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消息,马斯克发了一条推特,官宣明年即将推出的第二代“星链”(Starlink)衞星可以直连手机。此外,他还表示,“星链”与手机的连接将处理文本、图像,可能还有视频。
与此同时,近日,据外媒报道,SpaceX与美国电信运营商T-Mobile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地面通信和衞星通信的融合。T-mobile CEO表示,将与SpaceX建立技术联盟,合作将结束移动领域的僵局。马斯克在活动现场介绍称,即使所有的手机信号塔都瘫痪了,SpaceX旗下“星链”衞星的新服务也能正常工作。
此外,同日消息,美国亿万富豪基金经理罗恩·巴伦(Ron Bar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对美国民营航天公司SpaceX追加了1亿美元投资。据悉,巴伦参与过SpaceX之前的几轮融资。巴伦十分看好马斯克领导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TSLA),他表示,特斯拉将在10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而最能挑战特斯拉的就是SpaceX。
巴伦估计,他在2014年对特斯拉最初的3.8亿美元投资,如今已经赚了60亿至70亿美元。他还预计,他的基金将在未来10年再从特斯拉身上赚到3至5倍的收益。
回溯来看,对于衞星通信这一猜想,其实早在去年时,分析师郭明⭏9就曾预测iPhone13将支持地轨道衞星通信功能,不过最终却没能实现。而在今年的宣传,苹果展现了太多的太空元素,苹果是否真的会为iPhone 14推出衞星通信的功能尚未可知,但马斯克这边率先放出来一个确定的“大招”,再次让人对此功能充满期待。
衞星互联网,由衞星制造、衞星发射、地面系统、用户终端、下游应用、运营服务等环节组成,其特点是无需布设光缆、铁塔等大量基础设施,便可实现对包括两极在内的陆地、海洋、天空等地球表面完整、立体全覆盖,本质就是 传统航天和通信领域的技术拓展融合。
衞星互联网不受地面环境影响,对车联网、物联网等万物互联应用能提供更好支持,网络不会受各类灾害影响而中断。近年来,世界航天科技强国纷纷公布或实施自己的低轨衞星互联网星座计划。这些计划通过发射成百数千颗衞星,实现对地球完整覆盖组网,衞星采用相控阵天线与高通量技术,可以为地面用户提供数百兆带宽的超低时延宽带接入。
这条新赛道上,大国和科技巨头是两大主角。
2022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表示,上海将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多媒体低轨衞星系统初始组网,分阶段建设全球覆盖、技术先进、高效运行的衞星互联网。
2022年5月,韩国拟建设独立的航空航天机构,综合管理民用和军用航天项目,重点提出通过产业的集群化管理来发展本国的太空与衞星通信产业。
2022年4月,美国太空司令部司令推出最新《太空司令部商业整合战略》,这是美国军方官方首次发布商业太空整合战略,试图将商业航天能力整合至国防领域。6月通过的《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提案明确建议太空军更多利用商业衞星数据。
俄罗斯准备推出由600多颗衞星组成的“球体”星座,计划2024年前实现宽带衞星互联网覆盖本国全境。
同时,头部企业也相继加快部署节奏。
SpaceX的星链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衞星互联网星座,截止2022年7月,SpaceX的星链打破该公司在一年内进行的轨道发射记录。
德国一家公司计划发射600颗近地轨道衞星,星座部署将于2024年开始。国际衞星组织、欧洲衞星通信组织等也在逐渐谋划将传统通信衞星替换为更先进的高通量衞星。
英国政府主导的通信网络衞星“一网(Oneweb)”公司的Oneweb衞星星座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星座,oneweb计划2022年完成第一代星座最初计划(共648颗衞星)。
亚马逊2022年4月宣布将与3家火箭公司合作推出以衞星提供全球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柯伊柏”项目,这成为继“星链”之后,美国科技巨头布局衞星互联网的又一大事件。项目计划将3200多颗衞星部署在近地轨道,为地面提供高速宽带服务。
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美国衞星产业协会(SIA)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为 3660 亿 美元,较上年增长 1.7%。其中衞星产业总收入 2710 亿美元,衞星产业总收入占全球航 天产业规模的 74%。
而低轨衞星可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衞星成为了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车企发展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出行的重要一环。随着未来星网公司对低轨互联网衞星订单的陆续公布,有望持续催化相关衞星通信、遥感、北斗等产业链的景气度的提升。
中国衞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2 中国衞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我国衞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 4690 亿元,同比增长 16.29%。国内高精度市场产值从 2010 年的 11 亿元已快速增长到 2021 年的 151.9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接近 24.5%。
华泰证券认为,我国对运载火箭、航天器、衞星的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层面发布多项利好政策,持续降低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准入门槛,多省市政策也持续加码,共同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在技术持续突破、需求不断涌现及利好政策频出的大背景下,2023年将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大年。
附概念股:
合众思壮:作为中国较早进入衞星导航应用领域的企业之一,在智慧农业领域始终走在前列。
星网宇达:公司衞星通信主要是"动中通"产品,多年来技术和市场份额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9年,公司的衞星通信业务成功切入散射衞星天线,并全面布局低轨衞星通信系统。
中国衞星:航天5院旗下国内衞星制造龙头,公司成功开发了CAST10、CAST4000等多个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小/微小衞星公用平台,覆盖1kg-1000kg级别。
中国衞通:我国唯一拥有通信衞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衞星通信运营企业,为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六大固定通信衞星运营商,公司拥有优质的通信广播衞星资源。
海格通信:主要包括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领域;无 线通信业务实现全频段覆盖,是无线通信装备种类最齐全的企业之一。
万通发展:公司日前公吿,拟以自有资金 357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51%,与自然人李煤、万通发展参股公司大唐永盛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万通盛安,结合大唐永盛的产业资源,将围绕无线通信领域产业机会。
航天发展:所属重庆金美公司已参与虹云工程技术验证星和业务系统设计相关工作,并取得了技术突破。
航天科技:天基物联网产业联盟理事单位;公司拥有中国衞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授予的北斗导航民用终端级服务资质,成为同时拥有北斗导航民用分理服务和终端级资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