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设计软体商 Figma(NYSE: FIG)于 7 月 31 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公司将发行价定在 33 美元/股,募资约 12 亿美元。首日收盘报 115.50 美元,单日涨幅约 249%,并创下近三十年来美国单笔募资超过 10 亿美元新股的最大首日升幅。
市场首秀:从定价到收盘的资金映射
Figma 连同部分早期股东共出售约 3,690 万股 A 类普通股,发行价 33 美元,完全稀释口径初始估值约 198 亿美元。本次发行获得超过 40 倍的超额认购,机构订单一半以上未获配售。当日开盘价迅速抬升至 85 美元,尾盘收于 115.50 美元,全天涨幅接近 2.5 倍,成交额逾 60 亿美元。收盘市值约 563 亿美元;若计入期权与受限股,完全稀释估值已逼近 650 亿美元,远高于 2023 年被监管叫停的 Adobe 200 亿美元收购报价,显示投资者对高成长 SaaS 资产的重新估值正在发生。
经营基本面与 AI 驱动的成长逻辑
最新财务披露显示,Figma 2024 年营收 7.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8%;截至 2025 年 3 月的最新季度营收 2.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同期净利润达 4,490 万美元,毛利率保持在约 88%。
管理层将未来增长重点放在生成式 AI。今年 5 月推出的 Figma Make、Buzz 等工具可直接在浏览器生成原型、程式码与行销素材,并透过 FigJam、Dev Mode 将协作场景扩展到产品经理与前端工程师,显著提高单一客户可贡献收入(ARPU)。“AI + 多人协作”的定位不仅推动 1,300 万月活用户的渗透率,也契合资本市场对「可落地 AI 使用场景」的偏好,是首日获得高溢价的核心原因之一。
IPO 市场回暖:Figma 效应外溢
Renaissance Capital 统计显示,2025 年迄今美国已完成 123 宗 IPO,其中 7 月单月 26 宗,创两年新高;而 2024 年全年仅 150 宗。业内机构预计全年 IPO 总数有望达到 155–195 宗,Canva、Databricks、Chime 等估值百亿美元级公司均在排队观望窗口,Figma 的成功为这些潜在发行人提供了最新估值样本。
同时,投行人士指出,利率见顶与波动率下降为科技独角兽重新打开资本市场创造了机会,但后续项目若缺乏盈利可见度,仍可能因估值过高而遭遇破发。Figma 的超额认购既反映对其基本面的认可,也折射出市场对高成长题材的情绪修复。
登入 uSMART HK APP 后,于页面最右上方点击「搜索」,输入标的代码并进入详情页,了解交易详情与历史走势。点击右下角「交易」,选择交易类型,最后填写交易条件后送出订单即可。
(图源:uSMART HK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