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小米集团-W(01810.HK)公布年度业绩 经调整净利润增长41.3% 不派息
格隆汇 03-18 17:42

格隆汇3月18日丨小米集团-W(01810.HK)公吿,2024年,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3,65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5.0%。2024年公司的「手机×AIoT」分部收入为人民币3,332亿元,同比增长22.9%,公司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328亿元。2024年,集团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27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3%,其中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62亿元。

2024年第四季度,集团总收入首次单季度突破人民币1,000亿元,达到人民币1,090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8%。业务分部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的「手机×AIoT」分部收入为人民币923亿元,同比增长26.1%,公司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67亿元。2024年第四季度,集团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8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9.4%,其中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人民币7亿元3。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

2024年,公司毛利率显著增长,集团整体毛利率达到20.9%。其中,公司的「手 机×AIoT」分部为21.2%。公司的「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18.5%。公司也坚持降本增效,2024年,集团整体营业费用率为15.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手机×AIoT」分部营业费用率为12.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2024年是集团「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全面落地之年。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年排名稳居全球前三,市占率为13.8%,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2024年12月,公司全球月活跃用户数4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02.3百万,同比增长9.5%。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增长至904.6百万,同比增长22.3%。公司的汽车业务大跨步前进。截至2024年12月31日,Xiaomi SU7系列 首年交付量达136,854辆。

公司2020–2030「新十年目标」是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2024年,公司的研发支出达到人民币241亿元,同比增长25.9%。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研发人员数达21,190人,占员工总数48.5%。公司继续延展集团知识产权能力,截至2024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已在全球获得超4.2万件专利,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相关专利授权超过1,000项。

公司全面拥抱AI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将最新的AI技术镶嵌在公司的产品与业务中。底层能力方面:公司增强了AI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紥紥实实构建底层能力。核心技术方面:公司在攻关基座大模型的同时,基于大模型对视觉,声学语音等多个模态进行持续开发。落地场景方面:产品端通过AI与小米澎湃OS 2深度融合,公司将AI能力逐步应用于智能电动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中,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赋能,持续提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另一方面,公司通过AI助力提升内部业务效率,为生产、销售、客服及员工工作提效等各环节赋能。

此外,公司稳步推进全球化,继续深耕全球布局。2024年,公司的境外收入为人民币1,533亿元,占总收入的41.9%或占「手机×AIoT」分部收入的46.0%。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公司在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69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其中,非洲、东南亚和中东均实现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显着增长,市场份额分别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至11.3%、16.1%和18.6%。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