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供给减少致机构信用债托管下降
格隆汇 06-21 09:43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天风固收孙彬彬 作者:孙彬彬团队

核心观点

5月托管数据有哪些需要关注?

(1) 广义基金继续增持,商业银行减持信用债

5月,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均继续增持,但增持幅度有所减小。广义基金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2246亿(上月增加7427亿),主要增持同业存单951亿。广义基金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配置715亿,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18亿。

业银行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611亿(上月增加3422亿),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债4111亿。但商业银行整体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1926亿。

(2) 境外机构增持利率债

5月,外机构由减持转为增持,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96亿(上月减少391亿),主要增持政策性银行债189亿。境外机构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配置217亿,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45亿。

近日,中债登和上清所陆续公布了2023年5月的债券托管数据。

1. 托管数据总览: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为主要增量

2023年5月,中债登债券总托管量环比增加6093亿至99.56万亿,增量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上清所债券总托管量环比减少1508亿至31.44万亿,减量主要来源于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银行间债券总托管量增加4584亿至131.00万亿,环比增长0.35%(4月为0.78%)。

2. 分券种

2.1. 利率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贡献主要增量

国债托管规模增加了720亿。证券公司为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增持382亿。广义基金、其他、商业银行、信用社、境外机构分别增持112亿、108亿、98亿、81亿、28亿;保险机构减持44亿。此外,柜枱市场、交易所市场分别减少22亿、24亿。

政策性银行债托管规模增加了1229亿。广义基金为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增持604亿。保险机构、境外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分别增持251亿、189亿、178亿、61亿;证券公司、其他分别减持52亿、2亿。此外,柜枱市场减少0亿,交易所市场减少0亿。

主要利率债(包括国债、政策性银行债)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949亿,增量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分机构看,广义基金、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境外机构、保险机构、信用社、其他分别增持715亿、330亿、276亿、217亿、207亿、142亿、106亿;此外,柜枱市场、交易所市场分别减少22亿、24亿。

地方债托管规模增加5090亿。商业银行为最主要的增持机构,增持4111亿。广义基金、保险机构、证券公司、信用社、境外机构分别增持597亿、381亿、242亿、13亿、7亿;其他减持156亿。此外,柜枱市场增加12亿,交易所市场减少117亿。

2.2. 信用债:中票为主要减量

企业债托管规模减少101亿。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减少131亿,交易所托管规模增加30亿。其他增持1亿;证券公司、广义基金、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境外机构分别减持56亿、49亿、25亿、1亿、0亿。

上清所中票托管规模减少1119亿。信用社、保险机构分别增持19亿、7亿;商业银行、广义基金、证券公司、其他、境外机构分别减持496亿、272亿、215亿、119亿、45亿。

短融托管规模减少130亿。广义基金增持7亿,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其他、保险机构、境外机构、信用社分别减持103亿、28亿、3亿、3亿、1亿、0亿。

超短融托管规模减少966亿。广义基金、其他、保险机构、境外机构分别增持296亿、83亿、21亿、0亿;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用社分别减持1303亿、62亿、1亿。

非金融信用债(包括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合计托管规模减少2316亿(上月增加475亿)。分债券类型来看,中票、超短融、短融、企业债分别减少了1119、966、130、101亿。在不考虑中债托管的中票情况下,分机构来看,保险机构、信用社分别增持24亿、18亿;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境外机构、其他、广义基金分别减持1926亿、361亿、45亿、37亿、18亿。

同业存单托管规模减少115亿,商业银行为最主要的减持机构,减持851亿保险机构、信用社、境外机构分别增持58亿、53亿、18亿;商业银行、其他、证券公司分别减持851亿、252亿、92亿。

5月主要信用债(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托管规模有所减少,环比减少1.63%(4月为增加0.33%)

3. 分机构:广义基金继续增持,境外机构增持利率债

商业银行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611亿(上月增加3422亿),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债。利率债方面,商业银行分别增持政策性银行债、国债178亿、98亿;信用债方面,商业银行分别减持超短融、上清所中票、短融、企业债1303亿、496亿、103亿、25亿。此外,商业银行增持地方政府债4111亿,减持同业存单851亿。商业银行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配置276亿,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1926亿。

信用社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226亿,主要增持国债。利率债方面,信用社分别增持国债、政策性银行债81亿、61亿;信用债方面,信用社分别增持上清所中票19亿,减持超短融、短融1亿、0亿。此外,信用社增持地方政府债、同业存单53亿、13亿。信用社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信用债的配置142亿、18亿。

保险机构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671亿,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债。利率债方面,保险机构分别增持政策性银行债251亿,减持国债44亿;信用债方面,保险机构分别增持超短融、上清所中票21亿、7亿,减持短融、企业债3亿、1亿。此外,保险机构增持同业存单、地方政府债381亿、58亿。保险机构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信用债的配置207亿、24亿。

广义基金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2246亿(上月增加7427亿),主要增持同业存单利率债方面,广义基金分别增持政策性银行债、国债604亿、112亿;信用债方面,广义基金分别增持超短融、短融296亿、7亿,减持上清所中票、企业债272亿、49亿。此外,广义基金增持同业存单、地方政府债951亿、597亿。广义基金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配置715亿,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18亿。

证券公司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19亿,主要增持国债。利率债方面,证券公司分别增持国债382亿,减持政策性银行债52亿;信用债方面,证券公司分别减持上清所中票、超短融、企业债、短融215亿、62亿、56亿、28亿。此外,证券公司增持地方政府债242亿,减持同业存单92亿。证券公司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配置330亿,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361亿。

境外机构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96亿(上月减少391亿),主要增持政策性银行债。利率债方面,境外机构分别增持政策性银行债、国债189亿、28亿;信用债方面,境外机构分别增持超短融0.4亿,减持上清所中票、短融、企业债45亿、1亿、0.3亿。此外,境外机构增持同业存单、地方政府债18亿、7亿。境外机构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配置217亿,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45亿。

4. 资金拆借:杠杆率上升

天风证券采用银行间债券托管量/(银行间债券托管量-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余额)这一公式对2016年以来的杠杆水平进行估算。

具体来说,银行间债券托管量天风证券手动计算了2016年以来各月月末,在银行间交易的债券余额;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余额方面,天风证券在考虑实际占用天数的前提下,使用“当天隔夜成交量+7天以内R007成交量之和+14天以内R014成交量+……+1年内R1Y成交量”来进行计算。

总体上,5月资金面比较宽松,税期也不紧,这显然是因为5月经济主要指标低迷、信贷投放对超储消耗较小、同时央行继续保持较为宽松的方向所致。预计,5月中旬开始货币环境可能是量宽价平的局面,往6月估计,隔夜资金利率可能保持在1.5%附近或者向1.75%略有收敛的状态。

银行间杠杆较上月下降,5月为108.51%(上月为107.71%)。

5.小结 

5月托管数据有哪些需要关注?

(1)广义基金继续增持,商业银行减持信用债

5月,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均继续增持,但增持幅度有所减小。广义基金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2246亿(上月增加7427亿),主要增持同业存单951亿。广义基金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配置715亿,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18亿。

商业银行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611亿(上月增加3422亿),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债4111亿。但商业银行整体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1926亿。

(2)供给减少导致机构信用债托管下降

5月,信用债发行规模相比4月大幅下降,受供给减少影响,机构信用债托管下降,5月主要信用债(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托管规模有所减少,减少2316亿(4月增加475亿),环比减少1.63%4月为增加0.33%,主要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境外机构、其他、广义基金分别减持1926亿、361亿、45亿、37亿、18亿。

(3)境外机构增持利率债

5月,境外机构由减持转为增持,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196亿(上月减少391亿),主要增持政策性银行债189亿。境外机构整体增加了主要利率债配置217亿,减少了主要信用债配置45亿。

风 险 提 示

机构行为超预期、政策变化超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注:本文来自天风证券于2023年06月20日发布的《供给减少致机构信用债托管下降——2023年5月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报吿,分析师:孙彬彬 S1110516090003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