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声,智能汽车ETF涨超2%

2月9日,汽车股午后拉升。截止收盘,零跑汽车、小鹏汽车涨、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长城汽车、蔚来均纷纷上涨。

ETF方面,智能汽车ETF(159889)、智能汽车ETF(515250)、智能车ETF(159888)、智能车ETF基金(159795)均涨超2%。

消息面上,2月8日,乘联会公布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去年12月出现的新能源车销量走缓特征仍在延续。

从渗透率来看,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5.7%,较2022年1月16.6%的渗透率提升9.1个百分点,但低于去年12月29.5%的水平。

从整体来看,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29.3万辆,同比下降37.9%,环比下降40.4%,无论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都是本世纪以来1月的最低数据。

多家新能源车企也于近期先后公布1月份销售“成绩单”,突破万辆的企业降到7家,,同比减少4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的76%,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蔚小理”方面,除了理想汽车销售量实现同比增长,其余两家车企均呈现同比下降。理想汽车交付新车15141辆,同比增长23.4%;蔚来汽车交付新车8506辆,同比下降11.87%;小鹏汽车交付5218台,较去年同期的12922台,下滑较为明显。

补贴退出一个月,压力接踵而至,多家车企销量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去年1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造成高基数,环比来看数据出现下滑态势。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在补贴期间提前释放了消费者中长期需求,一旦补贴退坡,消费自然有所放缓。

显然,新能源销量的增长达到了一个瓶颈阶段。与此同时,在补贴政策本身便已释放大量需求后,当补贴政策退出,叠加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降价,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却十分乐观,他表示,不必受到1月份低迷数据的干扰,不仅2月将迎来春节之后真正的“开门红”,包括3月和4月也都将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

他认为,车市没有实现1月开门红,这是符合预期的合理走势。疫情后,新能源刚需车型成本继续承压,补贴退坡带来的价格复杂调整,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正在重塑。

对于新能源车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崔东树提到,这的确是一个趋势,但是由于中国市场庞大、产品差异度太高,所以不可能形成几家车企垄断市场的局面。此前有不少观点认为未来中国市场将仅剩5家、7家企业等,崔东树对此表示“这在中国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中国市场完全能够容纳更多车企生存。

2022年底,由于国补即将退坡的原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直面临回调的压力。

补贴,是许多行业在发展初期有力的“助长”手段。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和市场培育过程中,补贴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历史舞台,2023年以来,多家车企收紧优惠幅度,并发布涨价通知,有些涨幅超万元。

分析人士评价,尽管取消补贴短期内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但长期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积厚成势,难以阻挡。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车企涨价的同时,作为行业明星的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选择降价。目前,Model 3起售价为22.99万元,较此前下降3.6万元;Model Y起售价为25.99万元,较之前下降2.9万元。

如此大幅度的降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意图十分明显,这无疑给其他新能源车型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新能源赛道吿别补贴切换至市场导向后,竞争格局也将悄然从拼营销、拼人设这些软实力,进化到拼成本控制、拼技术储备、拼研发投入等硬实力的阶段。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资源会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只有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稳步发展的企业才能扛住这波浪潮。

东莞证券表示:展望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强预期,购买力恢复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预计全年销量增速虽放缓,但仍将实现快速增长。当前板块估值处于近三年底部区域,建议底部配置。

有基金经理表示,2023年的新能源行业跟2021年相比,局势已然不同,2021年由于增速特别快,市场可以给一个很高的估值,现在增速降到40%,再往后可能降到30%,增速确实比2020年、2021年要下一个档次,整个估值也不像之前那么高了,不要期待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股票估值再回到2021年那样的高估值,这也不现实,它是估值相对合理,接下来要靠业绩增长来挣钱。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