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保持着持续的加息节奏和幅度,美国的通胀水平还是一路上扬,攀至40年新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开启新一轮的缩表进程。很多人预测,美国或将重现“沃尔克时刻”。所谓“沃尔克时刻”,是指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在1980-1982年通过提高利率应对滞胀,导致美国债务危机爆发,美国在一个周期内出现了两次衰退。
“沃尔克时刻”是否将会重归,美国经济会不会出现严重的衰退?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人民币“破7”还有没有可能?前一段时间已危如累卵,但在近期又走出新一波攻势的中概股是否面临新的危机?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原子智库对话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田轩。田轩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已不是美联储主要政策导向,美联储更关注通胀情况和充分就业情况,强加息缩表政策不会持续实施。新一轮缩表会推动美债长端收益率走高,股票市场迎来震荡。此外,黄金、大宗商品价格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美元将走强。不过,中概股在政策端、业务端、资本端都迎来了利好,已达趋势性拐点。
以下为对话正文。
原子智库:最新的消息,前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及多位经济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当前通胀水平比市场认为的更接近1980年代。美国要恢复到2%的核心CPI通胀,将需要“沃尔克”式紧缩。您怎么看美联储后续的加息及缩表节奏?此次加息会否重现沃尔克时代对美国经济的强冲击?
田轩:美国5月份CPI同比增长了8.6%,高于市场预期,并将呈持续增长态势。因此,市场预期普遍悲观,加息预期重新升温。从美联储政策目标来看,由于滞胀压力较大,经济增长不是美联储主要政策导向,美联储当前主要关注通胀情况和充分就业情况。沃尔克时代,美联储采取了较强的紧缩措施应对高通胀预期。目前,美联储除了加息也没有特别好的措施。预计很快美联储将改变之前“鸽派”态度,向市场释放加息信号。但是,预计不会非常激进式突然大幅提升加息幅度。而是渐进式的,在6、7月份保持50bp加息调幅,根据通胀水平和市场预期变化,在9月议息会议提升加息基点至75bp。参照去年美国通胀走势,10月份之后通胀水平的上涨可能出现平缓。所以预计9月份之前美联储会加速缩表进程,之后进入常态化缩表节奏。
沃尔克时代,通过强加息和缩表完成了对高通胀的控制,但是同时失业率达到了10.8%的水平,经济衰退严重。目前来看,美联储比较关注失业率表现和市场预期,因此强加息缩表政策不会持续实施。美联储会根据市场表现进行适度政策调整,市场沟通也较为充分,市场冲击相比沃尔克时代应该会缓和一些。
原子智库:从6月1日开始,美联储启动了缩表,六月份将缩表475亿美元,其中包括300亿国债,175亿MBS。相比2017年美联储上一次缩表,此次缩表有哪些新的特征?缩表将如何影响资本市场?
田轩:6月份美联储正式开启了新一轮缩表进程,自475亿美元逐步扩大至9月份950亿美元。不过,相比2017年美联储上一次缩表,可以看出本轮缩表有一些新的特征。一方面,本次缩表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包括疫情、政治、政策等多重因素。尤其是疫情扰动和俄乌冲突下的宽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胀水平高涨,是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同时,相比于2017年的经济增长态势良好,缩表是货币正常化的推进,而目前美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缩表是货币正常化加速推进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差异,导致此此缩表进程更短、力度更大。上一轮缩表是在2017年10月-2019年8月,历时22个月,每三个月调整一次,直至达到每月缩减500亿美元资产的上限。预计,此次因货币政策需求,缩表历程可能持续1年时间结束。
从历次缩表历程判断,缩表对市场的影响较为强烈,造成全球资本市场高波动。缩表将会直接导致资本回流美国,无风险利率上升,推动美债长端收益率走高,股票市场迎来震荡,尤其是新兴市场。此外,流动性紧缩下,黄金、大宗商品价格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美元将走强,将对他国货币带来一定程度下行压力。
原子智库: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将如何影响世界经济、中国经济?
田轩:美联储加息缩表政策将进一步对经济的服务与增长加压。一方面,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将保持与美国政策步调一致,全球进入流动性紧缩期,叠加俄乌冲突、逆全球化等形势扰动,使得本来已处于经济下行期的全球经济再次承压。尤其是新兴经济体通胀严重,新政策周期下,资本外流压力增大,风险暴露将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本轮加息缩表政策更加猛烈,外溢效应更强,资本市场受到的冲击也将更加严重,金融泡沫化破裂的可能性加大,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目前判断,美联储加息缩表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美联储的政策要通过利率传导。但是,目前中美两国经济周期不一致。虽然美国此轮缩表节奏加快、规模较大,但是我国此前已经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风险考量,政策空间充足。其次,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比较稳定,疫情之后经济虽然承压,但具有比较大的韧性。此外,我国对美联储政策风险输入的抵抗力较强。A股市场与美股市场联动效应不强,债券市场外资持仓也不高,资本波动风险将偏于缓和。不过,需要保持警惕的是目前中国经济来自内部压力较大,外部环境变动下,可能激化风险暴露。
原子智库:相比较美国紧缩,中国的货币政策仍需宽松稳增长,有机构预测,年内仍有降准降息的可能,您怎么看?
田轩:目前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除了外部国际环境冲击、高通胀输入压力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之前一波疫情冲击带来的国内市场信心不足、内需不振。因此,施策除进行短周期提振之外,需要从更加长周期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方案。包括随着全球紧缩周期到来,风险暴露增大、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压力,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需要等。目前宏观政策周期处于适度宽松周期,不过力度相较于2020年疫情初始期更加柔和、平稳。未来预测在疫情防控良好、经济在预期范围内进行复苏回升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持续降准降息可能不大,更加可能的是通过加大财政刺激计划,稳定总需求。不过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空间相对充分,若经济提振效果不如预期,叠加外部冲击经济增长持续弱于预期,不排除降准降息可能。
原子智库:近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创近一个月新高。市场上看“稳”人民币汇率的声音明显多了起来,但是不久之前还有一些声音认为人民币汇率可能在今年破7。人民币上半年走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后续将怎么走?
田轩: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先强后弱的走势,震荡性偏强。主要原因来自于外部经济周期、俄乌冲突冲击以及内部经济基本面双重压力。美国加息预期升温,俄乌冲突下美元体现避险功能,对美元形成了较强支撑,非美元货币面临下行压力。同时,我国前5个月因疫情扰动,经济提振政策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增长弱于预期,人民币面临调整是正常的。但是,目前疫情已经得到有效防控,人民币下调也释放了市场预期的贬值压力。未来,人民币下行空间已不大,汇率将重新回到由基本面主导的轨道上来。下半年经济稳增长政策将发挥作用,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有序恢复,财政刺激有望加码,中国外贸出口保持优势,经济将稳步增长。同时,经济紧缩周期下,欧美国家经济增长难度加大。因此,后续虽然人民币依然会因外部冲击和短期疫情不确定性产生波动,但是中长期有足够基础保持稳健。
原子智库:经历了今年3月的暴跌后,近期中概股走出了一波反弹走势,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从5月12日低点上涨接近30%,您觉得这波上涨的支撑因素有哪些?中概股是否迎来了拐点?目前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您怎么看后续走势?
田轩:近两年来,因中国反垄断、治理平台经济等政策影响和美监管方对中概股的打压,中概股经历了持续的下跌走势,最高跌幅达90%。但是,自5月份以来,中概股迎来了一波反弹,阿里、京东、百度等均现20%左右涨幅。具体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经历了近两年的反垄断等监管之后,中概股风险因素出清,基于经济调结构需要,政策端有所调整,数字经济、平台企业迎来利好;二是美国对中概股过于严厉的打击对美股本身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中美双方就新监管框架取得积极进展;三是中概股最新披露业绩,中概股本身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资本逐利属性驱动必然最终流向这些高成长企业。目前来看,中概股在政策端、业务端、资本端都迎来了利好,的确迎来了趋势性拐点。未来,中概股将主要受到宏观基本面以及公司业绩本身影响。宏观层面,处于稳经济、调结构需求,政策将稳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是激励企业创新部分。中国经济在疫情不确定性因素减弱、宏观政策稳健背景下也将逐步回归稳增长态势。而企业端在经历业务调整之后,风险点降低,并逐步开拓新的业务方向。如京东投资建成仓储物流与中国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美团发挥平台优势,在消费端发挥重要作用,相信会取得不错的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