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博华对中国新能源电力行业展望「高景气负面」
惠誉博华认为,光伏与风电已分别跃升为仅次于火电的中国第二大与第三大电源类型。然而,相较容量此消彼长,新能源对基础电源的电量替代效应却不甚明显。火电仍为中国电力市场支柱电量提供者。去年火电在(主要)电源类型中的电量份额仍达69.9%,较「十三五」末的71.2%仅微降1.3个百分点。同期,风电与光伏电量份额分别为9.1%与3.3%,比重较「十三五」末各提升3.5、1.4个百分点。这一非对称替代效应在新增电量结构中得以更为明确的体现。
此外,低碳愿景下,电力部门的核心矛盾已由电源结构绿度不足转为基础电源充裕度不足,该趋势与可能的应对措施将对今明两年乃至日后更长时间的中国电力行业与企业的经营及信用产生持续影响。
惠誉博华认为,新能源电力生产部门将逐步面临电量上网(消纳)难度加大与交易价格渐趋下行的双重挑战。其中,源自电价的威胁相对较小。然而,电量上网挑战对风光电站冲击明显更大,特别是在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火电灵活性改造与辅助服务补偿优化无法一蹴而就、抽水蓄能电站增量有限、储能成本高企且难以响应日以上级别电力调峰需求的综合情境下。
虽然电站(特别是集中式电站)投资方多为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其拥有强大的政府/股东支持以使其主体信用质量于短期内无走弱风险,但投资电站并网难必将导致大额折旧缺乏收入端支撑进而引发盈利水平下降与独立信用状况弱化,这对于中小型电站投资营运商尤为如此。因此,基于对电量与电价方面的双重考量,惠誉博华对中国新能源电力行业展望为「高景气负面」。
关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