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2022年第一季度门诊数与住院数均大幅提升。公司旗下医院合并口径的门诊同比增长190%,住院人数同比增长88%,其中去年并购的苏州永鼎和贺州广济,门诊人数同比增长122%,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8%。公司整体受疫情影响小。公司布局主要针对下沉市场,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
2.公司主要提供以肿瘤诊疗为主的医疗服务,刚性需求强,没有紧急关门等情况。5月份苏州疫情好转后,苏州龙井医院和苏州沧浪医院接受了大量的就医需求,创下的月度收入新高。海吉亚旗下第四家自建医院,聊城海吉亚医院开始试运行。3月上旬开始试运营,聊城海吉亚医院按三级医院规划,可开放床位达800~1000张,目前已经开放了200张床位,日门诊量已经突破100人。开业首年,计划将其亏损控制在百万数量级。
3.4月份单县海吉亚医院二期住院大楼顺利封顶。二期项目医院建筑面积5.5万方,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医院的床位将由1000张增加1500张,将为医院新增8个病区。5月下旬和6月上旬,成武海吉亚医院二期项目,海吉亚德州医院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Q&A:
Q:公司下属医院运营情况?
贺州广济跟苏州永鼎:经过6-8个月的整合后,毛利率都提高到了30%左右。目前两家医院正在筹划放疗,机房也正在建设当中,后续还需要一系列环评、安评等手续,争取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最晚明年上半年可以正式使用,因此放疗毛利会更高。
聊城海吉亚医院的运营情况:一年以内实现月度盈亏平衡,聊城海吉亚今年三月开业,并表后预计亏损在百万级。
Q:贺州广济医院在肿瘤方面的发展定位如何及预期规模?
20年利润率5%是由于其有一次性费用以及财务方面的调整,纯业务经验角度而言贺州广济医院净利润率约9%。
Q:肿瘤业务进展?
无论哪家医院包括以后的并表定位都是以肿瘤专科为特色的综合医院。贺州广济医院在新并表后有一座新大楼没有完成验收,因此公司在现有床位里做了结构调整,积极引导服务,降低药占比,21年毛利率从20%多一点提高到30%。
去年Q4到今年上半年的任务主要是加强肿瘤内外科方面的建设,尤其外科手术能力的提升。还加强了肿瘤早筛方面科室的建设,于今年一月份将体检中心即肿瘤筛查中心搬到了新验收的大楼。
在中医事业部的帮助下成立了国医堂。加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特色。
总体上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放疗投入使用后,内科、化疗,放疗三个新标准全部具备,可以进一步加强肿瘤特色。
Q:非肿瘤业务中医内外科分别占比海吉亚营收比例?
非肿瘤收入大概占总体的50%。老年人一方面除了治疗肿瘤,还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衰竭、肾脏病等需要伴随治疗。另外的25%是基础需求,海吉亚在各个地方作为招商引资项目,为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设立感冒发烧内外科等。
Q:自主定价?
民营医院具有自主定价权。但是目前的收费基本和同等级公立医院一样。
Q:进口设备的限制政策对公司放疗设备的影响?
基本不会影响。目前的政策大部分是要求公立医院严格执行,对民营医院只是作为参考,因此影响的可能性很小。公立医院设备采购走的是财政,考虑的是设备国产化以及资金的高效使用。民营医院在这方面灵活性高,另外是从差异化角度考虑,在肿瘤高精尖领域的影像治疗以及患者确诊和后续治疗效果方面仍需要高端进口仪器,海吉亚在大型设备采购方面会以进口仪器为主。
Q:医保政策影响?
去年10月国家发布的一个医疗价格的调整通知,以及25年前CHS-DRG/DIP支付方式的问题等医保政策的变化,对海吉亚医疗服务架构产生的影响:
从医疗价格调整来看,除了逐步被迭代掉的技术(比如影像类16排以下的CT、 1.5以下的核磁、传统的普放等)稍有调低,整体医疗服务价格涨幅大,未来最新的最领先的技术类项目与服务价格肯定会上涨。
伴随着CHS-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海吉亚一直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去年年底推出的CHS-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伴随是药品、耗材的集采,通过文化和绩效等引导,鼓励医生提升技术和服务,鼓励医院提高效率,减少以药养医的情况。服务占比接近50%,药占比为25~30%,耗占仅为个位数。
从龙岩博爱医院看海吉亚在CHS-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取得的显著成效。
消除了医保坏账。DIP打破了原医院设定总额设定总控的概念,所有医院凭借自己的效率、技术拿额度。
Q:获取医保的周期?
开业即开通医保
Q:医疗体建设?
海吉亚大部分医联体是向下的。国家政策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加入或者牵头举办医联体。如贺州广济医院向下和很多乡镇卫生院诊所有相互转诊的对接,比如当地基层老百姓看病需求无法在当地满足后可以转入海吉亚医院。广济在治疗好以后一方面提高了床位周转,另外也减轻了患者负担,再转回基层,收费付费会减少。向上更多的是在学术层面的交流。
Q:单县下沉市场患者引流的安排工作?
单县当地的人口大概140~150万,去年的门诊量是40万,今年还增长到全县人口每年1/3。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从需求端来讲,布局满足非一线地区的市场需求。我们以肿瘤诊疗为主要业务,多数肿瘤医院以及三甲医院肿瘤科集中在北上广以及省会城市。而全国每年新发的肿瘤患者和存量的患者,大多都集中在非一线地区,特别是三四线区域,没有特别充足的肿瘤医院、肿瘤医疗资源。
2.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看,区域的患者没有太多选择,布局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一般来看,我们在当地布局的医院的水平仅次于当地的老牌的公立医院,比如人民医院或中心医院,但在所在区域的民营医院中,基本上可以排名第一。
公司通过低成本营销,靠品牌和口碑获得患者青睐。医院的品牌和口碑影响医院的就诊量,去年就诊人次接近230万,除了三线,其他医院的门诊量也很大,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但公司的营销费控制的很少,主要采用低成本的宣传手段。
1.使用互联网宣传。在抖音、电视台安排肿瘤专家做肿瘤科普的宣讲,既普及了疾病防控的知识,也宣传了医院。
2.定期的安排社区、下乡义诊。去年12家医院光是义诊就达到大几百场,还有两三百场的公益宣讲。这些公益活也大大宣传了医院。
Q:并购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苏州永鼎在去年收购前的人工成本24%左右,并表后占比达到33%。人工成本方面的调整主要是薪酬绩效,用更科学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调整后多劳多得,根据自己实际的诊疗方式赚钱获得应得收益,因此积极性提高,利润也提高了。
Q:对于执业政策比较灵活的地区是否尝试引进外部医生?
苏州市有名医工作室,永鼎并购之前有两三个名医工作室,并购后一方面新增另一方和沧浪共享,目前形成了八九个名医工作室。
Q:山东地区的海吉亚医院协同联动,有无区域性治疗肿瘤的概念?
山东地区菏泽、单县等距离比较近的会有专家学科之间的交流。单县有比较领先的科室,会跟其他医院进行坐诊等联动。除了专家共享外,单县的消毒供应向聊城菏泽提供协助,因为规模小的医院不需要单独花费高额成本建立消毒供应。未来规划全集团合并建立影像诊断中心,选择影像科强的医院为其他医院提供诊断服务,降低各个医院的建设成本。
Q:医院建设情况及预计运营时间?
重庆医院去年封顶,今年三四月份内装开始入场,年底可以交付,大量的业绩释放预计在明年。单县医院2021年年底完成了肿瘤康复楼的封顶,今年的4月中旬完成了二期住院楼的封顶,其他高压氧舱等零星的建筑,计划在今年年底可以竣工验收。德州医院预计在明年的年底前交付。无锡医院去年完成了奠基仪式,计划今年的年底前拿到施工许可证,预计在24年完成开业。
Q:新建医院肿瘤治疗设备近三年的新增折旧情况?
新增折旧设备没有单独拆分。放疗设备是自建,在医院直线加速器和我们的陀螺刀是1:1配置,按照每年1-2家医院的新增每年即1-2个设备的采购需求。
折旧角度:设备折旧一般6-10年,放疗设备更加耐用折旧期限更长,偏10年往上,具体需要跟财务沟通。
总成本端是直接跟厂商采购,省去了公立医院招标采购等渠道费用,采购成本很低,影响不大。
Q:单县海吉亚二期项目盈亏平衡状况?
单县海吉亚医院马上试运行。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内实现其月度的会计盈亏平衡,全年争取将亏损控制在百万数量级。6月份是其开业的第三个月,预计其很快达到现金流的月度平衡。
Q:第三方放疗落地及营收预期?
第三方放疗中心收入增速比较稳定,整体贡献较小,体现战略意义。对于新开的中心, 基本1-2年可以收回初始的投入成本。单看第三方放疗中心这个项目,收入增速比较稳定,但从整个集团的收入贡献占比来说,因为医院业务的基数大、增长快,未来第三方放疗中心的收入占比会越来越小,其更多体现的战略意义:
1.为并购、自建医院提供信息基础。在布局中心的地方,我们会更了解当地肿瘤的发病率、肿瘤患者的分布情况等等。
2.为我集团管理方面输送人才。我们在各地与每一个放疗中心,都有专业服务人提供中心运营方面的支持,这些中心主任任职时间长,了解海吉亚的文化,对于中心、医院的运营也非常了解。
解决放疗科的病人相对比例少的措施:通过指南和引导,确保患者可以接准确的治疗。在肿瘤领域力求肿瘤多学科的协同发展。科室会根据癌肿相关的治疗指南,给患者开具一套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案。关于肿瘤指南,无论是美国的nccn还是中国的临床共识,里面关于放疗相关的摄入度、参与度,都有很明确的指引。通过绩效、文化的引导,倡导医生遵循指南来给患者数据方案出具相关的治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