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挖礦大叔
來源:挖礦小組
豬 在飛,中國“養豬一哥”也易主了!
10月28日收盤,温氏股份下跌1.12%,報40.57元/股,市值2155億元,另一養豬概念股龍頭企業牧原股份微漲0.05%,收於99.78元/股,市值2157億元。
由此,牧原股份市值以2億元的微弱優勢,擊敗稱霸A股多年的養豬“老大哥”温氏股份,新晉中國“養豬一哥”。
河南養豬的,贏了廣東人。
豬飛起來了
中國這兩巨頭受益
小編根據國家統計局每月公佈的豬肉價格變動,發現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越來越大。
豬企無疑是豬肉價格上漲的直接受益者。
牧原股份此前發佈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7.33億元,同比增長27.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87億元,同比增長296.04%。
另一邊的温氏股份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482.89億元,同比增長18.24%;歸母淨利潤60.85億元,同比翻倍。
業績大幅增長,兩家豬企均歸因於豬價上漲。
牧原股份報告指出,2019年1-9 月份,牧原股份共銷售生豬793.15萬頭,其中商品豬680.25萬頭,仔豬112.20萬頭,種豬0.7萬頭;價格同比上漲18.69%。
據温氏股份官方微信,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商品肉雞銷量6.30億隻,同比增長16.57%,銷售均價同比上漲7.57%;商品肉豬銷量1553萬頭,同比下降4.02%,但銷售價格同比上漲23.87%。
牧原股份的“重”
與温氏股份的“輕”
牧原股份成立於1992年,採取的是“自育自繁自養”的重資產模式;温氏股份創建於1983年,施行的是“公司+農户”的輕資產模式。截至2018年底,温氏股份養豬業務的市場佔有率為3.2%,在所有豬企中排第一。
業內普遍認為,“輕”“重”兩種養豬模式各有優劣。
温氏股份大部分豬由分散農户養殖,其優勢在於公司擴張的難度較低,可快速形成規模化生產,具備較高的成長性和較強的可複製性,而劣勢在於農户養殖水平、規模等不盡相同,整體上較難統一控制。
牧原股份的“重資產模式”雖然難以快速擴張,但通過養殖基地的統一管理能夠確保出欄生豬的質量和食品安全,對疫情掌控也更到位。
此外,兩家巨頭在主營業務的佈局上也不同。
牧原股份幾乎把全部希望壓在了豬的身上。
2018年,牧原股份主要產品為商品豬、仔豬和種豬,全年銷售生豬1101萬頭,實現營業收入133.88億元,生豬銷售比重達到99.05%。
温氏股份除了養豬,還養雞。
2018年,温氏股份銷售肉豬2229.70萬頭,實現營業收入572.36億元,其中肉豬產品佔比58.99%,肉雞產品佔比34.87%。温氏股份還有意在橫向和縱向擴展產業鏈。
市場似乎更青睞牧原股份的“重資產”?
2019年初,市值不過605億元,而同期温氏股份市值為1390億元,是牧原股份的兩倍還多。隨着豬價持續上漲,牧原股份股價屢創新高,10月28日盤中一度衝到103元,與年初相比,牧原股份股價上漲了247%。
奇怪的是,同樣都是養豬,温氏股份僅漲了55%。牧原股份市值“趁機”從605億增至2157億元,一舉超過了養豬界“老大哥”。
另據財新網報道,10月24日,招商證券農業行業分析師召開了一場名為《金豬十年•當前被顯著低估的週期和龍頭》的電話會議,認為牧原股份2020年的利潤能達到600億元。
而牧原股份上市至今,淨利潤巔峯時不過23.66億元。
河南養豬的贏了廣東人
誰是中國養豬界首富?
10月10日,2019年胡潤中國富豪榜發佈,牧原股份創始人秦英林夫婦以1000億元財富排名全榜第15位,系河南本土企業中首位千億富豪。
秦英林1989年畢業於河南農業大學畜牧專業,1992年11月,秦英林帶着老婆辭去公務員職位決心養豬,次年6月,秦英林以22頭豬起家,正式開始養豬生涯。2014年,牧原股份上市;這一年,秦英林夫婦以90億元身家首次登上河南首富之位。
2019年2月,牧原股份成河南本土市值規模最大的公司,也是河南企業中唯一一家市值上千億的公司。
温氏的養豬之路比秦英林早十年。據温氏股份官網,1983年5月,原廣東省新興縣食品公司幹部温北英停薪留職,聯合温鵬程、温木桓、温金長、温湛、樑洪初、嚴百草、温澤星等8人,集資8000元,牽頭創辦了勒竹畜牧聯營公司。
家族的力量推動公司持續壯大,截至2018年底,温氏股份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270多家控股公司、5萬户合作家庭農場。
2019年胡潤中國富豪榜顯示,温氏股份温氏股份共有9位股東上榜,身價上漲都超過70%,其中身價最高的是温鵬程家族,以190億元財富排名富豪榜183位。
由於温氏家族持股過於分散,“中國養豬界首富”的稱號由秦英林摘得。
▵ 數據來源:2019胡潤中國富豪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