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公司对于奥布替尼的今年销售目标依然是5亿人民币,长期性方面公司目标占到血液瘤1/3的市场份额。
2.奥布替尼在DLBCL做了比较全方位的覆盖,不单选取了一线DLBCL占比较大(20-30%)的MCD亚型,r/r DLBCL在整个管线中也有明确覆盖。去年公司从Incyte引入Tafasitamab,针对不同的DLBCL,未来公司考虑奥布替尼跟Tafasitamab进行联用。关于DLBCL的市场规模,在NHL里,non-Hodgkin占将近40%。每年国内的新发患者是4-5万;而且还有存量患者。单纯在每年新发患者上就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覆盖。
3.关于SLE适应症进展,今年3月公司披露了12个星期SRI-4的数据(病人连续三个月注射50、80、100mg奥布替尼的应答率)。仅仅在注射80mg时,应答率已经达到了61.5%,而在100mg时已经递增到了非常好的64.3%。当时这个数据是唯一在二期的SLE实验中显示出疗效的BTK抑制剂。所以公司认为非常有机会在SLE方向冲击first in class的BTK。
Q&A:
Q∶奥布替尼上半年的销量已经同比翻倍了,公司今年全年的销售预期怎么样原本5亿的预期有无变动关于奥布替尼的销售有没有长期的指引销售峰值有没有长期的计划
A:(1)关于全年的销售预期∶首先,公司依然跟原先统一口径,对于奥布替尼的全年销售目标依然是5亿人民币,没有任何的改变。
(2)关于长期的预测∶对于长期性来讲的话,公司暂时没有对于明后年的明确的数字。但是从市场规模的角度讲,未来还是非常有希望能够占到1/3的血液瘤的市场份额。这是长期的时间轴。
Q∶BTK的市场很大,包括血液瘤各种不同的适应症,现在还拓展自免领域。国内已经有伊布替尼、泽布替尼、奥布替尼上市,后面可能还有阿卡替尼和其他的BTK。公司怎么看BTK的竞争格局,奥布替尼怎样进行差异化竞争?
A:关于差异化竞争∶
(1)全方位覆盖血液瘤适应症∶
(a)公司今年上半年递交的边缘性淋巴瘤(MZL),在现在落地(上市)的其他两位友商中并不覆盖。这个适应症相对来说在中国是不容小视的市场,所以公司抓住了靶向目标人群中独特的一部分。
(b)公司在一线的DLBCL的MCD亚型是全球领先的试验。从人群的角度讲,这个亚型基本占到中国真实世界的20%-30%。从学术端讲,英国的一些数据显示它可能只有10%左右。
(c)针对中国市场的话,公司首先从适应症的覆盖上就有非常独到的切入点,以及占领竞争者并不具备的一些点。
(2)联用∶比如奥布替尼可能通过和BCL-2、E3ligase,包括管线内的其他靶点进行组合,通过联合给药的方式给不同阶段的DLBCL患者提供可适应的治疗选择,所以从联用端来讲会有一些不同的取舍。
(3)临床数据∶
(a)更精准的靶点高选择性∶在456种激酶中,公司(的产品)仅仅只是对BTK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的友商或多或少都还掺杂有一些其他的选择性。
(b)PK/PD非常好∶在相应的剂量下,公司(的药品)的生物利用率更好,半衰期更长,这使得在给药上有特别大的优势。作为对比,伊布替尼在CLL方面一天给药要420毫克;而无论是CLL、MCL还是SLL,奥布替尼的给药基本都是一天一次,一次150毫克。相对上,在给药剂量还有生物利用率上,公司更胜一筹。这个在医生和患者的使用过程中有非常好的依存性和便利性的考虑。
(c)很好的靶点占有率∶基本上在同样剂量水平下,公司可以实现24小时之内将近100%的BTK靶点占有率;而且在给药后的4-24小时之间,BTK靶点的抑制从未降低。从图谱上可以看到,其他的在给药一段时间之后开始陆续脱落。公司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可以牢牢抓住去进行抑制。
(d)副作用以及不良的反应∶
(i)在CLL、SLL方面,公司的CRrate是26.3%左右,作为对比,其他友商是5-9%。
(ii)在副作用方面,公司在三四级的心房颤、三四级以上的感染还有任何级别的出血事件上都非常有优势。特别是在房颤方面,截止到现在有超过400项的患者给药,数据依然为零,而其他友商或多或少都有发生。这是有和没有之间质的区别对比。
(e)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公司在临床数据端的优势。
(4)商业化团队:公司的团队人员在销售端来讲大概也就190人再加上市场团队和渠道里的团队,整个商业化团队250人6个月做出2.17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他们中80%左右都是在肿瘤(领域)待过的很有经验的老兵;50%左右都是在血液瘤领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包括公司各项的领导人、市场总监、销售总监等。他们能够带动和驱动公司整个团队非常好地占领市场。从人员角度讲,公司是非常有优势的。
(5)以上四点就是公司的竞争优势。
Q∶目前奥布替尼在DLBCL上的入组情况怎么样?对于市场空间有没有预测
A:关于在DLBCL上的覆盖∶公司在DLBCL做了比较全方位的覆盖,不单只是选取了一线DLBCL的占比较大(20-30%)的MCD亚型,复发性难治的DLBCL在整个管线中也有明确覆盖。去年公司从Incyte引入Tafasitamab,当时它在美国是最先且唯一获批的改构后的CD19针对复发性难治的DLBCL以及二线以上的DLBCL;
这对于国内二线及以上的DLBCL的患者是非常好的用药方式。针对不同的DLBCL,未来公司考虑奥布替尼跟Tafasitamab进行联用。因此公司在DLBCL方面做了全方位不同层级的覆盖。关于DLBCL的市场规模∶
(1)从市场规模端来讲,在NHL里面,它在non-Hodgkin占将近40%。每年国内的新发患者是4-5万;而且还有现存的存量患者。所以单纯在每年新发患者上就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覆盖。目前为止在DLBCL方面,Tafasitamab覆盖二线及以上DLBCL是比较独特的,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的。相对来说非常符合公司的定位,选择做最好的,要么第一要么唯一。
(2)公司展望DLBCL,在未来还是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早年大家预计整个血液瘤的市场空间,几个BTK的销售额可能就几十亿。现在三家加在一起都已经超十几个亿了。所以市场空间是在不断增加的。公司相信在DLBCL方面会挖掘出一个更大的市场规模和空间。
Q∶关于临床进展是否方便透露?目前入组的情况怎么样?
A∶(1)一线的DLBCL的MCD亚型已经开始入组。在Tafasitamab的复发性难治DLBCL这块,两个星期前首例病人已经入组。
(2)Tafasitamab针对复发性难治DLBCL的患者群在中国体量相对较大,公司认为入组较快,(各行业纪要需求加v∶diaoyan668)有希望能够在2024年入组完毕,然后进行ORR的数据研究,之后能够尽快推向市场。
(3)由于一线的DLBCL-MCD是一个亚种,所以公司需要一些时间筛选。可能预期时间长一点,不会像Tafasitamab那么快,但也远远好于公司预期。公司也尽力在24、25年入组完毕。
Q∶奥布替尼在销售过程中,除了上市的两个适应症以外,一线的适应症(一线的CLL、MCL、DLBCL)用药的患者多吗、占比大吗?
A∶(1)官方目前为止获批的是复发性难治CLL、SLL以及复发性难治MCL。整体来说是以进了医保的这两个适应证为主。在国内,一线和二线相对比较模糊。每一个BTK药盒侧面都会提到∶在使用同类产品一个月以后可以考虑替换或是考虑同类的产品用药。这个从官方口径上就不太方便透露太多。(2)但是最主要的,公司还是依照正常的市场规则,以获批的适应症复发性难治CLL、SLL以及复发性难治MCL为主。而且目前为止由于公司还在做三期注册性临床的两个一线适应症,所以这块还是依照官方口径。
Q∶您是否清楚为什么罗氏的BTK抑制剂在SLE上的数据不是特别理想?奥布替尼和罗氏的BTK之间有没有差异或者优势
A:首先,不太好和罗氏的进行数据端对比,毕竟现在都在进行SLE方向的研究。关于奥布替尼在SLE方面的潜能∶
(1)今年3月,公司披露了12个星期SRI-4的数据(病人连续三个月注射50、80、100mg奥布替尼的应答率)。仅仅在注射80mg时,应答率已经达到了61.5%,而在100mg时已经递增到了非常好的64.3%。当时这个数据是唯一在二期的SLE实验中显示出疗效的BTK抑制剂。所以公司认为非常有机会在SLE方向冲击firstinclass的BTK。
(2)奥布替尼在架构上具有优势∶
(a)奥布替尼当年是为了自免而设计,而不是今天大家认为的为了血液瘤设计。当年公司在澳洲做了两个一期临床,当时都是从自免方向设计。
(b)奥布替尼是单环母核,别的都是稠合双环,从夹角还有分子结构上就有非常多的不同。这是公司的BTK区别于其他友商能够没有生殖毒性的重要一点。自勉需要长期用药。从生殖毒性的角度讲,奥布替尼的安全性和友好性以及依存性都是非常好且非常独到的。
(c)虽然现在SRI-4的48个星期的实验数据还没出来,但是对比罗氏和默克的其他自免适应症,比如MS,公司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因为在穿透血脑屏障方面,比如注射4小时以内,公司的脑脊髓液CSF大概是27.8%。最近还有一个新的数据是31.2%左右;其他一些透过血脑屏障的量,在脑脊髓液中存量大概是2.7%或者3.1%。相对来讲,公司在设计方面非常有优势。
(d)能够在自免上产生这么好的效果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不脱靶。在给药之后4-24个小时之内,在同样剂量之下基本上不存在脱靶现象,所以这能够让奥布替尼在自免方面有非常好的长效发挥。同时在剂量端,给药量相对也会少一些。后期公司会逐渐了解一下罗氏并进行数据对比。
Q∶公司BCL-2抑制剂刚进入一期临床,想请问一下分子来源是什么?是公司自行开发筛选的吗?因为BCL-2抑制剂的开发比较难,像艾伯维的维奈克拉当时不断的做分子优化。
A∶公司的BCL-2是自行设计的。在立项时公司花费了很多时间,因为最开始在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一些快速途径,但后来发现非常难,特别是在设计方面,所以最后决定由公司自行设计。即使是相对较难的分子,也在公司的努力下于6月向CDE递交了IND,前段时间才刚刚获批。暂时没有太多能公开的信息,毕竟刚从临床前推入到临床。公司马上会开展一期实验,到时再公布相关的数据。
Q∶公司开发BCL-2是有未来和BTK联用的策略吗?
A∶是的,这个方向很好。
(1)BCL-2和BTK联用∶现在有LOXO305等新一代BTK出现,人们会考虑将来用药后产生C481等突变的情况。公司的BCL-2未来更多对准序贯疗法,比如在选用了公司的奥布替尼或者其他同类的BTK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突变,公司未来可能考虑加入像BCL-2等分子进行配套联用。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有前瞻性的,考虑到未来突变后用药措施的BCL-2用法。
(2)BCL-2的其他用途∶公司不单只是考虑血液瘤一个方向,可能还有像多发性骨髓瘤(MM)这些方向。
Q∶因为目前在国内亚盛、百济都进入到二期临床了,请问公司有没有开发计划大概什么时候可以进入到二期和他们竞争
A∶关于BCL-2的这个问题比较超前。因为公司刚拿到IND获批,整体才刚起步,像伦理等才要启动,马上进入一期临床。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病人入组。目前暂时没有公开口径能够分享。公司也希望能尽快做完一期实验后滚动进入二期。具体关于二期的预计,希望大家能给予公司一点时间去分析现状和进行规划,包括像病人入组的计划。公司争取在明年的年报期分享一个明确的时间轴、如何设计BCL-2、方案是什么以及如何完成预计的时间轴。
Q∶关于公司产品在美国做的license out是否有进展和预期?关于未来license out的靶点的倾向是什么
A:(1)从奥布替尼的角度讲∶公司现在在美国有复发性难治MCL的二期的注册性临床,这也许是公司进入美国的非常好的切入点。
(2)公司就奥布替尼的多发性硬化症(MS)适应症已经和Biogen达成合作。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美国市场的拓展也在和Biogen的协议内。
(3)其他适应症∶
i.)因为当时公司在公告上写的是Biogen除了MS外还有某些自勉领域权益,所以未来可能会有一些关于奥布替尼的新的自勉适应症能够出海。ii.)在其他领域,比如实体瘤,有一些公司在询问公司关于未来license out的方向。其实都还是非常有希望的,包括TYK2。
(4)暂时没有可以公告的内容。但是公司希望在license out之前先做出一些漂亮的数据,让公司处于有利地位,帮助公司在谈判中拿到好的价位。同时最主要的是,公司千辛万苦地发掘、研发了这些靶点,希望能够让所有的靶点最大价值化,往往有时候license out、和别人合作,能够最大化深挖它的价值,使其发挥最大的能力,就比如公司的BTK。所以目前公司处于比较开放的状态。之后披露年报或者后期有进展了再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