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2022年第一季度門診數與住院數均大幅提升。公司旗下醫院合併口徑的門診同比增長190%,住院人數同比增長88%,其中去年併購的蘇州永鼎和賀州廣濟,門診人數同比增長122%,住院人次同比增長28%。公司整體受疫情影響小。公司佈局主要針對下沉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小。
2.公司主要提供以腫瘤診療爲主的醫療服務,剛性需求強,沒有緊急關門等情況。5月份蘇州疫情好轉後,蘇州龍井醫院和蘇州滄浪醫院接受了大量的就醫需求,創下的月度收入新高。海吉亞旗下第四家自建醫院,聊城海吉亞醫院開始試運行。3月上旬開始試運營,聊城海吉亞醫院按三級醫院規劃,可開放牀位達800~1000張,目前已經開放了200張牀位,日門診量已經突破100人。開業首年,計劃將其虧損控制在百萬數量級。
3.4月份單縣海吉亞醫院二期住院大樓順利封頂。二期項目醫院建築面積5.5萬方,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屆時醫院的牀位將由1000張增加1500張,將爲醫院新增8個病區。5月下旬和6月上旬,成武海吉亞醫院二期項目,海吉亞德州醫院取得了施工許可證,各項施工準備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
Q&A:
Q:公司下屬醫院運營情況?
賀州廣濟跟蘇州永鼎:經過6-8個月的整合後,毛利率都提高到了30%左右。目前兩家醫院正在籌劃放療,機房也正在建設當中,後續還需要一系列環評、安評等手續,爭取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最晚明年上半年可以正式使用,因此放療毛利會更高。
聊城海吉亞醫院的運營情況:一年以內實現月度盈虧平衡,聊城海吉亞今年三月開業,並表後預計虧損在百萬級。
Q:賀州廣濟醫院在腫瘤方面的發展定位如何及預期規模?
20年利潤率5%是由於其有一次性費用以及財務方面的調整,純業務經驗角度而言賀州廣濟醫院淨利潤率約9%。
Q:腫瘤業務進展?
無論哪家醫院包括以後的並表定位都是以腫瘤專科爲特色的綜合醫院。賀州廣濟醫院在新並表後有一座新大樓沒有完成驗收,因此公司在現有牀位裏做了結構調整,積極引導服務,降低藥佔比,21年毛利率從20%多一點提高到30%。
去年Q4到今年上半年的任務主要是加強腫瘤內外科方面的建設,尤其外科手術能力的提升。還加強了腫瘤早篩方面科室的建設,於今年一月份將體檢中心即腫瘤篩查中心搬到了新驗收的大樓。
在中醫事業部的幫助下成立了國醫堂。加強了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特色。
總體上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放療投入使用後,內科、化療,放療三個新標準全部具備,可以進一步加強腫瘤特色。
Q:非腫瘤業務中醫內外科分別佔比海吉亞營收比例?
非腫瘤收入大概佔總體的50%。老年人一方面除了治療腫瘤,還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衰竭、腎臟病等需要伴隨治療。另外的25%是基礎需求,海吉亞在各個地方作爲招商引資項目,爲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設立感冒發燒內外科等。
Q:自主定價?
民營醫院具有自主定價權。但是目前的收費基本和同等級公立醫院一樣。
Q:進口設備的限制政策對公司放療設備的影響?
基本不會影響。目前的政策大部分是要求公立醫院嚴格執行,對民營醫院只是作爲參考,因此影響的可能性很小。公立醫院設備採購走的是財政,考慮的是設備國產化以及資金的高效使用。民營醫院在這方面靈活性高,另外是從差異化角度考慮,在腫瘤高精尖領域的影像治療以及患者確診和後續治療效果方面仍需要高端進口儀器,海吉亞在大型設備採購方面會以進口儀器爲主。
Q:醫保政策影響?
去年10月國家發佈的一個醫療價格的調整通知,以及25年前CHS-DRG/DIP支付方式的問題等醫保政策的變化,對海吉亞醫療服務架構產生的影響:
從醫療價格調整來看,除了逐步被迭代掉的技術(比如影像類16排以下的CT、 1.5以下的核磁、傳統的普放等)稍有調低,整體醫療服務價格漲幅大,未來最新的最領先的技術類項目與服務價格肯定會上漲。
伴隨着CHS-DRG/DIP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海吉亞一直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去年年底推出的CHS-DRG/DIP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伴隨是藥品、耗材的集採,通過文化和績效等引導,鼓勵醫生提升技術和服務,鼓勵醫院提高效率,減少以藥養醫的情況。服務佔比接近50%,藥佔比爲25~30%,耗佔僅爲個位數。
從龍巖博愛醫院看海吉亞在CHS-DRG/DIP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取得的顯著成效。
消除了醫保壞賬。DIP打破了原醫院設定總額設定總控的概念,所有醫院憑藉自己的效率、技術拿額度。
Q:獲取醫保的週期?
開業即開通醫保
Q:醫療體建設?
海吉亞大部分醫聯體是向下的。國家政策鼓勵民營醫療機構加入或者牽頭舉辦醫聯體。如賀州廣濟醫院向下和很多鄉鎮衛生院診所有相互轉診的對接,比如當地基層老百姓看病需求無法在當地滿足後可以轉入海吉亞醫院。廣濟在治療好以後一方面提高了牀位週轉,另外也減輕了患者負擔,再轉回基層,收費付費會減少。向上更多的是在學術層面的交流。
Q:單縣下沉市場患者引流的安排工作?
單縣當地的人口大概140~150萬,去年的門診量是40萬,今年還增長到全縣人口每年1/3。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1.從需求端來講,佈局滿足非一線地區的市場需求。我們以腫瘤診療爲主要業務,多數腫瘤醫院以及三甲醫院腫瘤科集中在北上廣以及省會城市。而全國每年新發的腫瘤患者和存量的患者,大多都集中在非一線地區,特別是三四線區域,沒有特別充足的腫瘤醫院、腫瘤醫療資源。
2.從公司的發展戰略來看,區域的患者沒有太多選擇,佈局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一般來看,我們在當地佈局的醫院的水平僅次於當地的老牌的公立醫院,比如人民醫院或中心醫院,但在所在區域的民營醫院中,基本上可以排名第一。
公司通過低成本營銷,靠品牌和口碑獲得患者青睞。醫院的品牌和口碑影響醫院的就診量,去年就診人次接近230萬,除了三線,其他醫院的門診量也很大,很多患者慕名而來。但公司的營銷費控制的很少,主要採用低成本的宣傳手段。
1.使用互聯網宣傳。在抖音、電視臺安排腫瘤專家做腫瘤科普的宣講,既普及了疾病防控的知識,也宣傳了醫院。
2.定期的安排社區、下鄉義診。去年12家醫院光是義診就達到大幾百場,還有兩三百場的公益宣講。這些公益活也大大宣傳了醫院。
Q:併購醫院的人力資源管理措施?
蘇州永鼎在去年收購前的人工成本24%左右,並表後佔比達到33%。人工成本方面的調整主要是薪酬績效,用更科學的方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調整後多勞多得,根據自己實際的診療方式賺錢獲得應得收益,因此積極性提高,利潤也提高了。
Q:對於執業政策比較靈活的地區是否嘗試引進外部醫生?
蘇州市有名醫工作室,永鼎併購之前有兩三個名醫工作室,併購後一方面新增另一方和滄浪共享,目前形成了八九個名醫工作室。
Q:山東地區的海吉亞醫院協同聯動,有無區域性治療腫瘤的概念?
山東地區菏澤、單縣等距離比較近的會有專家學科之間的交流。單縣有比較領先的科室,會跟其他醫院進行坐診等聯動。除了專家共享外,單縣的消毒供應向聊城菏澤提供協助,因爲規模小的醫院不需要單獨花費高額成本建立消毒供應。未來規劃全集團合併建立影像診斷中心,選擇影像科強的醫院爲其他醫院提供診斷服務,降低各個醫院的建設成本。
Q:醫院建設情況及預計運營時間?
重慶醫院去年封頂,今年三四月份內裝開始入場,年底可以交付,大量的業績釋放預計在明年。單縣醫院2021年年底完成了腫瘤康復樓的封頂,今年的4月中旬完成了二期住院樓的封頂,其他高壓氧艙等零星的建築,計劃在今年年底可以竣工驗收。德州醫院預計在明年的年底前交付。無錫醫院去年完成了奠基儀式,計劃今年的年底前拿到施工許可證,預計在24年完成開業。
Q:新建醫院腫瘤治療設備近三年的新增折舊情況?
新增折舊設備沒有單獨拆分。放療設備是自建,在醫院直線加速器和我們的陀螺刀是1:1配置,按照每年1-2家醫院的新增每年即1-2個設備的採購需求。
折舊角度:設備折舊一般6-10年,放療設備更加耐用折舊期限更長,偏10年往上,具體需要跟財務溝通。
總成本端是直接跟廠商採購,省去了公立醫院招標採購等渠道費用,採購成本很低,影響不大。
Q:單縣海吉亞二期項目盈虧平衡狀況?
單縣海吉亞醫院馬上試運行。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內實現其月度的會計盈虧平衡,全年爭取將虧損控制在百萬數量級。6月份是其開業的第三個月,預計其很快達到現金流的月度平衡。
Q:第三方放療落地及營收預期?
第三方放療中心收入增速比較穩定,整體貢獻較小,體現戰略意義。對於新開的中心, 基本1-2年可以收回初始的投入成本。單看第三方放療中心這個項目,收入增速比較穩定,但從整個集團的收入貢獻佔比來說,因爲醫院業務的基數大、增長快,未來第三方放療中心的收入佔比會越來越小,其更多體現的戰略意義:
1.爲併購、自建醫院提供信息基礎。在佈局中心的地方,我們會更瞭解當地腫瘤的發病率、腫瘤患者的分佈情況等等。
2.爲我集團管理方面輸送人才。我們在各地與每一個放療中心,都有專業服務人提供中心運營方面的支持,這些中心主任任職時間長,瞭解海吉亞的文化,對於中心、醫院的運營也非常瞭解。
解決放療科的病人相對比例少的措施:通過指南和引導,確保患者可以接準確的治療。在腫瘤領域力求腫瘤多學科的協同發展。科室會根據癌腫相關的治療指南,給患者開具一套比較完整的治療方案。關於腫瘤指南,無論是美國的nccn還是中國的臨牀共識,裏面關於放療相關的攝入度、參與度,都有很明確的指引。通過績效、文化的引導,倡導醫生遵循指南來給患者數據方案出具相關的治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