戲謔成為“鐵公雞”。比如,金盃汽車和*ST毅達從1992年上市時起未曾分紅,還有陽煤化工、紫光學大等公司超過20年未曾現金分紅。
不少優秀公司分紅金額早早超過了上市融資金額,給股民們帶來了不錯的回報,而一大批公司卻把A股當做提款機,深深傷害了執着等待的股民們。
在成熟的機構投資者眼中,高分紅已經成為篩選A股優質標的的核心指標之一。但不少散户投資者卻認為公司分不分紅一點不重要,我前文提到的朋友也這麼認為。
他的理由如下:股票分紅的當天股價進行除權,原有的股價減去每股的分紅就是股票的除權價,所以從表面上看股票持有人的股票價格加上分紅的現金仍然等於以前的股票價格,也就是説股票的市值加分紅的現金與分紅前的股票總市值沒有任何增加。
並且,所得股息紅利還得收税。據監管規定,持有1個月以內的,收取20%,持有1個月到1年之間的,收取10%,對於持有超過1年的,收取5%。如果是短期拿着這票,實際分紅後賬户總資產不多反而減少。
這不是分明坑害小散户嗎?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要理性看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換一個視角。上市公司分紅,在股東持有比例不變的情況,實現了真實現金流的回報,對於暫時不出售股權的投資者是有現實意義的。
另外,股價除權後,為公司未來股票價格上漲提供了空間。一般來説,市場會有填權行情。
最為重要的是,分紅即股息,股息率的高低成為了投資者投資公司的安全墊。這一點,我們後文詳細來講。
綜上來看,如果短期投機的角度來看,分紅似乎真的一點不重要,但從中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分紅太重要,這是實實在在的投資者現金回報。
二、分紅背後的深刻含義
在筆者看來,上市公司分紅背後傳達了更為重要的含義。
第一,從歷年分紅中,看待公司對待中小投資者的態度,並從這個維度觀察公司治理的水平和高度。
首先,我們來看一家分紅標杆型企業——萬科A。萬科作為深交所“老八股”之一,為股東創造了卓越回報。從1991年上市至今,股價累計漲幅高達416倍,是一隻絕對意義上的超級大牛股。
萬科上市之後,累計分紅27次,歷年累計分紅573億元,分紅率為28.51%。並且,分紅數額持續增長的記錄長達10餘年,這在A股市場市場上是非常罕見。
從歷年分紅角度來看,萬科對於中小股東非常在意的分紅,是有長期規劃與願景。因為大家都知道,房地產是有周期的。特別是2013、2014年地產非常萎靡的時候,萬科分紅同樣高增長。
我們在來看A股股王——貴州茅台。茅台商業模式簡單且極好,是A股不可多得的優秀核心資產,也為股民投資者創造了巨大回報。但對待中小投資者上面,卻呈現出一定的“傲慢”,連續分紅增長的記錄僅有5年。
2013-2014年,白酒因為反腐,行業利潤增速大降,但茅台那兩年淨利潤並沒有下滑,保持小幅增長,但分紅率直接砍掉了20%,實實在在了傷害了中小股東。
而跟茅台同一個行業的洋河股份,卻很看重中小股東們的利益。2013年,洋河股份歸母淨利潤為50億元,同比大幅下滑將近20%,但當年股息支付率提高8%。這就是對待中小股東的態度。
2018年4月25日,格力電器發佈公告稱,“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和股東的長期利益”,2017年不予分紅。第二日,格力電器股價逼近跌停,投資者們用腳投票,反對董小姐的任性。
從這個角度看,格力電器斷掉了長年分紅的習慣,董小姐掌託的格力得治理水平確實不如美的。
2、對於投資者來講,分紅所帶來的股息收益是融入到股票定價模型中去的,能夠為投資者帶來安全墊。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來源於為股東賺取多少真實的利潤。
有的上市公司淨利潤數據好看,但好多都是來源於沒有收回來的應收賬款,有的公司雖然利潤都是收到的現金,但可能需要不斷將資金投入到經營當中,否則便不能維持公司正常經營發展。因此,淨利潤不是股東的真實利潤,經營現金流淨額也不是,能夠稱為真正的股東真實利潤的那部分現金,叫做自由現金流。
對於控股股東而言,真正能支配的就是自由現金流(歸母淨利潤-資本支出),是股東的實際利潤。但對於中小股東而言,不具備自由現金流的支配權,只有自由現金流分紅下來,才是真正的利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現金流。
並且,持續高高分紅,為投資者提供了安全邊際。目前,銀行股息率大致為4%,即使股價不漲不跌,仍有一個與銀行理財持平的收益率,是相當不錯的。
對於四大行來説,未來淨利潤的增速基本與GDP保持相同水平,但是股權成本(無風險收益率+信用利差+經營風險補償)大致在9%-10%,從這個角度看,公司的資產價值是在不斷縮水的。而正是高分紅來彌補公司價值的衰減,否則,銀行股不值得中長期投資。
三、尾聲
當然,對於快速成長的公司(特別是醫藥行業)來説,每年分紅少一點也可以理解。比如恆瑞醫藥每年分紅率為11.19%,顯著低於其他龍頭白馬。
但是,長年一毛不拔、或者是鮮有分紅記錄的公司,大概率是不值得投資的。因為上市公司根本沒有把散户股東們放在眼裏。
可以説,分紅是一把標尺,是一個很好的側面觀察公司治理水平的指標,更是我們篩選優質公司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