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 8 月 6 日晚,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苹果 CEO 库克并肩宣布:所有自海外进口的晶片与半导体产品将被征收「约 100%」的惩罚性关税;但凡企业已在美国动工、即将动工,或正式承诺动工建设晶圆厂,即可豁免这道新税。
与拜登时期依靠《晶片与科学法案》财政补贴来「拉」产能不同,特朗普此举更像一根「硬鞭子」——先把进口成本抬到极高,再给愿意落地的企业一个逃生通道。他在现场强调:「只要你在美国建厂,哪怕只是郑重承诺,也可以『一分钱不用付』。」苹果随即宣布再投 100 亿美元用于美国制造,使其本土投资总额增至 6 000 亿美元,成为首批免税的示范企业。
东亚晶圆代工与封测环节首当其冲。无论是中国大陆的成熟制程,还是台、韩的高端节点,只要最终产品销往美国而未能在本土完成最后一道工序,都将面临成本骤增的风险。其次,汽车、消费电子等整机企业虽可透过「零部件豁免」寻求缓冲,但一旦晶片价格普遍上扬,终端售价仍难独善其身。华盛顿方面承认,暂时给企业「建厂过渡期」,正是为了避免短期内推高通胀。
与此同时,「在美国有厂」被市场视作护身符。台积电亚利桑那园区、三星得州二期、英特尔俄亥俄「矽走廊」正在建设或扩产,它们的客户(例如 Nvidia、AMD)短期内的备货成本相对可控。正因为有了这条豁免通道,分析师认为新政更像是迫使尚未迁移的环节「跟进上车」,而不是一下子切断全部海外供应。
消息公布后,投资者迅速押注「获豁免股」。盘后交易中,苹果股价先在常规时段上涨 5%,随后再度攀升 3%;英伟达与英特尔亦双双拉升,市场解读为「豁免条款基本锁定了龙头利润率」。相反,追踪亚洲半导体的 ETF 当日走低,显示资金开始计入潜在的出口阻力。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并未公布豁免投资的具体门槛——是追加一条产线即可,还是必须建设先进制程完整厂房?这一不确定性既给了白宫与企业谈判的筹码,也为未来政策微调留下空间。正因如此,券商普遍建议投资者「紧盯细则二次公布」与「各公司资本开支计划落地节奏」,以判断成本转嫁与利润修复的真实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