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锦欣生殖发布预警公告,宣布将在中期对过往市场高度关注的商誉及无形资产进行减值处理。
这一举措标志着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减值风险即将彻底出清,为公司轻装上阵奠定坚实基础。公告同时明确,尽管上半年受内外部环境交织影响面临阶段性挑战,但核心业务基本面始终保持稳定,公司对未来发展路径的确定性充满信心。
除风险出清带来的战略主动权外,锦欣生殖在管理层效能、业务聚焦与增长布局等维度均呈现积极变化。笔者通过多渠道调研,深度解析公司的转型逻辑与价值潜力。
一、管理层变革:专业团队凝聚共识,市场信心持续升温
锦欣生殖 CEO 董阳先生于 2025 年上半年年报中发布战略前瞻公开信后,于 7 月正式回归核心管理岗位。两位联席CEO作为辅助生殖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从业者,其在跨境医疗资源整合、大型连锁医疗机构运营等领域的丰富经验,为公司战略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8月8日,公司股票交易额突破2.18亿港元,换手率2.48%,资本层面的活跃表现充分印证了市场对管理团队的认可。
8 月 8 日,公司宣布由CEO董阳先生暂代 CFO 职能,这一安排符合其专业背景,通过 "业务 + 财务" 的专业协同,强化了决策链路的高效性与风险控制能力。在行业转型关键期,这种 "专业互补、权责清晰" 的管理架构,为公司战略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减值背后:主动剥离历史包袱,聚焦核心资产价值释放
本次减值公告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 "外科手术式" 的资产优化,剥离非核心业务的价值拖累,集中资源深耕高潜力市场。回溯其背景,主要源于三方面现实考量:
其一,HRC 业务板块自 2018 年并购以来,受美国本土市场竞争加剧、运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利润连续 7 年未能回升至上市前水平,对公司整体盈利表现形成压力;
其二,疫情后 IPO 时期核心医疗团队陆续进入退休周期,尽管公司通过 "青年医师培养计划" 完成人才梯队更替,但新团队的品牌积淀与客户信任度培育仍需时间;
其三,中美地缘政治变化导致跨境业务协同效应弱化,叠加美国移民政策收紧影响国际患者流量,海外业务的长期增长不确定性上升。
在此背景下,本次减值作为非现金性调整,既符合会计准则对资产价值的审慎计量原则,更通过主动出清历史包袱,为公司聚焦中国及东南亚核心市场扫清了障碍。
三、战略新航向:锚定中国与亚洲市场,构建多维度增长引擎
根据年报披露的首席执行官信件及最新管理层沟通信息,公司已确立"暂停非核心并购、加速资金回笼"的短期策略,中长期则聚焦"以中国为基石、辐射东南亚" 的区域深耕战略,具体布局呈现三大亮点:
1. 海外资产优化:回笼资金,平衡短期及长期目标
本次减值集中于海外业务板块,且不涉及现金流影响。公司明确表示,未来将通过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使其更契合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将适时重组美国业务,回笼资金降低杠杆,减少每年高额利息开支,并启动中长期股份回购。
2. 中国业务深耕:政策与布局双轮驱动
国内市场的增长逻辑已形成多重支撑:在政策端,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覆盖范围后,公司国内机构的患者咨询踊跃,中长期来看市场需求将加速释放;在硬件端,2026年投用的成都南方总部大楼将整合IVF 实验室、遗传检测中心等尖端设施,预计年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在区域协同方面,依托中国香港地区单身女性冻卵政策的先发优势,公司香港中心的生育力保存业务成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支点。
公司CEO董阳先生表示,未来随着政策红利下,公司有望逐步释放3-5倍产能,为更多家庭提供实惠、可及、高质量的生育力保存(中国香港地区)、辅助生殖以及生育健康全周期服务。未来几年内,南方总部有望实现与成都总部医院收入接近。
此外,基于公司的大临床数据平台以及三代牌照后不断提升的高龄成功率,公司将加大遗传基因检测中心,年轻女性生育力保存保险产品中心的建设。推出通过人工智能动态定价的中长期动态新型生育健康保险产品。让年轻用户获得更低的价格,更早期对生育健康进行关注。公司从不孕不育进一步延展至服务于生育力保存、遗传生育健康管理。
3.扩张成效初显:形成新增长曲线
目前,公司新院布局进入收获期孵化医院(武汉锦欣、云南锦欣)2024 年 IVF 周期数合计达 4200 例,已接近美国 HRC 业务规模,贡献出超过2.6亿人民币的收入,并保持良好的持续减亏势头。
公司CEO董阳先生表示,公司目标新医院收入水平在未来两年超过深圳目前水平,形成集团强有力的第三极。
四、结语:风险溢价消除,有望打开价值修复
在医疗健康行业变革与政策红利释放的双重背景下,锦欣生殖的战略重塑与业务调整正进入关键阶段。
从估值角度来看,公司目前估值仍在合理区间,且明显低于近年的国际交易。随着海外减值风险出清,中国业务在政策红利与产能释放的双重驱动下,盈利确定性持续增强;同时印尼市场通过本地化合作模式,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在多重积极因素共振下,公司估值修复空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