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关注医药超跌的反弹修复机会

01

渔村投资笔记

2023年医药板块核心观点分享

2023年医药观点:首先医药我们可以分成3个子行业看待,分别是:药品+器械、医疗服务、CXO外包服务。我们认为在市场整体超跌的环境下,医药具有一定反弹修复的机会,其中逻辑最为通顺的是CXO医疗外包服务方向,同时在北向资金回流的情况下,CXO板块会有所表现。下面是我们对医药板块3个方向的总体判断。(1)药品+器械

在老龄化下医保开销增长,财政紧张的环境下,医疗集采将会持续,目前看到仅仅是有所放松,砍价从90%下降至60-70%。结论:2023年有经济反弹预期,但是集采依旧在,反弹预期但是空间不大。(2)医疗服务

在老龄化下医保开销增长,财政紧张的环境下,医保局开始对医疗服务开始控费,这是长期的方向。在控费的政策下,会导致龙头企业失去成本优势,更加依靠医生的技术。举个爱尔眼科的例子:其中收入大头是眼科手术,目前渗透率情况:美国2.6、韩国3.8、中国0.7(单位=台/每千人),乍看之下渗透率还有很大空间,实则没什么意义因为这属于消费升级,可以用眼镜和隐形眼镜替代,不一定要做手术矫正。结论:2023年有经济反弹预期,但是医保控费依旧在,消费升级预期不高,消费医疗场景有边际向好预期,但是预期不高。(3)CXO外包服务

首先政策依旧是支持创新药的,尽管2021年由于出现靶点重复开发的乱象,政策开始打击收紧,但是收紧后开始纠偏,总体方向还是支持的,与其他方向是政策收紧的不同。要研究CXO,要先清楚CXO主要收入由中国创新药需求+全球创新药需求构成,所以要查看中国和全球医疗创新投入情况和医疗创新政策环境。目前中国CXO渗透率37.5%,全球渗透率40%。中国2022年5月,创新药新政策,发改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主要是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投入大幅提高。受益的行业是医疗科研,行业细分包含科研试剂+科研服务,但是在科研投入金额下降的环境下,唯一的逻辑仅剩下国产替代。2022年,全球+中国创新药融资断崖下跌。全球投资机构趋于谨慎,且都有集中向早期生物医药企业靠拢的倾向;国内地方政府引导的“投早投小”影响继续加持(其实这就是一种风险偏好降低,投资金额降低,不愿意高位接盘的表现)。仅仅通过全球数据观察,在投融资低迷的次年都会有所反弹,但是目前来看没有反弹的逻辑,仅仅是有反弹预期。(4)总结:目前医药属于超跌反弹,修复估值

其中逻辑最顺的是CXO,中国国内依旧鼓励创新药,今年政策有所纠偏,全球+中国医药医疗融资额2022年断崖下跌,2023年有反弹预期。其次药品器械,集采依旧,不看好。医疗服务,财政压力医保控费,消费升级预期低,不看好。

02

超短视控

如何看特斯拉国内进一步降价?

1、1月6日,M3/Y全系降价2-4.8万,其中:M3标准版售价23万,降幅3.6万;MY标准版售价26万,降幅2.9万。此次降价市场之前已经有预期,上海工厂已经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在新车型缺位的情况下,拉动需求只能靠降价。但本次降价的速度和单次幅度仍然超出预期。

2、如何看后续国内盈利能力?

本轮降价2-4.8万,叠加上一轮10月24日降价,相比去年Q3,国内降幅已经达到3.8-8.5万,其中主销版本:M3标准版降幅5万,由于22年Q3还能拿到1.2万补贴,所以实际降幅在6.2万左右;MY标准版降幅5.7万,而Q3时特斯拉单车归母净利润为0.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2万,所以本轮降价过后,国内基本处于微盈状态,所以此次降价也是一步到位。3、预期效果如何?

短期订单一定会出现大幅提升,更长的维度则要看竞品的价格策略。本次降价后特斯拉已经出现性价比,比如MY价格26万,竞品极氪001为30万起,问界M5为26万起,蔚来ES6为38万起,小鹏G9为31万元起等等。此前MY跟主流竞品价格相当,但配置和空间最小,MY被持续分流,但MY大幅降价后,性价比开始凸显。

同时挤牙膏式的降价对需求拉动无效,反而会让消费者有降价预期而观望,一步到位式降价最有效,所以近期一定会很多消费者去抢购特斯拉,正如上一轮大幅降价的首日,特斯拉甚至创出了最高单日订单记录,后续订单再次衰减,持续性不足主要系降价幅度不到位又叠加了年底疫情因素压制了总需求。而本次降价已经比较到位,持续性会超过22年Q4的表现,后续则要看国内竞品的跟进速度,对于其它整车而言,竞争压力在扩大,如果不应战则可能面临份额下降。4、从特斯拉全球市场看本轮降价

根据规划,T每年要实现50%销量增长目标,而22年全球销量131万辆,同比增长40%,低于预期。23年想要实现50%增长,则全球销量要达到195-200万,想实现本目标,需要同时满足:

1)柏林工厂、得州工厂顺利爬坡,每座新工厂在23年的产销要达到30万左右;这要求特斯拉23年在北美、欧洲地区销量有大幅增长,所以特斯拉产业链也是重点推荐有海外业务弹性的公司;

2)上海工厂不能拖后腿,23年要尽力保证70万+的批发规模,考虑到柏林工厂产能爬坡对上海工厂出口依赖的减少,则国内仍要保持月均约4.5万的销量,压力较大,如果不继续降价,中国市场销量23年或出现负增长,同时产能过剩问题会加剧。

03

价值盐选~猫毛

2023年春晚直播与东方甄选合作,股价创历史新高!

今日,新东方在线股价大涨15%,股价创历史新高。

消息面上,传2023年春晚主会场直播的合作方将是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已经在彩排。对此,东方甄选App客服称,并非央视春晚,而是1月14号的央视网络春晚。目前,董宇辉的活动海报已展出。新东方在线仅仅半年多的时间,股价涨幅23倍,这个涨幅着实惊人。虽然新东方在线涨幅惊人,但也不得不面临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供应链问题,此前东方甄选官方微博发文宣布,计划在北京、广州、杭州、郑州、成都五个城市建立20个自营产品仓库,但自建供应链长期来说是非常“烧钱”的,一定会影响净利润。二是,东方甄选目前仍高度依赖董宇辉,与之人气相“抗衡”的主播并不存在,假如有一天董宇辉出走,像当年的罗永浩一样,那东方甄选热度一定会受到影响。新东方在线目前市值698亿港元,显然目前还撑不起这个市值。但市场总喜欢炒预期,如果在未来新东方在线的业绩增长没能达到市场预期,新东方在线的估值一定会回归正常。

04

辉哥侃股

白酒股走强,节前“喝酒”行情会否再现?

随着消费场景的恢复,叠加年底和春节前消费旺季,不少白酒品牌纷纷推出优惠促销活动,作为送礼佳品和宴席必备,白酒市场迎来了终端销售回暖。受各家酒厂开门红回款进度较好消息影响,近日A股白酒板块持续强势,“喝酒”行情再现?经历三年封控,今年放开后人们返乡过节意愿强烈,到店购酒回家欢聚的人明显增多,各商家和品牌抓住这个时间节点推动白酒销售。目前白酒线下消费,已随着餐饮的恢复和年底各种年会、宴席等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升温,释放被压抑的需求。从消费群体来看,2022年白酒购买的核心人群仍是31-40岁的中年人群,占比48%,中年人群无论从收入还是社会活动,都是白酒消费的主力。90后消费者占比由2021年的20%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3%,正成为白酒消费的新生力量,这二大主要消费群体均为白酒消费力的基础。12月份全国白酒批发价格环比上涨0.13%,同期名酒批发价格环比上涨0.20%,表现出较强态势,白酒头部企业的回升趋势也更为明显。今年前三季度,“茅五泸洋汾”等头部酒企营收增幅在12%-28%不等,净利润增幅在15%-45%之间。从各项财务指标来看,白酒可以说是A股业绩最为稳定,赚钱能力最强的板块之一,也是较为理想的复苏主线。近日传白酒企业限制在主板上市,由于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的定位不适合白酒企业,存量白酒上市公司顿时成了A股稀缺资源。二级市场上,从去年11月开始至12月中旬,白酒板块走出了二轮序列高9的反弹,迎来一轮估值修复,目前处于高位强势震荡。盘面来看,今天主力资金1亿元以上抢筹的白酒股有6只,主力开始加仓白酒股,总的来说,节前白酒股值得期待。

05

老玛歌2021

不要随随便便跨国投资

不要随随便便跨国投资,每一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的价值中枢和玩法和生态,港股有香港玩法的,美股有老美玩法。比如去年12月21日盘后,美光科技发布FY23Q1财报:单季营收同比下滑46.9%至40.85亿美元(指引42.5亿美元(±2.5亿美元),预期41.3亿美元),毛利率为21.9%(指引23%-27%),净利润自FY16Q4以来再度转负,净亏损为1.95亿美元,摊薄后EPS为-0.04美元(指引-0.19~0.01美元,预期-0.01美元)。

管理层指引远逊于预期:预计FY23Q2收入38亿美元(±2亿美元,预期38亿美元),毛利率为7.5%(±2.5%),还要裁员10%,也没钱回购了。覆盘2021财年归母净利润5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8%,2022财年归母净利润86.87亿美元,同比增长48%。两年来都是妥妥的高增长,但是2022年1月份最高点也只有1068亿市值,合12倍PE,这要放在A股还不炒到百倍PE?如果用A股思维买入美光,觉得是价值投资,觉得很便宜,结局就是被老美割韭菜。

还有个反例是特斯拉,当初股价还很便宜的时候,我仅仅凭着对中国速度的了解觉得上海临港工厂能在一年内量产,而且我的临港朋友吿诉我对特斯拉的所有审批验收全都是特事特办。于是就买入了特斯拉,后来果然上涨了,然后我看看他的财务报表看看他的高高在上的PE,就走人下车了。没想到高PE后面还要更高更疯狂的。所以我觉得没有拿捏住他们的玩法节奏就别想分散投资。表面上看是分散了风险,手里拿着一部分美元资产可以对冲人民币风险,实际上是被老美割韭菜。(买房子其实也一样,没有把握住周期最好不要玩。比如日本房子的租售比很高,国人以为便宜,其实日本房子是逐年折旧贬值的,只有土地是涨的,可问题是涨幅实在太小了。)我现在对美股的认识是他们对成熟企业的估值中枢很低,对爆发式增长的企业估值很疯狂。然后要极其重视美元加息降息周期,这很要命。

06

爱飞翔

今年招商银行业绩将越来越好

招商银行2022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15.1%,增速环比+0.9pc;营业收入同比+4.1%,增速环比-1.2pc;ROE17.06%,同比+0.1pc。2022 年末贷款总额同比+8.6%, 增速环比-0.4pc;存款总额同比+18.7%, 增速环比+0.8pc。不良率0.96%,环比+1bp;拨备覆盖率451%,环比-5pc。点评:1、利润韧性足。招商银行22A 归母净利润同比+15.1%,增速环比+0.9pc,略优于预期,盈利韧性较强。主要归功于招行既往拨备储备较厚,资产减值损失新增计提压力较小,对利润增长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2、营收仍承压。招商银行22A 营收同比+4.1%,增速环比-1.2pc。22Q4 营收压力点主要来自于非息收入:①手续费收入位于全年低点,Q4 是财富管理传统淡季,叠加债市调整后居民财富产品风险偏好收紧影响,手续费同比跌幅扩大;②其他非息收入受债市调整影响,营收贡献被稀释。此外,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净息差仍处下行区间,利息净收入增长动能未见修复。3、不良现波动。招商银行Q4 末不良率0.96%,环比+1bp;拨备覆盖率451%,环比-5pc。主要是信用卡不良生成Q4 有所波动,对不良率水平造成一定压力。展望2023 年,预计招商银行的财务表现将呈现Q1 最难、而后逐渐好转的特征。主要基于:1)利息净收入端,受按揭贷款重定价影响,招商银行23Q1 净息差将承受较大压力,但随着疫后经济的修复及信贷需求的复苏,23 年净息差有望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走势;2)非息收入端,低基数效应及资本市场回暖有望支持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的修复;3)资产质量端,金融支持地产系列政策的落地及居民现金流的改善,有望大幅缓解不良生成压力。

07

金亿谈价值

下一个锂矿黑马,坐拥李家沟4036万吨锂矿资源,业绩将迎二次腾飞!

自去年7月份开始,市场中整个锂矿行业便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慢慢调整周期,其中不乏许多往日锂矿黑马调整幅度令人叹为观止!随着市场对锂矿题材炒作的情绪化退潮,诸如天齐,赣锋,融捷等明星锂矿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非常颓废,如果从人气高点来看,股价遭遇腰斩的锂矿企业并不在少数,甚至有些锂矿企业的表现已经接近上次调整周期的底部区域。进入2023年之后,上市公司业绩披露将会进入密集周期,从上市锂矿企业预披露的业绩报吿不难发现,其盈利能力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并且从2022年四季度至今年1季度这些锂矿企业的业绩仍然成为时间所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未来3-5年,我国汽车电动化的发展仍然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行业预测来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这将会对锂矿下游的需求形成强力保障,从而对锂矿企业形成逻辑支撑。●锂矿新增产能低于市场预期,供给格局或将再次偏紧此前很多大神专家都曾一度认为,锂矿价格的向下拐点即将来临,随着锂盐的价格快速下跌也将会导致锂矿的价格崩塌!

对此笔者却持有不同观点!首先我们要搞懂一个逻辑,无论哪种资源的价格飞涨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发生了错配。当需求端强劲而供给短缺就是造成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现在来看,锂矿的下游需求端汽车电动化的发展正值快速发展期,未来3-5年都将会呈现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需求端的强劲需求并没有减弱而是逐步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无论海外还是国内,虽然各大企业纷纷加速布局锂矿资源,但是锂矿从建设到实际产出至少需要2-5年的时间,叠加去年全球疫情影响,很多锂矿的建设进度受到影响,这就足以印证,其实锂矿新增的实际产能是略低于市场预期的。另一方面来看,皮尔巴拉在去年12月份披露了其下游客户的定价结果,从披露的内容来看我国锂盐企业所承购的锂矿价格平均达到6300美元/吨,对应的碳酸锂成本高达42.37万。这与去年10月份的锂矿拍卖价格相差无几。所以说对于锂矿行业来说,不必过于悲观,况且锂矿估值底部基本已现,冬日时光也即将过去,未来将静待花开!

●下一个锂矿黑马,李家沟锂矿投产在即,将迎来新的业绩增长点这家公司对于笔者的长期忠实读者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因为在此前的多篇文章中曾不止一次的提及,对于这家公司未来的看点其实并不是现在的主营构成,而是公司通过战略转型的延伸布局,所激发的全新业绩增长点。近年来,公司通过不断的兼并重组,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以风光发电为主导,加速布局锂电产业链的发展格局非常明显。

我们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新能源综合服务营收13.59亿,占比66.50%,毛利率1.63%,电力销售营收6.847亿,占比33.50%,毛利率77.84%!可以清楚的发现公司96.01%的利润来源是依靠占比33.50%的电力销售所支撑的!而2022年上半年则发生重大改变,电力销售营收9.69亿,占比66.40%,毛利率65%,锂电业务营收2.44亿,占比16.72%,毛利率42.42%!公司电力销售支撑的利润来源占比由96.01%下降至86%,锂电业务盈利能力小荷才露尖尖角!

●李家沟锂矿投产进度备受关注,盈利能力凸显李家沟锂矿其实就是德鑫矿业旗下所属的锂辉石矿,四川能投锂业与阿坝州国资委分别持有75%与25%的股权,能投锂业的两个重要股东就是公司与雅化,分别持有62.75%与37.25%的股份!但是公司去年与四川路桥达成协议把能投锂业5%的股权转让来获取旗下磷矿资源,最终公司持有德鑫矿业德股权为43.3%,仍是第一大股东。从李家沟锂矿资源储量来看:整个李家沟矿区面积高达3.878平方公里,探明锂矿资源储量4036万吨,折合氧化锂51万吨,平均品位1.3%,自2019年1月开始德鑫矿业便取得了年产105万吨锂矿采选的项目批覆,预计2022年年底正式投产。

李家沟锂矿无论从储量还是品位来说都优于目前国内在产的锂矿,被称之为目前亚洲探明并取得采矿权的最大锂辉石矿,所以它的产能释放备受市场关注。根据公司董秘披露,由于去年疫情影响,影响进度2个多月,但是整个锂矿采选的项目进度已经接近尾声,正式投产将会在今年1季度末。插句题外话,如果从2004年德鑫矿业取得李家沟探矿权来计算,到实际产矿历时19年,即便是从取得采矿建设批覆也最少需要3年时间,所以说锂矿的开发进度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来沉淀的!

●李家沟锂矿基建矿大幅增长所谓的基建矿其实就是在矿区进行井巷建设的过程中产生的矿石,这种锂矿石就是基建矿!根据公司披露,2022年1-9月基建矿销量高达2.25万吨,营收高达9217.12万,其中仅6-9月基建款带来的营收就高达6429.51万,锂矿净利润高达7400.53万,盈利能力非常亮眼!笔者认为:今年1季度李家沟锂矿正式投产迫在眉睫,并且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最终实现年产18万吨的锂精矿产能,届时锂矿将会成为公司全新的业绩增长点。 

08

撬动一个地球

兔宝宝倒车接人

牛市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金钱的味道在空气中蔓延。沪指涨1.01%,深证成指涨1.19%,创业板指涨1.41%,三大指数周线均实现三连阳,行业板块涨多跌少,保险、医药、白酒大涨,北向资金净买入130亿元,看多A股的决心是何等坚定。可是,就在这一个美好的日子里,2023年第一牛股兔宝宝却炸板了,炸得有些不可思议。上午十点20左右,兔宝宝封板,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带动了整个家装板块上涨,原本想着兔宝宝这下要放飞自我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股有旦夕祸福,到了中午快收盘的时候,兔宝宝突然开板了,被打得措手不及。之后,兔宝宝的股价一路下跌,中间虽有抵抗,但难以对抗下跌的势头。截至收盘,兔宝宝的股价有涨停变成了下跌1.78%,成交量显著放大,资金对后市的分歧比较大。那么,对于破板且收跌的兔宝宝,是行情已经结束了呢?还是倒车接人?倾向于后者!

昨天,在文章《兔宝宝和比亚迪,谁与争锋?》中给大家谈过兔宝宝上涨的三大核心逻辑,分别是,市场地位、经济复苏、业绩逆天。现在,这三个逻辑,一个都变。首先,市场地位方面。兔宝宝现在是装饰板材第一龙头,随着公司推广OEM代工模式,装饰装修材料行业因运输半径造成的市场规模难以扩大的问题不复存在,这就意味着,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公司的龙头地位会进一步巩固。所以市场地位现在没有改变,以后也很难被动摇。

其次,经济复苏方面。这是2023年的明牌,各大外国券商现在都在唱多中国,北上资金天天超百亿净流入A股,就是最好的说明。别的可能会骗人,但是真金白银不会骗人。这些资金的流入,说明经济复苏已经是箭在弦上。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全面通关、房地产三支箭发布等等都是对经济复苏政策支持,全面拼经济的时刻已经来临,兔宝宝作为地产产业链下游的配套公司,随着地产的复苏,处境一定会比2022年好。

最后,业绩逆天方面。过去三年,地产行业处于严寒的冬天,但是产业链下游的兔宝宝的业绩却逆市上涨,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保持了高速增长。2022年,受工程项目减少的影响,业绩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不大。在这么简单的时刻,兔宝宝能取得如此优异的业绩,可谓是逆天。2023年,随着地产行业的复苏,装饰装修板块将迎来一波新的发展机遇,相关公司的业绩会有大的改善。作为市场龙头的兔宝宝,凭借强大的市场地位,必然会取得更优异的业绩。

以上即为判断兔宝宝破板属于倒车接人的几个逻辑。因此,从逻辑上讲,兔宝宝的开板属于倒车接人,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快速上涨了70%左右的股票,风险也积累了不少,可以先落袋为安,等待兔宝宝梅开二度再上车,因为逻辑正确和股价上涨之间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09

宝淇宝

天坛生物22Q4 业绩显著改善,23年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1 月13 日,天坛生物发布2022 年度业绩快报,实现:

1)营业收入42.66 亿元,同比增长3.73%;

2)利润总额14.23 亿元,同比增长14.65%;

3)归母净利润8.78 亿元,同比增长15.53%;

4)扣非归母净利润8.68 亿元,同比增长14.76%;

5)基本每股收益0.53 元。业绩符合预期。

分析:

1、全年收入利润增长稳健,Q4 业绩显著改善按照公司业绩快报数据测算,22Q4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增长4.53%;归母净利润2.77 亿元,同比增长37.26%;扣非归母净利润2.85 亿元,同比增长39.37%。2022 年公司收入端总体保持个位数增长,主要由产品销量增加所致;利润端增长平稳,主要受销量增加、成本费用控制、其他收益增加以及2021 年6 月份对成都蓉生增资带来子公司持股比例变化等因素影响。

22Q4 业绩较Q3 显著改善,预计主要由于:

1)上半年采浆量1015 吨,同比增长16%,从采浆至产品有8-10 个月间隔,对应四季度可售产品同比高增长。

2)12 月份全国疫情爆发,重症患者增加导致对血制品,尤其是静丙的需求量提升。预计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疫情趋于缓和,国内患者诊疗需求及诊疗量预计逐渐恢复,带动血制品非新冠相关诊疗需求的回升,推动公司2023 年业绩进一步增长。

2、产能持续建设,研发管线进展顺利2022 年,公司全面推进浆站及生产基地建设。浆站建设方面,截至22H1 末,公司在营浆站数量达59 家,筹建浆站数量达23 家,采浆1015 吨,全年有望达到2100 吨。下半年公司江口浆站获得单采血浆许可证,预计“十四五”期间公司浆站数量有望持续增加。生产基地建设方面,三大基地中成都永安已于2022 年8 月正式投产,云南滇中、兰州开发区建设在稳步推进中,新基地采用层析法新工艺、是公司首个高度集成数字化工厂,运营效率的提升将有望显著提升吨浆盈利能力。研发管线方面,重组凝血因子Ⅷ等四产品申请注册批件、皮下注册人免疫球蛋白等4 项临床试验项目进展顺利,产品品类的丰富将有效推动吨浆盈利持续提升。

3、投资展望:公司是国内血制品龙头企业,预计成都永安、云南基地和兰州建成后,公司将拥有4000-5000 吨的血浆处理能力,赶上国际一线血制品公司规模。同时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疫情趋于平缓,2023年看好非新冠相关的诊疗需求恢复可以带动血制品需求端的恢复,促进公司业绩进一步提升。

以上是各位大v在格隆汇社区的精彩发言,想看更多港美A优质社区讨论,请下载格隆汇APP,欢迎加入格隆汇社区!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