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瑞银告诉投资者“艰巨的”瑞士信贷收购将获得回报
uSMART盈立智投 04-06 15:27

瑞银集团高管周三试图向投资者保证,这家瑞士最大的银行可以让其对瑞士竞争对手瑞士信贷的意外收购发挥作用,并为其股东带来回报。

主席科尔姆·凯莱赫将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银行救助描述为行业的里程碑和银行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董事长科尔姆凯莱赫告诉瑞银股东,这也意味着“对于合并后的银行和整个瑞士金融中心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和巨大的机遇。”

上个月,在这家规模较小的银行濒临倒闭后,瑞银将通过霰弹式合并收购瑞士信贷,以阻止进一步的银行业动荡。

在存款挤兑之后,瑞士政府求助于瑞银,瑞银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33亿美元)收购瑞士信贷,而阿尔卑斯山州则提供了超过2000亿瑞士法郎的支持和担保。

凯莱赫在巴塞尔银行股东大会上表示,瑞银对其成功管理瑞士信贷整合的能力充满信心,合并后的银行将保持充足的资本。

“我们相信这笔交易对瑞银股东具有财务吸引力,”他说。

仓促安排的救助行动不仅激怒了两家银行的股东,也激怒了瑞士的许多股东并使他们不安。

政治研究公司gfs.bern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瑞士人不支持将创建一家资产规模是该国年度经济产出规模两倍的金融机构的交易。

股东们表达了他们对被蒙在鼓里的沮丧,有人称之为“侮辱”,一些人还表达了对潜在失业和新巨型银行对竞争的不利影响的担忧。

副主席Lukas Gaehwiler试图平息这种担忧,称该国大约有250家银行,因此存在足够的竞争。

他还表示,在合并的“艰巨任务”完成之前推测就业机会还为时过早,他预计这将在几个月内完成。

周日,瑞士日报Tages-Anzeiger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瑞银高级经理的话说,合并后的集团员工人数可能会减少20-30%。

桌上的所有选项

Gaehwiler还表示,关于瑞士信贷的国内业务,“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业务将继续以其在瑞士的旧品牌运营。

股东们还瞄准了高管们的薪酬和奖金方案,这让拉尔夫·哈默斯成为2022年瑞士薪酬最高的首席执行官。

与其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相比,瑞银一直在稳步前进。该公司报告称, 2022年的净利润为76亿美元,并且公司旗舰部门财富管理的资金流入强劲。

考虑到如何完成整合瑞士信贷的艰巨任务,瑞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上周,该银行宣布已重新聘请Sergio Ermotti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指导大规模收购——这是一项出人意料的举措,目的是利用这位瑞士银行家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重建银行的经验。

哈默斯作为首席执行官最后一次向股东发表讲话时承认,合并为该银行带来了新的优先事项,带来了掌舵人的变化。

“收购瑞士信贷将是一个重大挑战,”哈默斯说,同时呼应该银行董事长强调的新机遇。

“预计将创建一家总投资资产超过5万亿美元的企业,”他说。

周三,瑞银股东再次选举凯莱赫以及所有现有董事会成员担任董事长,并批准了他们和银行高管的薪酬。

周三也是Ermotti重返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正式日子,尽管他没有参加会议。

就在一天前,瑞士信贷的高管面对自己的股东,董事长阿克塞尔·莱曼为将银行推向破产边缘而道歉。

面对越来越多的批评,瑞士金融监管机构转移了对瑞士信贷倒闭的指责,称其反应迅速,转而呼吁赋予更多权力,让银行承担责任。

周二,路透社还报道称,英国央行已批准瑞银在英国收购瑞士信贷,这是瑞士银行竞相完成救助协议的关键市场。

欧盟委员会表示,瑞银还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的临时绿灯,以完成对瑞士信贷的收购,但仍需根据欧盟合并规则申请批准。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