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进入圣诞节后、元旦节前的交易时段,成交量显著萎缩。
截至收盘,美股集体收跌。道指跌1.10%,报32875.71点;纳指跌1.35%,报10213.29点;标普500指数跌1.20%,报3783.22点。
年初至今,纳指已经累跌34.72%,道指和标普500指数也分别下跌了9.53%和20.62%。
大型科技股多数收跌,苹果跌3.07%,市值一夜蒸发约635亿美元(约4431亿元人民币),收盘险守2万亿美元大关,创2021年6月以来新低;微软跌1.03%,谷歌跌1.67%,亚马逊跌1.47%,奈飞跌2.57%,Meta跌1.08%。特斯拉涨3.31%,结束连续7日下跌。
中概股整体走低,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3.78%。好未来跌14.85%,腾讯音乐跌6.14%,新东方跌5.68%,京东跌4.51%,拼多多跌4.44%,百度跌4.19%,阿里巴巴跌2.96%。三大新能源汽车股全线下跌,小鹏汽车跌4.18%,蔚来跌2.58%,理想汽车跌0.59%。
商品期货方面,WTI 原油期货收跌0.71%,报78.9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1.27%,报83.26美元/桶。COMEX 2月黄金期货收跌0.4%,报1815.8美元/盎司。
NYMEX 1月美国天然气期货盘中跌近13%,创九个月新低,收跌超10%且失守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荷兰天然气一度跌超7%;创10个月最低并抹去俄乌冲突以来全部涨幅;ICE英国天然气一度跌近9%并失守200便士/千卡整数位。
美国疾控中心(CDC)网站当地时间12月28日发布关于中国旅客入境美国的新要求。
新规将于美东时间明年1月5日凌晨12:01生效,针对所有从中国内地、香港或澳门出发的两岁及以上航空旅客,“出发时须向航空公司出示48小时内的PCR核酸或抗原自检,相关结果需要得到美国FDA或有关国家当局授权认证、由远程医疗服务机构或持照供应方管理并监测”。
美国CDC表示,除对来自中国的直飞航班适用上述要求外,10天内有中国旅居史、途经韩国仁川、多伦多皮尔逊、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的旅客亦需要提供检测结果,而无论他们的国籍和疫苗接种状态为何。
根据新规,在航班起飞前10天以上检测呈阳性的乘客可提供康复文件代替阴性检测结果。航空公司必须在登机或拒绝乘客登机前确认上述所有乘客的新冠检测结果为阴性或康复证明。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回应称,当前需要各方科学抗疫,携手共进,保障各国人员安全往来,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健康增长。
汪文斌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各国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我们也注意到,不少国家对中方制定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表明了积极态度,期待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恢复,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27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
近两日,法国驻华大使馆、泰国国家旅游局、加拿大旅游局、澳大利亚旅游局、新西兰旅游局、丹麦国家旅游局、挪威国家旅游局、荷兰旅游局官方微博、西班牙国家旅游局、葡萄牙国家旅游局、奥地利国家旅游局、瑞士国家旅游局等纷纷在微博发帖,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旅游。
其中,法国驻华大使馆表示,“中国朋友,法国张开双臂欢迎你们!”
泰国国家旅游局表示,“三年了,神奇泰国等你们三年了!”
另外,多个驻外使馆也调整赴华防控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北京时间28日11时,已有超过50个中国驻外使馆发布通知调整赴华防控措施。
其中,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关于自美国赴华乘客远端防控措施调整的说明》,自2023年1月8日起,自美国出发赴华乘客仍需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赴华。如呈阳性,相关人员须在转阴后再赴华。赴华乘客行前无需向中国驻美使领馆申请健康码。赴华乘客需将登机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填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发布《关于调整自俄罗斯赴华人员远端检测措施的通知》,自北京时间2023年1月8日起,赴华人员无需在行前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自俄罗斯赴华人员须在行前48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赴华,无须向中国驻俄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应在转阴后赴华。
再来关注下国内方面大消息。
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正在加速落地。昨日(2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目前计划于明年1月15日前落实“通关”。
李家超强调,落实“通关”必须坚持逐步、有序、全面三个原则,目前特区政府已与内地有关部门接触,双方希望在1月中之前达成共识,并将完备的“通关”方案提交中央审批,目标是在明年1月15日前落实“通关”。
当天,李家超在“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记者会,宣布从明天起进一步优化香港防疫措施,优化详情如下:
(1)取消检疫令,并不再甄别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
(2)取消“疫苗通行证”措施,改为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包括推进一老一幼疫苗接种等;
(3)取消所有入境强制核酸检测;
(4)取消所有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限聚令”及处所入场人数限制等,“口罩令”则将继续维持。
李家超表示,将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通关初期会分阶段设“人数安排”,意味着或设配额。他指出,两地过去3年未能通关,通关初期需求一定很大,政府要确保关口运作顺畅,所以要逐步通关。
昨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查看详情《又一城!重庆调整房地产政策,自有住房用于长租可不计入套数》
通知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激活市场有效需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行业服务管理4个方面共提出16条政策措施。
通知明确,优化商业贷款住房套数认定。居民在中心城区以外区县新购住房的,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仅将所在区县的住房纳入套数核查范围。居民将存量住房盘活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房的,该套住房租赁合同已备案,且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认定书或长租房承诺的,可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原则上一个家庭只核减一套。
促进一二手房良性循环。支持“先买新再卖旧”家庭购置改善性住房,对拟出售家庭唯一住房的,房地产企业可延长认购期,支持其出售原住房;对已网签出售的家庭唯一住房,可不纳入住房贷款套数核查范围。
支持刚性住房贷款需求。在渝生活、工作的非本地户籍居民在重庆市购买首套住房的,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四川籍居民在重庆市购买首套住房的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对纳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四川广安市籍居民在重庆都市圈购买住房的,享受同城待遇。
在支持房地产企业融资方面,通知提出,指导金融机构区分房地产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依据行业诚信评价以及项目运营情况等,及时发布房地产企业白名单,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贷款。鼓励各商业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房地产项目封闭融资试点,实行资金封闭管理,给予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协调推进财务总体健康、面临短期困难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增信发行债券;支持本地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