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财通策略:钢铁从需求拉动到供给驱动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李美岑投资策略,作者:李美岑、王亦奕、王源

核心观点

纵观17年钢铁业行情,板块涨幅为111%,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402%,整体超额收益为-291%。钢铁行业自2005-2021年间共有五段超额收益行情,通常发生钢价上行期。钢铁行业前两段超额收益行情由需求拉动,供给端逻辑在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后逐步增强。个股层面,盈利改善是个股超额收益的主线。供给端逻辑增强的背景下,高弹性个股占优。

阶段1:2006年10月到2007年9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94%1)从市场看,内外需共振带来行业高景气,钢价涨幅超50%。2)从行业看,基本面强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流动性被动扩张,A股大牛市中,钢铁作为高景气“五朵金花”之一从跟涨到领涨。3)从板块看本轮超额收益由估值盈利双驱动,估值贡献超过盈利板块上涨452%,其中,PE+194%,EPS+77%。4)个股方面,大市值高盈利个股领涨(+550%),其中新钢股份上涨2795%。

阶段2:2010年10月到2011年4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23%。1)从市场看,“四万亿”提振内需,钢价涨幅超40%。2)从行业看,逆周期调控下大盘实现V型反转,钢铁走出独立行情。3)从板块看本轮超额收益由估值驱动,盈利贡献为负板块上涨21%,其中,PE+40%,EPS-22%。4)个股方面,大市值高盈利个股领涨(+42%),南钢股份上涨238%。

阶段3:2013年11月到2015年6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112%。1)从市场看,经济新常态下,基建地产等稳增长措施出台,叠加央行降准降息,钢铁业底部利空出清,产业预期向好。2)从行业看,“杠杆牛”背景下,受益于“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催化,钢铁板块从跟涨到领涨。3)从板块看,本轮超额收益由估值驱动,盈利贡献为负;板块上涨243%,其中,PE+301%,EPS-130%。4)个股方面小市值高盈利个股领涨(+259%),沙钢股份上涨696%。

阶段4:2016年5月到2017年9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34%。1)从市场看,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供给侧改革压产是核心,钢价上涨超80%。2)从行业看,大盘价值回归,呈现结构性慢牛,钢铁跟随大盘上涨。3)从板块看盈利改善驱动本轮超额收益。板块指数上涨58%,其中,PE下降52%,EPS增加65%。4)个股方面小市值高盈利个股领涨(+123%),三钢闽光上涨509%。

阶段5:2021年2月到2021年9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96%。1)从市场看,宏观周期见顶,货币适度宽松,钢铁业供给收缩叠加供应链受阻,钢价上涨超40%。2)从行业看,流动性宽松叠加基本面改善,大盘开启新一轮慢牛,钢铁业在牛市结束后接续走出独立行情。3)从板块看,本轮超额收益由盈利驱动。板块上涨83%,其中,PE-3%,EPS+113%。4)个股方面,小市值高盈利个股领涨(+146%),海南矿业上涨433%。

风险提示:本报吿为历史分析报吿,不构成任何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或建议,不构成任何对板块或个股的推荐或建议,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报吿末页“相关声明”。

正文

钢铁行业超额收益框架图

1.钢铁行业自2005-2021年间共有五段超额收益行情

回顾2005年以来,钢铁板块相对于沪深300的表现,我们选取持续时间半年以上,回撤相对较小,共有五段超额收益行情。

阶段1: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9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94%。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出口增加与房地产投资上升,钢材需求扩大,钢价上涨超50%。这一阶段国内外经济态势良好,需求高涨,推动钢材“量价齐升”,价格指数从100上升至160,产量同比增速保持在10%以上。

阶段2:从2010年7月到2011年4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23%。这一阶段驱动力来自于政策刺激下游需求、提升抬高钢价,钢价上涨超40%。为应对经济危机,“四万亿”政策振内需,降准降息等逆周期调节措施力度大。2010和2011年,保障房建设进程加快,建设目标分别在580和1000万套。同时,在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刺激下,汽车与家电产量不断上升。钢铁业需求回暖,涨幅超过大盘。

阶段3:从2013年11月到2015年6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112%。这一阶段驱动力来自于需求改善预期,期间行业利空出清,一带一路及地产松绑,需求预期强化,行业估值提升。由于2012年盈利明显下滑与信贷收紧,钢铁企业开始“主动性”减产。2014年后钢铁产量同比下降明显,不断向0趋近。牛市中,对业绩良好的预期叠加货币宽松带动钢铁估值超过大盘。

阶段4:从2016年5月到2017年9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34%。一阶段驱动力来自于供给压产叠加棚改促需求,钢价上涨超80%。去产能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需求稳定,产量减少驱动钢价上涨,带来大盘回升时期的超额收益。

阶段5:从2021年2月到2021年9月,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96%。这一阶段驱动力来源于供应链受阻及供给收缩,钢价上涨超40%。2021年碳中和概念继续升温,钢铁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压产效果显著,叠加需求边际回暖,行业盈利改善。

2.产业集中度提升,供给端对于盈利的影响逐渐增强

2.1.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行业盈利大幅改善

供给侧改革以来,产业集中度提高,压产效果显著,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改善。钢铁业前十大钢企产量占比由2015年的35.4%提升至2021年的41.5%。2017年后中国粗钢产量当月同比均值为3.43%,较去产能政策实施前(10.29%)大幅放缓。钢铁业于2016Q4扭亏为盈,结束了持续一年半的负盈利时期,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其中,2017Q3行业归母净利润TTM环比增加73%。

钢铁业盈利改善来自供给端的逻辑增强。2018年后,除疫情修复时期因低基数带来的高增长,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钢铁传统下游需求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增速快但占比低随着房地产及“铁公基”等传统需求增速放缓,钢铁需求端的盈利增长逻辑逐步由传统下游产业政策促进,转为新兴产业增长及占比变化。同时,供给侧改革叠加“碳中和”政策要求,钢铁业压产限产,对下游议价能力增强。

2.2.需求端以地产与基建为主导,地产占比超过四成

房地产构成钢铁业的主要需求来源(42%),其次是机械,基建,汽车和能源,2021年这四部分占钢铁消费需求近95%。其中,房地产及基建端需求增长呈现颓势: 2018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开发完成额累计同比的期间均值分别为4%、8%; 2018年以前均值分别为22%、21%。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产业发展向上,对钢铁业的需求快速增加,但总体占比较低。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022年以来同比增速均值为49%,2021年汽车占钢铁的下游需求为9%,2021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量的15%。

2.3.板块超额收益通常发生钢价上行期

前两阶段(2006-2011)下游需求旺盛,钢铁产能持续扩充,板块收获强贝塔收益。2011年后,经济增速见顶,下游需求持续不振,同时前期产能过剩,钢铁业基本面恶化,开启漫漫衰退路。

第三阶段(2013-2015),行业不利因素出清,下游需求不振,铁矿石及钢价齐跌,行业主动减产,在衰退中孕育新机。此时经济调结构,同时“一带一路”及地产松绑强化需求提升预期,叠加流动性宽松,板块与市场共振实现超额收益。

供给侧改革后,板块由估值转为盈利驱动;同时需求对钢价的驱动力下降,来自供给端的价格拉升逻辑增强。后两阶段(2016-2021)钢铁业压产限产,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前十大钢企产能占比提升至41.5%。行业议价能力变强,整体盈利能力较前期大幅改善:2005Q4-2016Q3行业季频归母净利润TTM均值为132.6亿元;2016Q4-2022Q1均值为784.2亿元。

3. 2006.10—2007.9,内外需共振,钢材“量价齐升”

阶段1:持续时间342天,钢铁板块涨幅为452.8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358.90% , 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为93.95%。

3.1.市场:经济两位数增长,下游需求火爆推动钢价涨幅超过50%

WTO红利下,宏观经济发展迎来“黄金年代”,钢铁成为高景气的代表之一。2006-2007年,中国GDP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达12.7%与14.3%,增速创历史新高。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加33%,钢铁代表的上游资源品行业持续高景气。

钢铁库存处于低位,下游需求强劲,钢价上涨超50%。期间,钢材库存均值602万吨。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均值近30%,基建投资增速42%。国内需求快速释放,钢材价格指数上涨超过50%,产量同比增速均值为20%。

3.2.行业:超额收益94%,持续时间约12个月

2005.6-2007.10,股权分置改革叠加宏观经济高增速,股市赚钱效应显著提升,居民资金快速入市,A股牛市启动,这一阶段沪深300涨幅超540%。

2006.10-2007.9,作为宏观高景气的“五朵金花”之一,钢铁业从前期跟涨到牛市中后期实现超额收益。2006Q2,中信一级行业中,钢铁净利润位列第二(263.47亿元),估值最低(10倍)。同时,2006Q4钢铁净利润增速转正,并维持高增速,叠加下游以地产链为主的需求持续释放,2006.10-2007.9,钢铁上涨453%。

3.3.板块:+452.38%,其中,PE:+437.69%,EPS:+77.03%

2006.10-2007.9,沪深300上涨358.90%,钢铁行业实现93.95%的超额收益,其中EPS增长77.03%,PE增长437.69%,估值贡献大于盈利。

牛市背景下,行业高景气带来本轮超额收益行情。这一阶段,钢价上涨,需求旺盛带动钢铁企业整体盈利改善。同时,牛市启动,市场投资者情绪高涨,作为周期性行业,钢铁与市场共振,估值大幅提升。

本轮钢铁行业涨幅集中度高,涨幅前三和盈利前三贡献度均超50%。其中,个股贡献度前三位分别是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和太钢不锈,其贡献度分别为25.78%,18.46%,7.87%。行业盈利贡献度前三位分别是鞍钢股份、太钢不锈和宝钢股份。

3.4.个股:大市值高盈利风格领涨,新钢股份涨幅2795%

我们以期初总市值中位数,以及期末净利润增速中位数将行业个股划分为四类股票池高盈利大市值、高盈利小市值、低盈利小市值以及低盈利大市值(下同)。

本轮行情中,大市值高盈利个股更占优,平均涨幅550%具体来看,大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550%(采用期初市值加权涨幅,下同),大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421%,小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427%,小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439%。

新钢股份上涨2795%,韶钢松山盈利改善1669%,从具体个股的涨幅来看,位列涨幅榜前三位的分别是新钢股份、本钢板材、八一钢铁,其涨幅分别是2795%、1051%、784%。在这一阶段,个股盈利普遍上涨,但估值贡献仍占据较大比重。

4. 2010.10—2011.4 “四万亿”提振内需,行业企稳回升

阶段2:持续时间182天,钢铁涨幅为21.04%,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33%,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为23.37%。

4.1.市场:“四万亿”稳增长,钢价上涨超40%

这一阶段GDP增速放缓,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增长目标。在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刺激下,钢铁下游需求稳步上升,库存下降,钢价上涨超40%。2011年全国财政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速6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2009年初的1%升至2010.6的38%。

2008Q4开始,央行多次降准降息。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08Q4一个季度内,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近30%,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4%,M2同比增速从2008.11的14%升至2009.11的30%。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最底下降至2009.6的4.34%,2009.3-2010.5居民中长期贷款基本保持100%以上增长。

4.2.行业:超额收益23%,持续时间约7个月

2008.11-2010.11,逆周期政策力度空前,企业利润修复,A股开启小牛市;2009年9月创业板开启驱动市场风格转向中小盘。受政策收紧和次贷危机影响,沪深300指数从2007.10的5892点下降至2008.11的1607点。“四万亿”等强逆周期政策开启后,沪深300V型反转,上升至2009.8的3800点附近。09Q4,CPI及PPI转正后快速上升,央行开始收紧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从2010.1的16%上调至2011.1的19%。2009Q4企业盈利见顶预期落实,同时创业板开板,市场风格切换,大盘宽幅震荡,中小板领涨,2009.9-2010.11中小综指上涨85%。

2010.10-2011.4,盈利集中释放,钢价坚挺叠加保障房开工预期,钢铁走出了一轮独立行情。这一阶段,沪深300小幅下跌2%,钢铁实现23%的超额收益。这一阶段正处于钢铁业利润集中释放期:2010.12库存指数为1280,较2010.3较下降29%;螺纹钢价格指数从2010.7的112上涨至2011.8的14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均保持30%以上增长2010Q3钢铁业归母净利润TTM增速超200%,2011年保障房支出同比增加61%,钢铁业从跟涨到走出独立行情。

4.3.板块:+21.04%,其中PE:+ 40.34%,EPS:-21.6%

2010.10-2011.4,沪深300下降2.33%,钢铁行业实现23.37%的超额收益,其中EPS下降21.6%,PE增长40.34%。

本轮行情中,个股涨幅贡献度靠前的有包钢股份、宝钢股份,其贡献度分别为13.32%、10.76%。盈利涨幅个股贡献度靠前的有宝钢股份、本钢板材,分别是65.1%、41.79%。业绩分化明显,个股涨幅与基本面改善情况较为吻合。

4.4.个股:大市值高盈利风格领涨,南钢股份涨幅238%

本轮行情中,市场风格仍以大市值高盈利占优。具体来看,大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42%,大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2%,小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15%,小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13%。

位列涨幅榜前三位的分别是南钢股份、广泽股份、包钢股份,其涨幅分别是238%、204%、169%。

5.2013.11—2015.6,经济“新常态”,稳增长驱动钢铁预期改善

阶段3:持续时间581天,钢铁涨幅为243.10%,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31.16% , 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为111.94%。

5.1.市场:基本面底部出清,预期向好

经济增速下探,地产链疲软,产能过剩导致钢价下降超60%。这一时期实际GDP同比增速先后破8、破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由13年初的23%降至15年末的近0%;基建成为稳增长的抓手,基建同比增速均保持20%以上。由于地产链占钢铁下游需求近4成,铁行业投资大幅增加,行业出现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钢价指数从2011年9月的139下降到2015年的54。

经济结构转型,“一带一路”产能输出预期叠加房地产调控放松,货币政策宽松。2014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要靠创新驱动。2014年7月“一带一路”政策提出后,钢铁“产能输出”预期升温。地产政策持续宽松,2014年930新政后,“认贷不认房”,2015年330新政后,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有60%-70%将至40%。货币政策方面,2014年末开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超20%,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超10%。

5.2. 行业:超额收益112%,持续约20个月

2013.11-2015.6,A股由结构性牛市切换至杠杆性全面牛。2013-2014成长板块领涨,大盘继续探底,呈现结构牛,这一阶段钢铁小幅跑赢大盘。2014年底沪港通开通,央行降准降息,杠杆资金入市。全A由成长板块领涨逐步演绎成全面牛市,2014.11-2015.6沪深300从2368点上涨至5354点。

2013.11-2015.6,钢铁底部利空出清,产能输出预期,叠加房地产松绑,钢铁领涨。2011-2015铁矿指数下降70%,钢价下降60%;行业主动压产减产,2013-2015钢材库存下降37%,2015年钢铁产量同比增速首次低于0。同时,钢铁政策不断利好,一带一路背景下,钢铁出口增幅超100%;从“930新政”到“330新政”房地产政策逐步松绑,2014.9-2015.6钢铁行业从1216点上涨到3620点。

5.3.板块:+243%,其中PE:+ 301%,EPS:-130%

2013.11-2015.6,沪深300上涨131.16%,板块上涨243.1%,钢铁行业实现111.94%的超额收益,其中EPS下降130.48%,PE增长301.05%。

本轮上涨盈利贡献为负,涨幅全部由估值贡献。本轮钢铁行业涨幅中,个股贡献度前三位分别是包钢股份、宝钢股份、河钢股份,其贡献度分别为21.98%、10.03%、5.01%。

5.4. 个股:小市值高盈利风格占优,沙钢股份上涨696%

本轮行情,市场风格转向小市值高盈利个股。具体来看,大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194%,大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240%,小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259%,小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195%。

沙钢股份上涨696%,河钢股份盈利改善614%。从具体个股涨幅来看,位列涨幅榜前三位的分别是沙钢股份、重庆钢铁、包钢股份,其涨幅分别是696%、687%、634%。盈利改善前三位分别是河钢股份(盈利改善614%,涨幅227%)、南钢股份(盈利改善536%,涨幅316%)、鞍钢股份(盈利改善398%,涨幅176%)。大部分企业业绩下滑,但估值提升明显。

6. 2016.5—2017.9 供给侧改革带来钢铁行业的“春天”

阶段4:持续时间476天,钢铁涨幅为58.22%,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24.57% , 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为33.65%。

6.1.市场:供给侧改革+棚改货币化,钢价上涨83%

经济增速缓下台阶,去产能政策持续进行,企业盈利基本面改善。2016.5-2017.9实际GDP增速下降3%。2015.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补一降”,去产能被摆在首要位置,资源配置得到有效优化。同时,全A利润回暖,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由2016Q2的-7%上升至2017Q3近20%。

供给侧改革卓有成效,棚改货币化振需求,钢价上涨83%。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钢铁业去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双管齐下,2016年下半年起,钢材产量同比增速不断下滑,并在2017年5月开始负增长。棚改力度在2017年达到高点,实际执行数量606万套,棚改投资额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例达到17%的高点。2016Q4钢铁业归母净利润TTM由负转正,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6.2.行业:超额收益34%,持续约15个月

2016.2-2018.1,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A股回归“价值”。这一阶段市场拥抱价值风格,其中沪深300从2821点上涨到4403点。这一期间基本面表现良好,A股盈利增速和ROE均在16Q2触底反弹;资本市场改革持续进行,2016.2证监会取消QFII和RQFII投资比例限制,2016.12深港通开始启动,北向资金持股比例由0.3提升至1.8%。

2016.5—2017.9供给侧压产效果初显,棚改提供需求支撑,钢铁盈利大幅提升,此阶段钢铁领涨,相对沪深300实现超额收益34%。2017Q3钢铁归母净利润TTM环比增加73%,钢铁指数从1263上涨到1819。期间,以食品饮料和家电为代表的消费行业领涨,煤炭、有色等资源品涨幅位居前列

6.3.板块:+58%,其中,PE:-63%,EPS:+65%

2016.5-2017.9,沪深300上涨24.57%,板块上涨58.22%,钢铁行业实现33.65%的超额收益,其中EPS上涨65%,PE下降63%。

本轮钢铁超额收益行情由盈利驱动其中,板块涨幅个股贡献度前三位分别是宝钢股份、包钢股份、鞍钢股份,其贡献度分别为23.35%、9.10%、6.56%。其中由盈利推动的涨幅达到65%,个股贡献度前三位是宝钢股份、鞍钢股份、酒钢宏兴,其贡献度分别为12.15%、9.52%、8.50%。

6.4.个股:小市值高盈利风格占优,三钢闽光涨幅509%

本轮行情中,市场风格切换至小市值高盈利个股。具体来看,大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83%,大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49%,小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123%,小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18%。

从具体个股的涨幅来看,涨幅榜前三分别是三钢闽光、方大特钢、南钢股份(509%、195%、168%)。但涨幅前三个股并非盈利改善最优本阶段盈利改善前三个股分别是宝钢股份(盈利改善1073%,涨幅120%)、新钢股份(盈利改善1013%,涨幅164%)、方大特钢(盈利改善1009%,涨幅195%)。

7. 2021.2—2021.9 供给收缩+需求弱复苏,盈利大幅改善

阶段5:持续时间212天,这一阶段钢铁涨幅为82.52%,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3.67% , 相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为96.19%。

7.1.市场:供应链受阻+环保限产,钢价上涨42%

供应链受阻,环保限产,钢价上涨超42%,盈利来自供给端的逻辑增强。原材料供应方面运输成本及铁矿石价格提高:受疫情影响,国际货运受压,2021.1-2021.9干散货指数上涨276%;2021.1-2021.7铁矿指数上涨42.9%。产量方面,环保限产效果显著。

2020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1年的8项重点任务之一,碳中和概念升温。以钢铁为代表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19年碳排放量占比为18.9%;钢铁占制造业碳排放比重亦高

需求弱复苏,国内地产及基建增长有限,国外需求强劲但占比仅10%。21年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开发和基建弱复苏:2021.2-2021.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两年当月均速分别为,11%、8.95%和9.2%。;基建投资两年当月均速分别为,8%,10%,8%。国外需求增加但占比低,欧美等消费国在强有力的财政补贴刺激下,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复苏强劲。2021.1-2021.9,中国钢铁出口同比增速均值为49%。

7.2.行业:超额收益94%,持续约8个月

2019.1-2021.3 A股开启新一轮慢牛,始于流动性宽松,后期基本面改善接力2018年金融去杠杆及中美贸易战后,2019年初央行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2020Q1全A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见底。期间,沪深300从3036点上升至5768点。2021Q2经济增速达到高点后边际下滑,由于各行业基本面周期不同,市场出现分批下跌。2021.2-2021.9沪深300下降14%。

2021.2—2021.9钢铁供应链受阻,行业环保限产,钢价上涨42%,相对沪深300实现超额收益96%。钢材产量增速从2021.3的21%下降到2021.11的-15%,行业压产效果显著。行业盈利于2021.9见顶:归母净利润TTM同比增加147%,与大盘盈利错期。钢铁板块在本轮牛市末期接续上涨83%,走出独立行情。

7.3.板块:+83%,其中,PE:-3%,EPS:+113%

2021.2-2021.9,沪深300下跌13.67%,板块上涨82.52%,钢铁行业实现96.19%的超额收益,其中EPS上涨113.25%,PE下降2.82%。

本轮钢铁板块上涨由盈利驱动。行业涨幅中,个股贡献度前三位分别是包钢股份、宝钢股份、太钢不锈,其贡献度分别为16.25%、13.52%、7.20%。涨幅贡献度,盈利贡献度行业集中度较高。个股贡献度前三位是宝钢股份、鞍钢股份、马钢股份,其贡献度分别为19.31%、8.24%、7.18%。

7.4.个股:小市值高盈利风格占优,海南矿业涨幅433%

本轮行情中,市场风格继续偏好小市值高盈利个股具体来看,大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111%,大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23%,小市值高盈利个股涨幅为146%,小市值低盈利个股涨幅为70%。

从具体个股的涨幅来看,位列涨幅榜前三位的分别是海南矿业、太钢不锈、包钢股份,其涨幅分别是433%、258%、226%。涨幅前三位个股盈利也大有改善(781%,338%,972%)。本阶段位于盈利改善前三位的个股分别是安阳钢铁(盈利改善1396%,涨幅91%)、包钢股份(盈利改善972%,涨幅226%)、海南矿业(盈利改善781%,涨幅433%)。

8. 2005-2021年,供给端逻辑增强的背景下,高弹性个股占优

纵观17年钢铁业行情,板块总涨幅为111%,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402%,整体超额收益为-291%。供给侧改革后,行业超额收益由估值驱动转为盈利驱动,同时源于供给端的盈利改善逻辑不断增强个股层面,盈利改善是个股收益取胜的主线,2011年后钢铁业产能逐步过剩,市场风格切换,由前期偏好大市值高盈利个股转向小市值高盈利个股。长周期看,钢铁业难见长期投资价值。重点关注政策性或突发性盈利改善行情。

前三轮超额收益,估值均大幅提升,后两轮估值均未提升。具体来看:

第一阶段2006.8-2008.1,估值从12倍上涨至63倍。第二阶段2010.10-2011.4,估值从19倍上涨至22倍。第三阶段2013.11-2015.6,估值由12倍上涨至50倍。第四阶段2016.5-2017.9,估值由41倍下跌至15倍。第五阶段2021.2-2021.9,估值维持在9倍数左右。

9.风险提示

本报吿为历史分析报吿,不构成任何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或建议,不构成任何对板块或个股的推荐或建议。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