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供給減少致機構信用債託管下降
格隆匯 06-21 09:43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天風固收孫彬彬 作者:孫彬彬團隊

核心觀點

5月託管數據有哪些需要關注?

(1) 廣義基金繼續增持,商業銀行減持信用債

5月,商業銀行和廣義基金均繼續增持,但增持幅度有所減小。廣義基金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2246億(上月增加7427億),主要增持同業存單951億。廣義基金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配置715億,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18億。

業銀行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1611億(上月增加3422億),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債4111億。但商業銀行整體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1926億。

(2) 境外機構增持利率債

5月,外機構由減持轉為增持,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196億(上月減少391億),主要增持政策性銀行債189億。境外機構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配置217億,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45億。

近日,中債登和上清所陸續公佈了2023年5月的債券託管數據。

1. 託管數據總覽:地方政府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為主要增量

2023年5月,中債登債券總託管量環比增加6093億至99.56萬億,增量主要來源於地方政府債和政策性銀行債;上清所債券總託管量環比減少1508億至31.44萬億,減量主要來源於中期票據和超短期融資券。銀行間債券總託管量增加4584億至131.00萬億,環比增長0.35%(4月為0.78%)。

2. 分券種

2.1. 利率債:地方政府債和政策性銀行債貢獻主要增量

國債託管規模增加了720億。證券公司為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382億。廣義基金、其他、商業銀行、信用社、境外機構分別增持112億、108億、98億、81億、28億;保險機構減持44億。此外,櫃枱市場、交易所市場分別減少22億、24億。

政策性銀行債託管規模增加了1229億。廣義基金為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604億。保險機構、境外機構、商業銀行、信用社分別增持251億、189億、178億、61億;證券公司、其他分別減持52億、2億。此外,櫃枱市場減少0億,交易所市場減少0億。

主要利率債(包括國債、政策性銀行債)託管規模環比增加1949億,增量主要來源於地方政府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分機構看,廣義基金、證券公司、商業銀行、境外機構、保險機構、信用社、其他分別增持715億、330億、276億、217億、207億、142億、106億;此外,櫃枱市場、交易所市場分別減少22億、24億。

地方債託管規模增加5090億。商業銀行為最主要的增持機構,增持4111億。廣義基金、保險機構、證券公司、信用社、境外機構分別增持597億、381億、242億、13億、7億;其他減持156億。此外,櫃枱市場增加12億,交易所市場減少117億。

2.2. 信用債:中票為主要減量

企業債託管規模減少101億。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減少131億,交易所託管規模增加30億。其他增持1億;證券公司、廣義基金、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境外機構分別減持56億、49億、25億、1億、0億。

上清所中票託管規模減少1119億。信用社、保險機構分別增持19億、7億;商業銀行、廣義基金、證券公司、其他、境外機構分別減持496億、272億、215億、119億、45億。

短融託管規模減少130億。廣義基金增持7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其他、保險機構、境外機構、信用社分別減持103億、28億、3億、3億、1億、0億。

超短融託管規模減少966億。廣義基金、其他、保險機構、境外機構分別增持296億、83億、21億、0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用社分別減持1303億、62億、1億。

非金融信用債(包括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合計託管規模減少2316億(上月增加475億)。分債券類型來看,中票、超短融、短融、企業債分別減少了1119、966、130、101億。在不考慮中債託管的中票情況下,分機構來看,保險機構、信用社分別增持24億、18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境外機構、其他、廣義基金分別減持1926億、361億、45億、37億、18億。

同業存單託管規模減少115億,商業銀行為最主要的減持機構,減持851億保險機構、信用社、境外機構分別增持58億、53億、18億;商業銀行、其他、證券公司分別減持851億、252億、92億。

5月主要信用債(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託管規模有所減少,環比減少1.63%(4月為增加0.33%)

3. 分機構:廣義基金繼續增持,境外機構增持利率債

商業銀行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1611億(上月增加3422億),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債。利率債方面,商業銀行分別增持政策性銀行債、國債178億、98億;信用債方面,商業銀行分別減持超短融、上清所中票、短融、企業債1303億、496億、103億、25億。此外,商業銀行增持地方政府債4111億,減持同業存單851億。商業銀行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配置276億,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1926億。

信用社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226億,主要增持國債。利率債方面,信用社分別增持國債、政策性銀行債81億、61億;信用債方面,信用社分別增持上清所中票19億,減持超短融、短融1億、0億。此外,信用社增持地方政府債、同業存單53億、13億。信用社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信用債的配置142億、18億。

保險機構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671億,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債。利率債方面,保險機構分別增持政策性銀行債251億,減持國債44億;信用債方面,保險機構分別增持超短融、上清所中票21億、7億,減持短融、企業債3億、1億。此外,保險機構增持同業存單、地方政府債381億、58億。保險機構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信用債的配置207億、24億。

廣義基金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2246億(上月增加7427億),主要增持同業存單利率債方面,廣義基金分別增持政策性銀行債、國債604億、112億;信用債方面,廣義基金分別增持超短融、短融296億、7億,減持上清所中票、企業債272億、49億。此外,廣義基金增持同業存單、地方政府債951億、597億。廣義基金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配置715億,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18億。

證券公司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119億,主要增持國債。利率債方面,證券公司分別增持國債382億,減持政策性銀行債52億;信用債方面,證券公司分別減持上清所中票、超短融、企業債、短融215億、62億、56億、28億。此外,證券公司增持地方政府債242億,減持同業存單92億。證券公司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配置330億,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361億。

境外機構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196億(上月減少391億),主要增持政策性銀行債。利率債方面,境外機構分別增持政策性銀行債、國債189億、28億;信用債方面,境外機構分別增持超短融0.4億,減持上清所中票、短融、企業債45億、1億、0.3億。此外,境外機構增持同業存單、地方政府債18億、7億。境外機構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配置217億,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45億。

4. 資金拆借:槓桿率上升

天風證券採用銀行間債券託管量/(銀行間債券託管量-銀行間質押式回購餘額)這一公式對2016年以來的槓桿水平進行估算。

具體來説,銀行間債券託管量天風證券手動計算了2016年以來各月月末,在銀行間交易的債券餘額;銀行間質押式回購餘額方面,天風證券在考慮實際佔用天數的前提下,使用“當天隔夜成交量+7天以內R007成交量之和+14天以內R014成交量+……+1年內R1Y成交量”來進行計算。

總體上,5月資金面比較寬鬆,税期也不緊,這顯然是因為5月經濟主要指標低迷、信貸投放對超儲消耗較小、同時央行繼續保持較為寬鬆的方向所致。預計,5月中旬開始貨幣環境可能是量寬價平的局面,往6月估計,隔夜資金利率可能保持在1.5%附近或者向1.75%略有收斂的狀態。

銀行間槓桿較上月下降,5月為108.51%(上月為107.71%)。

5.小結 

5月託管數據有哪些需要關注?

(1)廣義基金繼續增持,商業銀行減持信用債

5月,商業銀行和廣義基金均繼續增持,但增持幅度有所減小。廣義基金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2246億(上月增加7427億),主要增持同業存單951億。廣義基金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配置715億,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18億。

商業銀行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1611億(上月增加3422億),主要增持地方政府債4111億。但商業銀行整體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1926億。

(2)供給減少導致機構信用債託管下降

5月,信用債發行規模相比4月大幅下降,受供給減少影響,機構信用債託管下降,5月主要信用債(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託管規模有所減少,減少2316億(4月增加475億),環比減少1.63%4月為增加0.33%,主要為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境外機構、其他、廣義基金分別減持1926億、361億、45億、37億、18億。

(3)境外機構增持利率債

5月,境外機構由減持轉為增持,主要券種託管規模環比增加196億(上月減少391億),主要增持政策性銀行債189億。境外機構整體增加了主要利率債配置217億,減少了主要信用債配置45億。

風 險 提 示

機構行為超預期、政策變化超預期、宏觀經濟下行風險

注:本文來自天風證券於2023年06月20日發佈的《供給減少致機構信用債託管下降——2023年5月中債登和上清所託管數據點評》報吿,分析師:孫彬彬 S1110516090003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