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昏睡十年,兩面針(600249.SH)終於要醒了?
格隆匯 11-20 13:55

作者:範建 

來源: 斑馬消費

兩面針終於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最近,公司公告擬向控股股東出售紙品以及房地產業務資產,交易對價11.74億元。這兩項虧損資產,已拖累兩面針長達十年之久。

多元化的十年,也是兩面針被市場拋棄的十年。公司的家用牙膏銷量持續下降,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幾分錢一支的酒店牙膏市場艱難求生。

剝離虧損資產、收回資金,兩面針將怎麼做?能否讓公司徹底走出連續虧損十多年的泥潭?

剝離虧損資產

扣非淨利潤連虧13年,兩面針(600249.SH)終於要給自己動大手術了。

最近公司發佈重大資產出售草案,擬將旗下紙業和房地產業務資產置出上市公司。

草案顯示,本次擬出售的資產,是上市公司持有的紙品公司84.62%股權和房開公司80%股權。同時,收回公司對紙品、紙業公司以及房開公司的共計11.74億元債務。

接盤方是公司控股股東、柳州國資旗下產投集團。

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不再持有紙品和房開公司股權,徹底退出這兩塊業務,公司的主營業務將進一步聚焦日化和醫藥板塊。

公司表示,資產出售完成後,可收回11.74億元現金,將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減少虧損,聚焦主業。

資產出售的消息,在市場層面已有所反應,連續兩個交易日兩面針股價均收漲。

錯過的十年

兩面針牙膏在中國曾家喻户曉,在牙膏行業浸淫30多年,一度封王。

數據顯示,2001年,兩面針賣出牙膏2.58億支,2002年兩面針牙膏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達到16.3%。即便是在國外日化巨頭大舉進軍中國之後,兩面針也毫不畏懼,仍佔據國產牙膏第一的位置。

在日化行業競爭陷入紅海之時,兩面針也拿着一手好牌。2004年,公司登陸上交所,在資本層面確立了自己的領先優勢。

然而,公司未能抓住這一絕好的機會將牙膏產業做大做強。

上市恰是兩面針發展的分水嶺,公司確立了多元化的路子,試圖分散行業競爭可能帶來的風險。但,正是多元化,將公司拖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當年,公司上市募集6.57億元資金,分散投入到了10個項目中,除了牙膏主業之外,還涉及紙尿褲、衞生棉、洗滌劑等業務。

企查查顯示,兩面針2009年公司進入紙業行業,這也是公司最大的投資敗筆。10年以來,紙業始終虧損,虧損額少則數千萬,多則上億,對上市公司其他板塊的正常經營造成影響。紙品和紙業公司只能持續向上市公司借款維持生產經營,給公司整體造成巨大的財務壓力。

房開公司則是為了盤活公司的存量土地而設立,雖然藉助兩面針的品牌,在當地有一定市場影響力,但市場化運作沒有競爭優勢。

在此期間,公司的牙膏主業已被嚴重擠壓。2016年,公司4360萬支家用牙膏,市場佔有率已不足百分之一。萎縮仍在持續,到2018年家用牙膏的銷量減少至3350萬支。

在主流的家用牙膏市場兩面針已喪失市場競爭力,公司轉而在大品牌看不中的“酒店牙膏”行業艱難求生,做起了幾分錢一個的生意。

兩面針在2018年年報中欣喜宣佈,公司在酒店牙膏市場的佔有率估計超過50%。當年,公司賣出11.74億支酒店牙膏,收入8629.22萬元,單支牙膏的售價是7分錢。

能否崛起?

主營業務持續虧損,兩面針又是靠什麼一直活到現在的呢?

這就不得不説,當年公司創業者有獨到眼光,在公司有實力的時候,做了幾筆不錯的投資,讓公司連虧十多年,始終在A股屹立不倒。

1998年,公司作為發起股東投資中信證券,持股3.83%。2003年,中信證券A股上市,成為兩面針的救命稻草。

從2006年起,公司一旦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彌補主營業務虧損,就賣一部分中信證券股票換得生機。僅在2006年年末,公司就緊急出售中信證券488萬股,套現1.25億元,獲得投資收益1.16億元。

斑馬消費初步統計,2006年-2018年兩面針通過出售中信證券股票,累計套現超過10億元。

到2018年末,公司還持有中信證券865.98 萬股,已不足0.71%。

草案顯示,資產出售之後,兩面針的各項財務指標都將明顯改善,但公司主營業務虧損的狀況仍沒有根本改觀。

公司表示,交易完成後,公司將利用回收的資金,發展日化、醫藥等核心主業。

然而,兩面針目前的現狀是:牙膏主業已離開主流市場太久,要想再度佔領超市貨架已非易事;公司的醫藥業務沒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藥品銷售收入每年僅有億元左右,最近幾年止步不前。

手握十多億現金,兩面針將選擇怎樣的發展方向,將決定這家公司的未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