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热点热评 | 美国制造业快撑不住了!利好股市?
uSMART盈立智投 12-02 12:08

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下美联储最重视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PCE。昨天鲍威尔的演讲当中就已经提前透露PCE的数据,但今天看了这则报告还是有不少的信息,也显露了一些未来的担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作者 | 美投讲美股   来源 | 美投investing

数据显示,十月,美国的PCE环比上涨了0.3%,全年增长为6%,低于上个月的6.3%,也是近几个月来的新低。更为重要的核心PCE则环比上涨0.2%,低于预期的0.3%,全年增长为5%,也低于上个月5.2%,与六月份持平。其中,商品端,受十月份油价上涨的影响,环比上涨了0.3%,但好在耐用品的价格有所下降。服务端则环比上涨了0.4%,主要还是受餐饮和住房服务推动。 

美投君看了一下,十月,原油价格总共上涨了8.4%,从高点落下后,油价一直就在70-90美元附近徘徊。鉴于11月的油价整体回落了6.8%,11月的通胀指数有望因此出现不小的下滑。结合这段时间的制造业报告,我们也可以认为,耐用品价格下降大概率是由于供应链问题缓解导致的。 

值得忧的就是薪资的情况,也是为什么服务业通胀一直在上涨的原因。报告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环比上涨了0.7%,远高于预期的0.4%,创了近段时间以来的新高,其中,贸易、运输、和公用事业的薪资涨幅最高,而这部分的人还是劳动力市场的大头,这显然对于通胀显然是不利的。好在,这种变化有可能是个短期效应,因为很多零售和贸易的公司,都会在年底购物季前用高工资吸引劳动力,所以这部分上涨也算是在预料之内。黑五的销售情况也证明了消费者还是很坚挺的。至于未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薪资上涨是否在购物季结束后会快速回落。如果没有,或者回落很慢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这样的薪资上涨不只是为了年底冲业绩,也有一部分结构性的用人短缺。这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风险。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十月份的PCE虽然重要,但毕竟我们已经进入12月了,10月的数据可能多少有些过时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个没那么过时的报告,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今天公布的11月制造业PMI数据。 

报告显示,11月,美国的制造业PMI为49,低于十月的50.2,自疫情以来首次进入低于50的萎缩区间。其中,新订单量在萎缩区间继续下滑,从十月的49.2下滑至47.2,企业支付的价格指数也继续下滑,创了2020年五月以来的新低,从上个月的46.6下滑到了这个月的43。库存订单量则和上个月相比,下滑了5.3个点,来到了40。所有这些数据都低于50的荣枯线,且都在表明,制造业在持续的萎缩,而且收缩的速度还在加快。最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就业指数也跌进了萎缩区间,从上个月的50.0下滑到了这个月的48.4。这对于火热的就业市场来说没准儿就是个好消息。 

ISM主席在报告当中表示,需求已经全面下滑,现在制造业各项成本已经反映了对于未来需求继续下滑的预期。在用人方面,企业代表们指出,他们仍在继续管控员工的数量,但与十月不同的是,现在更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裁员了。根据ISM的调查,11月有14%的调查者都提到了裁员,远高于十月的6%。不过,虽然这部份变化显示出劳动力市场有望降温,但大家也别高兴的太早。报告显示,在18个制造领域中,还是有七个领域用人出现了增长,只有五个出现下降。与之相对的,在新订单量方面,已经有14个领域在下滑。说明,需求放缓还没有完全传递到用人需求上,就业市场降温的速度仍然不如预期。 

价格方面,企业支付的价格指数已经在过去八个月下滑了44个点,能源,铜、钢、铝和塑料等原材料的价格都在出现下滑,运输费用也在下降。11月的调查当中有87%的企业表示价格在下降,比十月份再高出7个百分点。纺织和家具建材的支付价格领跌。鲍威尔在昨天的演讲当中就提到,如果商品端的价格持续下降,那么在未来几个月就可能会拖低整体的通胀。这部分的数据正在验证这一点,企业的采购成本正在不断下降,再加上需求下滑,相信不久后就会传递到消费者身上。不过,也有部分企业表示,现在供应商还不太愿意放弃他们之前的高利润,如果不大力砍价,他们还是会维持在之前的价格。 

美投君认为,这一份报告,再结合前两个月的PMI报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美国的制造业正在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从下面的表格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自9月份以来,制造业的PMI就在50的荣枯线附近。每次新的数据虽然都比上一次的数据显得更为疲软。但从企业的用人表现,还有刚刚的提到的,供应商不愿意放弃高利润可以得出,企业们还在撑,而且还撑得住。那么现在我们不知道的是,到底还能撑多久。美投君也难以预料,但我斗胆猜测明年一季度大概率就会撑不住了,而且制造业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通常会有连带效果,所以,届时我们很有可能会突然看到大面积的裁员,而那时候就看美联储会对此会有什么反映了。 

说到裁员,今天还有一些关于裁员的统计也值得关注一下。美国的转职服务公司 Challenger 就发布了11月的裁员数据。数据显示,11月,美国总共削减了7.7万个岗位,而十月份仅有3.4万个岗位,环比上涨了127%。年初至今,企业削减了32万个岗位,相较去年上升了6%。科技行业当之无愧是裁员的大头。11月单月就裁了5.3万人,创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年初至今的8.1万人也要赶上互联网泡沫时期了。汽车行业紧随其后,年初至今裁了3.1万人,同比上涨了198%。这也符合现在市场的情况,在紧缩的环境下,科技行业在前两年扩张的有多凶,现在砍的就有多狠。汽车也是在经济下行的环境当中,第一个会减少的大件消费品。但即便11月有如此大幅度的裁员数量,报告指出,目前的裁员水平还是处于历史低位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此前提到的加息非线性影响正在显现。什么是加息非线性影响呢?就是说加息的影响不会平均的作用于经济,而是会在某一个节点突然全部释放出来。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一整年的裁员数量都相对平稳,代表着加息效果还没怎么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结果11月以来,就突然飙升了。这很有可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说明现在加息后的环境已经把企业推到一个临界点,让他们不得不裁员,起码科技和汽车行业是如此了。有趣的是,我们大部分的投资者可能从三四月份就开始担心衰退了,结果出现比较明显衰退迹象的却是11月份的这次裁员潮,可见股市的反应通常都会大大提前于实体经济。 

那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的裁员潮会不会蔓延到其他行业呢?我想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PCE的报告当中显示出美国人的存款比率已经创了新低,各大零售商也表示消费者的存款正在被耗空,最新的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也指出财富效应正在压低需求,而上面的PMI数据也反映了制造业的疲软。所以,我想,科技行业可能只是个开始,明年当消费者耗光储蓄的时候,制造企业撑不住的时候,或许我们想象的那种裁员潮就会来了。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