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再论中国航空“超级周期”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作者:国君交运团队

报吿导读

国君交运2016年首次提出中国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2019年供需已临阈值,疫后将迎超级周期。巨大的超预期将产生显著超额收益,战略布局机会就在当下。

投资要点

一、国君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

我们把周期行业持续4-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盈利定义为超级周期(Supercycle)。理论上周期行业似乎不应有超级周期,所以一旦发生,超额收益十分显著。回顾过去二十年全球交运历史,我们仅观察到两个“超级周期”,中国投资拉动的2004-08年大宗商品航运超级周期,与美国经济新常态下的2013-19年航空超级周期。国君交运团队2016年首次提出中国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中国航空消费持续渗透,而空域时刻瓶颈凸显,供需持续向好终将推动客座率突破阈值,中国航空业盈利中枢将明显上升,高盈利的持续性将超市场预期。

、美国航空“超级周期”的启示:客座率突破阈值是关键

长期以来,航空业被认为“毁损价值”。而与传统印象极大反差的是,2013-19年美国航空业出现了“超级周期”,不仅航司回报丰厚,航空股亦

超额收益显著。(1)稳定回报阶段(1948-1978年):美国航空业被严格管制,类似公用事业,持续盈利而极少亏损。(2)毁损价值阶段(1979-2012年):美国航空业管制放松,成为完全竞争行业。客座率持续提升但整体仍过剩,行业利润率以零轴为中枢剧烈波动。(3)超级周期(2013-2019年):客座率突破阈值,行业利润率中枢升至历史高位,航司持续高ROE,股价累计上涨达3.3倍。

三、中国民航空域时刻瓶颈凸显,疫后将迎中国航空超级周期

航空仍是资本市场偏见最大的行业,长期超预期巨大,当下投资价值凸显。航空大逻辑,并非仅是“疫后供需错配盈利大年”短逻辑,而是“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需求端,中国航空消费渗透仍极低,疫情未改需求长期增长动能与结构。供给端,中国航空业拥有难得的长期存在的空域时刻瓶颈。“十二五”空域时刻瓶颈已凸显。“十三五”局方出台系列政策严控供给,并票价市场化,引导从量到价。“十四五”航司理性规划运力降速,机队与时刻匹配度提升。疫后票价上行将推动航司盈利中枢上升,中国航空业将迎超级周期。

四、战略布局中国航空超级周期,增持

中国航空业疫后复苏已开启,待出行心理建设完成,航空需求将充分释放,不仅将现盈利大年,更将迎来中国“航空超级周期”。疫后航司盈利中枢上升确定,高景气的持续性将超市场预期。巨大的超预期将产生显著超额收益,战略布局机会就在当下。维持航空业“增持”评级。维持中国国航、吉祥航空、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春秋航空“增持”评级。

五、风险提示

疫情、经济、政策、油价汇率、安全事故、增发摊薄。

报吿正文

中国民航业疫后复苏开启,资本市场预期先行,股价已回到疫情前。与市场不同,我们认为航空股当下投资价值仍凸显,值得投资者重新审视与深度研究。我们将通过系列报吿,就市场核心分歧逐一探讨。

当下,最大分歧在于,市场普遍认为航空投资仅是“疫后供需错配盈利大年”短逻辑。而我们认为,是中国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巨大的超预期,将产生显著超额收益。

我们把周期行业持续4-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盈利定义为超级周期(Supercycle)。理论上周期行业似

乎不应有超级周期,所以一旦发生,超额收益十分显著。长期以来,航空业被认为“毁损价值”。而与传统印象极大反差的是,2013-19年美国航空业出现了“超级周期”,不仅航司持续高ROE,航空股更是累计上涨高达3.3倍,超额收益显著。

国君交运2016年首次提出中国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中国航空消费持续渗透,而空域时刻瓶颈凸显,供需持续向好终将推动客座率突破阈值,中国航司盈利中枢将明显上升,高盈利的持续性将超市场预期。

事实上,疫情前,中国航空业客座率已临近阈值。若没有疫情,我们相信2020年中国航空业就将迎来盈利中枢上行,因为2020年春运前期我们已经观察到票价的明显上升趋势。然而,疫情将航空长逻辑的演绎整整延后了三年。幸而,疫情并未改变中国航空需求的长期增长动能与结构,亦没有改变中国民航空域时刻长期瓶颈,反而是三年票价市场化释放了显著的票价上行空间。疫后中国航司不仅将现盈利大年,更将迎来我们期盼已久的“中国航空超级周期”。

航空仍是资本市场偏见最大的行业,长期超预期巨大,当下投资价值凸显。我们坚信中国航空业终将迎来“超级周期”,并将产生显著的超额收益,战略布局机会就在当下。

1

国君航空“超级周期”

我们把超级周期(Supercycle)定义为某个典型的周期行业出现持续4-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盈利。理论上周期行业似乎不应有超级周期,所以一旦发生,超额收益十分显著。

回顾过去二十年全球交运历史,我们仅观察到两个“超级周期”,中国投资拉动的2004-08年大宗商品航运超级周期,与美国经济新常态下的2013-19年航空超级周期。而这两个“超级周期”都为资本市场带来令人惊叹的巨大超额收益。

“中国航空超级周期”,是国君交运团队于2016年提出的中国航空业长逻辑。中国航空消费持续渗透,而空域时刻瓶颈凸显,供需持续向好终将推动客座率突破阈值,中国航司盈利中枢将明显上升,高盈利的持续性将超市场预期,中国航空业将迎超级周期。

1.1  中国投资拉动的大宗商品航运超级周期(2004-08年)

中国投资拉动的大宗商品需求自2002年开始加速增长,并持续超过实业界预期。叠加供给端持续数年的瓶颈,使得2004年干散货海运运价指数BDI就已创下五十年历史新高。2004-08年干散货海运市场出现持续高景气的超级周期。

2006下半年,市场基于航运股的周期属性,一致预期航运周期高点已过且即将下行,并给予航运股普遍很低的PE估值。而事实上,随后2007-2008年干散货海运市场船舶产能利用率突破阈值升至高位,而船厂产能持续饱和,BDI迎来了最为震撼的疯狂上涨。同时,资本市场与实业界开始预期未来十年高景气将持续,航运股估值也明显上升,并出现了泡沫化趋势,航运股超额收益显著。

1.2  美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航空超级周期(2013-19年)

美国航空业在1980-2009年的近三十年间累计亏损达432亿美元,却在金融危机后的2010-2019年十年中持续盈利累计达117亿

美元。其中,2013-2019年美国主要航司ROE显著上升并维持高位,美国航空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出现了超级周期。

美国航空股在这一轮超级周期中的表现更令人惊叹。2013-19年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1.3倍,而美国主要航司股价上涨高达3.3倍。2016年之后航空公司维持高盈利能力,航空股价维持高位并稳步上涨,投资者感受到良好的投资体验,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视为消费股,而非传统周期股。

1.3  中国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

“中国航空超级周期”,是国君交运团队于2016年提出的中国航空业长逻辑。中国航空消费持续渗透,而空域时刻瓶颈凸显,供需持续向好终将推动客座率突破阈值,中国航司盈利中枢将明显上升,高盈利的持续性将超市场预期。

投资者的认知往往建立在历史的经验上。然而,过去二十年,中国航空业从未出现过连续两年以上的高盈利,2010年与2015年盈利大年均在次年便业绩回落,股票估值始终反映强周期属性。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市场普遍预期疫后将现盈利大年,航空股估值也仅基于周期股属性给予最高10倍PE。

航空股目前估值水平,并未包含中国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的预期。这也意味着,若未来中国航司高盈利能够持续数

年,作为极少数具有2C消费品属性的周期股,航空股估值将突破以往周期股属性而上升,甚至向消费股切换,而为投资者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2

美国航空“超级周期”的启示

长期以来,航空业被认为“毁损价值”。而与传统印象极大反差的是, 2013-19年美国航空业出现了“超级周期”,不仅航司回报丰厚,航空股更是累计上涨超三倍,超额收益显著。

深度探究美国航空“超级周期”成因,表现看似源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实际上“客座率突破阈值”才是核心。

2.1 美国航空业回报率三阶段变化

回顾美国航空业过去七十余年的历史,按照行业回报率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稳定回报(1948-1978年):美国航空业被严格管制,政府不仅管制票价水平,并对航空公司准入及经营航线范围等严格管制。当时的美国航空业类似公用事业,虽然行业利润率仍有周期波动,但三十年间几乎持续盈利,仅三年出现小幅亏损。

(2)毁损价值(1979-2012年):1979年j美国航空业管制放松,航空公司可以自主定价和调整航线,航空公司数量快速增加。自此,美国航空业成为完全竞争行业。尽管三十余年间客座率持续提升,但整体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行业利润率以零轴为中枢剧烈波动,且累计回报为负。如果选择在九十年代投资美国航空业或是航空股,评价“毁损价值”确实亦非言过其实。

(3)超级周期(2013-2019年):美国航空业客座率稳步上升并突破阈值,行业利润率中枢升至高位,美国航司持续高ROE,且美国航空股累计上涨高达3.3倍

2.2  客座率突破阈值是关键

与想象不同,美国航空“超级周期”并非产生于美国航空需求增长旺盛阶段,而是孕育于金融危机之后航空需

求进入低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阶段。“客座率突破阈值”,是超级周期形成的关键。

金融危机之后,需求端,美国航空客流增速降至仅1%左右的低速水平。而供给端,得益于美国放开航空业兼并重组限制,多家大型航司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增长与份额提升,而全行业整体机队规模增速持续慢于客流增速。虽处于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新常态下,美国航空业客座率却因此得以稳步提升,并最终突破阈值,而迎来美国航空“超级周期”。

2.3  美国航空“超级周期”超额收益明显

美国航空业自2010年开始进入持续盈利阶段,2013年开始盈利中枢上升,并于2015年创七十年利润率新高,并于2016-19年维持高盈利能力。从股价表现来看,2013-19年美国航空股累计上涨高达3.3倍,显著超过美国标普500指数1.3倍的涨幅。

资本市场预期先行, 2013-14年美国航空业盈利中枢开始上行,美国航空股便完成最大幅度股价上涨。2013-14年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44%,而美国主要航司股价两年内大涨达2.8倍,超额收益显著。

2016-19年美国航空业维持高盈利能力,美国航空股估值继续维持高位并稳步上行。投资者感受到良好的投资体验,而非传统周期股的大幅波动,美国航空股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视为消费股。

3

中国航空业疫后将迎“超级周期”

航空仍是资本市场偏见最大的行业,长期超预期巨大,当下投资价值凸显。航空大逻辑,并非仅是疫后供需错配盈利大年短逻辑,而是“航空超级周期”长逻辑。

疫情将航空长逻辑的演绎整整延后了三年。幸而,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航空需求的长期增长动能,亦没有改变中国民航空域时刻长期瓶颈,反而是三年票价市场化释放了显著的票价上行空间。疫后中国航司不仅将现盈利大年,更将迎来我们期盼已久的“中国航空超级周期”。

3.1 疫情前令人兴奋的组合——高客座率+低利润率

供需研究是周期行业的基础研究方法,产能利用率是综合反映供需关系的关键指标。当产能利用率上升突破阈值,价格将展现明显弹性,且利用率中枢将显著上升。

对于周期行业,“高产能利用率”与“低利润率”,是令投资人兴奋的组合。这意味着,产能利用率或已临近阈值,若产能利用率继续上升至突破阈值,利润率中枢将迎来显著上升。

2019年,中国航空业正处于这样的状态:

(1)客座率达83.2%的历史新高,并居于全球第三高,相

当于美国航空业进入超级周期时2013-14年客座率水平。其中,国内客座率更是已高达84.6%。

(2)中国三大航扣汇净利率仅4%,为“十三五”以来最低水平,亦处于全球航司偏低水平。

我们推测2019年中国航空业客座率已接近阈值。阈值不可知,且与客源结构相关。过去十年,中国航空消费持续渗透,应导致阈值提升。参考美国2013-14年进入航空超级周期时客座率为83.1%,并考虑中国公商务客源占比较美国更高,这意味中国航空业客座率阈值或不高于美国。疫情前,中国航空业客座率或已接近阈值。

新冠疫情,导致中国航空业持续三年供需严重失衡。幸而,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航空需

求的长期增长动能,亦没有改变中国民航空域时刻长期瓶颈,反而是三年票价市场化释放了显著的票价上行空间。

目前疫后复苏已开启,待出行心理建设完成,供需将恢复至疫前,并将继续供需向好,客座率终将突破阈值,航司盈利中枢将迎来显著上升,且高盈利持续性将超市场预期。

3.2 需求:疫情不改增长动能与客源结构

中国航空消费尚处于低渗透阶段,长期增长空间仍巨大。市场担忧三年疫情会影响航空需求,我们认为航空需求还在,只是短期被疫情抑制。疫情未改变中国航空需求长期增长动能,亦未改变出行需求结构。

(1)航空需求还在,只是被疫情抑制。观察中航信数据网络收入,疫情期间OTA机票搜索量基本平稳,并接近疫前,并未随客流显著下降。

(2)疫情未改长期增长动能。中国航空消费尚处于低渗透阶段,中国仅12%国人曾乘机出行。2019年之前,中国航空消费渗透率每年提升约1%,支撑航空客流持续两位数增长。疫情三年,中国航空消费渗透仍持续,估算每年新增第一次乘机旅客规模仍将超千万。预计疫后将继续航空消费渗透,将继续驱动航空客流稳健增长。

(3)疫情未改出行需求结构。过去三年,疫情形势良好阶段,公商务出行快速恢复,比如2021年高频旅客出行占比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预计公商务旅客将率先完成出行心理建设而早周期恢复。

疫情影响将逐渐消除,待出行心理建设完成,航空需求将充分释放,并恢复长期稳健增长与客源结构。

3.3 供给:中国民航空域瓶颈仍然存在

“超级周期”往往需要供给瓶颈的存在,供给瓶颈的持续性将决定超级周期的持续性。从供给瓶颈而言,中国航空业具有较美国航空业更佳的“超级周期”条件,中国航空业拥有周期行业最难得的长期供给瓶颈——空域时刻瓶颈,背后是中国独特空管体制与人口经济地理。

(1)独特空管体制,决定中国民航空域资源长期稀缺。中国实行严格的空域管制,中国民航获批空域占比仅20%。

早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民航空域繁忙程度早已显著高于欧美,并非民航空管效率低下,而是空域资源长期稀缺。过去数十年,中国民航流量持续双位数增长,而中国民航空域资源增长极为缓慢。

2)人口经济地理,决定干线市场时刻长期紧缺。中国东部人口与机场密集,区域航空流量巨大,而终端区时刻容量有限且已趋于饱和。

以上海终端区为例,内部共9个机场,航班密度高,且多机场相互干扰。上海终端区各方向流量不均衡,西侧进离港通道流量早已拥堵,西向国内航班持续多年高延误率,西向新增时刻已极为困难。未来上海终端区时刻将结构性小幅增长,预计将集中于东侧国际航线方向。这意味着,上海优质时刻将长期供不应求。

3.4 疫情将迎票价上行拐点,中国航空业将迎超级周期

“十二五”空域时刻瓶颈凸显,反映为全行业航班正常率从超83%持续下降至69%。

“十三五”空域时刻瓶颈持续,民航局出台系列政策,开始严控供给增长,并积极推进票价市场化,引导行业从“量”到“价”解决供需矛盾。

(1)2016年:民航局暂停客运航司牌照审批发放。

2019年,美国航司已处超级周期,盈利估值双重高位;而中国航司客座率尚未超阈值,盈利估值双重低位。

(2)疫后盈利趋势将差异巨大。

美国航空消费已高渗透,受经济衰退影响大。美国22Q2压制需求释放,Q3初现回落,资本市场开始交易衰退风险。而中国航空业疫后不仅将现盈利大年,更为重要的是,将有望迎来类似美国航空业2013-19年出现的超级周期。

4.3 战略布局正当时,增持

市场预期回落低位,战略布局中国航空超级周期正当时。需要重点提示,这是中国航空业历史级机会,拥有干线时刻资源积累的航司都将受益,而中国上市航司绝大部分都拥有批量干线时刻资源。

维持航空业“增持”评级。维持中国国航、吉祥航空、南方航空、中国东航、春秋航空“增持”评级。

5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风险:新冠病毒变异、防疫政策或措施调整等,均可能影响航司的正常运营与复苏节奏。

管制政策风险:政府对航司设立、航权开放、航线时刻分配、票价等有不同程度管制,相关政策变动可能影响航司经营业绩与未来发展。

经济下行风险:民航业景气程度与国内和国际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若经济下行,将影响航空客货需求,进而影响航司经营业绩。

油价汇率风险:航油成本是航司最大成本支出,油价波动对航司业绩影响取决于供需。供需偏弱的情况下,油价上升将影响航司经营业绩。航司购买及租赁机队而拥有大量美元负债,汇率变动将导致汇兑损益,不影响航司现金流,可能显著影响当期净利。

安全事故风险:飞行安全是航空公司正常运营的前提和基础。一旦发生飞行安全意外事故,将对航司正常的生产运营及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增发摊薄风险:疫情以来航司负债率普遍明显上升,若航司大额增发,将可能导致摊薄股本的风险。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