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6G概念发力走高,截至发稿,本川智能20cm升停,金信诺升超10%,国缆检测升、移远通信超6%,信科移动升超5%,中京电子、华力创通、通宇通讯等跟升。
消息面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4日在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加快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进一步丰富拓展5G应用场景,持续增强移动通信、光通信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对于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金壮龙强调,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提升5G、千兆光网覆盖深度广度,纵深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发展,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新底座。加速信息技术赋能,进一步丰富拓展5G应用场景,深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受6G概念催动,产业链各环节也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低轨衞星互联网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基建狂潮,同时,相关应用端也陆续落地,中国移动等全球16家运营商近日发布6G设计与需求白皮书,从运营商立场定义了6G需求,包括实现数字包容、能源效率、环境可持续性和灵活部署的演进路径需求以及未来用例的新能力需求,并提出6G系统架构与设计考虑。
德邦证券同样指出,6G技术加速部署下,衞星通信、光通信产业链有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短期之内,近地衞星的发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有望率先受益,中长期看,衞星通信的服务运营以及应用或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6G技术相比5G技术,在速率、时延、流量密度等方面都有着数量级级别的提升,其中峰值速率预计将超过100 Gbps。因此对于光通信的传输速率以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光模块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后续可重点关注光模块厂商以及上游的光芯片厂商所带来的增量机会,此外衞星通信方面也有望受益。
有了5G在前,人们享受了5G带来的红利后,谁都有理由相信6G时代的到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6G作为第六代移动通讯技术,数据传输速率可能达到5G的50倍,时延缩短到5G的1/10,一部电影可以在1秒内下载完成,而如果探寻6G的网络结构,简而言之就是三体四层五面,从空间、逻辑和功能等三个维度呈现跨域、跨层的6G网络,形成一个虚实结合、交叉映像的设计。
除了关键指标的差别,6G还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交叉融合,实现通信与感知、计算、控制的深度耦合。
此前,国际电信联盟曾最先明确了2023年底前6G早期研究的时间表:预计在今年开始研发,两年后进行技术标准化,五年后生产设备产品,七年后进入商用时代。
实际六部委也给出了清晰的时间表,其实和国际电信联盟差不太多,目标一致认为就是要在2030年能达到商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