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车企价格战后遗症,直扣供应商10%货款?长安汽车回应:不实消息,已报案
格隆汇 06-07 16:21

近期,一封关于长安汽车“克扣供应商10%货款“的函件引发广泛关注。

对此,长安汽车回应称,从未收到任何供应商发来的“函件”,"直扣产值"、“直扣货款”等内容系不实信息,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受此事影响,长安汽车近三个交易日持续下跌,今日跌近3%,报11.53元/股,总市值1144亿元。

今年以来,长安汽车股价先是经历了一波反弹,2月份触及高点后掉头向下,年内最低至10.88元/股,当前股价距此仅一步之遥。

价格战挤压上游利润

近日,一封题为《保护中小汽车零配件实体企业刻不容缓--致长安汽车采购部的申诉函》在网上流传。

函件中提到,今年3月28日,长安汽车曾通知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货款直接扣款10%,以应对其遇到部分车企降价引起的汽车市场部分车型滞销。

函件控诉称,直扣产值的10%,于法、于情、于理都无法解释。而全国其他主机制造厂在长安汽车采购部的诱导下也打算效仿。

函件还直指汽车行业的低价竞争策略,称中国汽车主机厂多年以来奉行低价竞争策略,由于我国反垄断法治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中国汽车配套企业被迫沦为输血者,多数中小企业靠10%勉强度日,应对不断急速上升的各种费用。

函件还称,供应商早已被汽车主机厂们多年处心积虑、倒逼机制、强取豪夺,不堪一击!这次真的配合不了长安汽车和其他主机厂的横刀强取、杀鸡取卵。

函件引起广泛关注后,据界面新闻报道,多家重庆长安汽车供应商核实相关情况。供应商透露称,长安汽车直接扣除货款的情况确实存在。

一家为长安提供内外饰零部件的供应商表示,曾收到过长安发出的类似函件,但扣款幅度没有10%那么多,公司也并没有向长安发过网传的申诉函。

一家供应商透露,在汽车价格战打响后,长安就开始加大对供应商的压价力度,公司的盈利空间也因此遭受挤压。

长安回应:不实消息

今日上午,长安汽车发布声明,称从未收到任何供应商发来的“函件”。

长安汽车表示,因原材料价格变动、需求变动、技术创新等原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每年磋商供应价格,是汽车行业的一贯做法。采用的方式均能基于长安汽车与零配件企业的商务谈判,结算价格均按照商谈后签订的商务合同执行,该函件所述“直扣产值”、“直扣货款”等内容系不实消息。

同时,长安汽车已就函件涉及的诋毁商誉行为,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行业复苏不及预期

今年以来,由于销售疲软,在行业龙头特斯拉的带领下,车企相继出台降价措施,行业掀起“降价潮”3月9日、3月17日,长安汽车也曾两次官宣跟进“补贴潮”,给出巨大优惠

尽管汽车行业集体降价,但从最新的数据来看,车市复苏速度仍低于预期。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5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5.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0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好转。

随着国六B过渡政策出台,汽车终端价格总体恢复稳定,消费者观望情绪改善显著。5月各地营销活动启动,部分省市继续发放消费劵或出台购车鼓励措施,厂商也纷纷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政策,经销商门店客流、订单等指标有所提升,整体市场需求温和回升,5月下半月市场热度有所回落。

但是,经销商经营状况恢复不及预期:尽管订单及成交量改善,但新车让利幅度大,单车毛利走低。此外,临近半年任务考核节点,经销商补库动力较强,导致资金紧张矛盾更为突出。

6月,国六B非RDE车型设置半年销售过渡期政策落地,将有效缓解经销商去库压力,有利于稳定汽车终端价格,减少经销商经营压力。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