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港A医药概念延续升势,其中创新药强势上扬,CRO、生物医药、化学制药等概念全线走强。
截至发稿,A股成都先导、康龙化成升超13%,奥赛康、九洲药业、赛龙药业、誉衡药业等升停;港股德琪医药升超13%,康龙化成升超11%,和黄医药升9%,凯莱英升超8%。
创新药ETF(159992)也再度大幅走强。截至发稿,该ETF上升2.93%,成交金额达5.91亿元。
昨晚(10月29日),国内创新药企君实生物宣布,由其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于近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
值得关注的是,特瑞普利单抗是FDA批准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
此次FDA的批准使得特瑞普利单抗成为美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填补了美国鼻咽癌的治疗空白。
本次获批的2项适应症覆盖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全线治疗,分别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顺铂/吉西他滨作为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鼻咽癌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既往含铂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鼻咽癌的成人患者。
目前除了君实生物外,和黄医药味隆替尼三线结直肠癌、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食管癌二线适应症等也将有望在2023年底前获得最终审评结果。
当下,出海成为创新药企开拓市场空间、获得更多商业收益的必然之路,不少药企也加快出海的步伐。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曾公开呼吁:
“中国的医药创新不能只锚定本土市场,必须走国际化。”
此前,百济神州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传奇生物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这两款创新药已在美获批上市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销售。
今年,欧盟也已批准百济神州的PD-1产品替雷利珠单抗上市,而恒瑞医药则在10月份宣布,公司PD-1产品卡瑞利珠单抗与Rivoceranib(“联合疗法”)实现海外授权。
有机构预计,2023年年底前,国内将迎来创新药FDA获批上市的新进展。今年以来国产创新药不断创造佳绩,国际化之路广阔,潜力管线及商业化能力为创新药企脱颖而出的关键。
今年来,创新药概念整体仍呈震荡下跌态势,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近3%。
不过数据显示,2023年8月全球生物医药融资规模环比改善,融资金额为20.54亿美元,环比上升24%。叠加加息预期放缓等因素,CRO行业需求端有望逐步改善恢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机构对医药行业的调研热情也开始显著回升。近一周,已有273家A股公司接待机构并披露调研活动记录,其中超过60家获百家以上机构组团调研。
再加上,当前集采、医疗反腐等负面因素已被逐步消化,医药板块经过回调后,估值到了较低位置。后市看,医保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行业生态有所改善,本土医药生物企业有望进一步以量补价、利润回暖;从衞生总费用、医保收支维度来看,医药板块仍有望持续扩容。
此外,需求复苏升级+供给创新迭代有望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长期看,医药板块还受益于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的逻辑。当前生物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后续若市场情绪回暖,或具备一定的上升弹性。当前布局性价比显著,可持续关注医疗板块。
安信证券表示,随着非医药公募基金持仓环比提升,行业新周期趋势已现。2023Q3,全市场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比例为12.27%(环比上升0.87PP),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二,同期持仓超配4.56pp。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的持仓比例为5.57%,环比上升0.41PP,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该机构还指出,国内创新药行业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站在当前视角,从投资角度和行业本身发展角度来看当前均有多个积极因素显现,创新药行业投资价值显著。
从投资角度来看,当前创新药行业存在:(1)估值较低具备配置价值;(2)短期存在医保谈判催化剂;(3)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等积极因素。
从行业本身发展角度来看,当前创新药行业存在:(1)医疗反腐有利于高价值创新药放量;(2)监管出台多项支持政策;(3)行业产品商业化逐渐步入正轨等积极因素。此外,叠加创新药领域大病种新突破、国际化新进展等行业积极因素,当前创新药行业投资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