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博华:煤价跌势未止 煤企利润缩水
惠誉博华表示,执行近两年的保供政策全面激发了中国煤炭的增产潜能。2022与2023年1至5月,中国分别实现原煤产量45亿吨、19.1亿吨,按年增长9%、4.8%。与此同时,在国际煤价断崖式下行、进口零税率、与重要贸易对手澳洲关系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下,2023年1至5月中国煤与褐煤进口量按年暴涨89.6%至1.8亿吨,规模已达2022年度水平的62.1%。原煤的高负荷生产与超预期进口导致中国煤炭供给增势迅猛,2023年以来(累计)增速维持约10%,这与宏观经济弱复苏下社会用电量增长乏力形成反差。煤炭总供给增速压制火电发电量增长已近18个月之久,即使在来水明显偏少、火电增发补缺的2023年1至5月,火电电量增长仍落后于煤炭供给,虽然其增速间差距有所收敛。
在经济分化复苏情景下,保供增产积累的效果已使得中国煤炭基本面由短缺转向过剩,这是2023年以来境内煤价发生趋势性下行的根本原因。2023年6月上半月,秦皇岛港山西产动力末煤(Q5500)港口平仓均价与榆林动力煤(Q5500)坑口均价分别报774元(下同)/吨、585元/吨,较1月可比期间均价各下跌35.2%、25.1%。惠誉博华认为,随著入夏用电高峰来临,电厂动力煤日耗将有所回升,但2023年中国煤价并未摆脱进一步走低之势。一是下半年外贸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对出口占比较高的沿海地区电厂煤耗形成挑战,丰水期水电量触底反弹、风电/光伏电量权重提高均将压抑火电出力。二是产业链库存高企制约煤价上行空间。截至2023年5月末,全国煤炭企业、CCTD主流港口、统调电厂煤炭库存分别达7,000万吨、7,600万吨、16,500万吨,按年增长27.3%、35.9%、3.8%,具备蓄水池作用的港口库存迫近三年高位。三是大型煤企实际长协销售比重多逾80%,煤价下行对其利润影响相对温和:2023年1至4月,中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利润总额按年回落14.6%,跌幅明显低于煤价。与此同时,当前港口、坑口价仍高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于2022年2月制定的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上限,即秦港770元/吨、坑口(以陕西为例)520元/吨,煤企利润空间依然丰盈。 2023年1至4月,中国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利润总额高达2,954亿元人民币,显著高于2020(614亿元)、2021(1,140亿元)年同期水平。煤企利润虽有萎缩但仍处高位,暂无减产压力与动机。这也是惠誉博华维持年初发布的《2023年煤炭开采行业信用展望》中关于「煤价中枢预期下行程度尚不足以改变我们对绝大多数煤企的信用观点」论述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