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科伦药业21年业绩交流纪要及解读
uSMART盈立智投 04-13 18:12

总结:

1.过去一年在ADC方面有多项进展,覆盖了乳腺癌、肺癌、胃癌等重大领域,166首发适应症HER2乳腺癌单臂关键II期去年12月底已完成60%入组,预计今年会完成关键II期临床研究,明年初NDA;胃癌、结直肠癌等IB期已启动相应入组。264首发适应症TNBC末线已获得CDE批准,会在今年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其他适应症包括胃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都在积极推进中,完成了阶段性入组,后续确定进一步的开发策略;适应症的联合用药目前靠前的是非小细胞肺癌和TNBC—线治疗。

2.大输液板块同比增长26%,增长3.5亿瓶袋,密闭式/可立袋软袋完成率102%,增长9.87%,基础输液同比20年份额还是稳步提升了1个点左右,得益于新开发二级及以上医院433家,同比增加覆盖8%,目前共覆盖6200余家。塑料水针在19年开始迅速扩大市场,21年完成5亿支对外销售,同比20年2.9亿支增长超过50%超过业内主流友商10%+的增速,得益于设备产能和效率的明显优势,以及大输液渠道准入资源与塑料水针具备较强的协同效应。

3.预计今年剔除多特、帕瑞昔布等影响目标希望能够增长40%,利润贡献希望增长两位数,一季度完成情况来看已完成24%的销售目标。肠外营养在销品种达到了9个,三腔袋贡献较大,其中腔袋21年样本医院市场同比增长30%,科伦同比增长76%,份额从26%提升到了35%,核心品种份额不断提升,同时公司深耕输液市场二十多年,渠道较为下沉,县域级未涵盖在样本数据中,预计实际份额在40%左右,仅次于费卡。

管理层介绍:

仿制药及创新药研发进展:

仿制药板块继续贯彻质量优先、成本优先的战略,报告期内共获批上市33项,在强化了公司在男科、抗感染、抗肿瘤等领域优势的同时,头孢他啶5%葡萄糖注射液等获批、头孢美唑钠/氯化钠注射液报产等标志着双室袋技术平台实质产出;另外造影剂产品开始报产获批,意味着造影线产品也逐步进入规模化产出阶段。

创新药板块基于满足市场未被满足临床需求为导向,追求me-better/BIC的战略,目前共63项产品管线,包括创新大小分子项目55项以及细胞治疗项目8项,涵盖肿瘤、自免、炎症、代谢等重大疾病领域,目前12个创新项目进入临床开展30多项临床试验,临床管线建立了较好的梯队层次。

过去一年在ADC方面有多项进展,覆盖了乳腺癌、肺癌、胃癌等重大领域,逐步形成了多靶点合围。

a.166:首发适应症HER2乳腺癌单臂关键II期去年12月底已完成60%入组,预计今年会完成关键II期临床研究,明年初NDA;胃癌、结直肠癌等IB期已启动相应入组。

264,首发适应症TNBC末线已获得CDE批准,会在今年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其他适应症包括胃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都在积极推进中,完成了阶段性入组,后续确定进一步的开发策略;适应症的联合用药目前靠前的是非小细胞肺癌和TNBC—线治疗。

315:去年11月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去年底完成了中心启动,受到一些疫情影响,这个月开始首例入组。

除了ADC平台外,其他单抗、双抗及小分子研发也均在顺利推进当中。

A140在开展三期头对头研究,在按计划顺利推进,计划在Q3-4完成所有患者入组,明年申请NDA。

337去年获得了批件,也处于爬坡阶段,处于第四个剂量组,和同类竞品相比安全性和疗效数据均不错。

277小分子:术后镇痛已启动关键II期,截至22年3月份已完成55%的入组;尿毒症瘙痒II期在完成临床计划的制定。

223小分子:JAK1抑制剂,类风关IB期已在去年底完成了85%的入组,II期临床已启动了21家中心;新的适应症斑秃今年一季度已获批临床。

综合展望:淘汰了部分失去竞争力的项目,积极探索布局蓝海领域,2021年开展了多项自免、代谢领域的项目评估立项,伴随研究院改革逐一落实,后续会进一步聚焦优势平台和领域,通过精细化管理为优势项目保驾护航,提速增效。

重点管线22年推进计划:

166:1)首发适应症力争年底完成和CDE的pre-NDA沟通;2)其他适应症拓展目标能够获得POC验证的阶段性临床数据;

264:1)持续发挥中美同步的优势,推进临床进度;2)同步推进肺癌、胃癌、乳腺癌的进展,获得POC验证的阶段性临床数据,确定下一步策略;3)和167等药物的联合开发。167:1)努力做好鼻咽癌关键II期研究的临床和注册现场核查工作,推动CDE审评审批的顺利开展,2)鼻咽癌III期确证性临床研究力争在年底完成50%入组,明年关键II期临床NDA创造良好条件。

大输液、仿制药、新药销售情况:

核心板块2021年综合情况:

大输液板块同比增长26%,增长3.5亿瓶袋,密闭式/可立袋软袋完成率102%,增长9.87%,基础输液同比20年份额还是稳步提升了1个点左右,得益于新开发二级及以上医院433家,同比增加覆盖8%,目前共覆盖6200余家。

塑料水针在19年开始迅速扩大市场,21年完成5亿支对外销售,同比20年2.9亿支增长超过50%超过业内主流友商10%+的增速,得益于设备产能和效率的明显优势,以及大输液渠道准入资源与塑料水针具备较强的协同效应。

第五批集采方面,左氧系列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1Q4中选产品销售增幅同比增长超过140%,环比Q3增长88%,在中选区域的市占率从15%提升到70%;氟康唑注射液全年完成了集采120%的销售目标。

抗生素制剂,依托科伦和川宁全产业链优势进行了有效销售质量的提升,头孢类和青霉素类代表产品销售净增超过2000万元。

核心板块2022机会与挑战:

一是公司重新梳理了有461家医院存在销售开发的机会,其中上半年目标完成220家;二是PP小针集团产销目标增长40%,继续扩大现有份额,同时提升在三级医院的覆盖;三是市场改革深化,河南、内蒙、广东、安徽等地,随着市场团队不断优化,核心市场业务还有进一步突破机会业,此外对于一些新市场例如安徽重庆上海江苏等有新的包材和产品准入;四是政策相对可控的带量采购的机会,例如广东输液联盟。

在挑战方面,一是疫情反复对科伦存量市场有2亿瓶袋左右的影响,公司通过新增客户以及高质量产品结构调换来保持增长。就目前上海疫情而言,一季度公司在上海的发货目标是570万瓶袋,实际完成430万瓶袋,完成比例75%左右,但全年上海总目标只占公司的62%,一方面说明疫情影响相对可控另一方面说明上海市场对公司而言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其他疫情影响地区的输液销售量约占集团的6%左右,其中广东、吉林在1-2月份都完成了任务既定进度,辽宁、甘肃等地略有影响,综合看有L8%的份额有些影响,且科伦主销区域云南、四川、湖南、山东、河南等地在Q1较好地完成了销售目标,因此在疫情后续不继续恶化的情况下预计能够完成全年的销售目标。二是价格联动和地方带量采购,公司在积极应对;三是原辅包材价格上涨,通过压缩成本、销售质量提升等尽量弥补影响。

仿制及新药:

预计今年剔除多特、帕瑞昔布等影响目标希望能够增长40%,利润贡献希望增长两位数,一季度完成情况来看已完成24%的销售目标。

肠外营养在销品种达到了9个,三腔袋贡献较大,其中腔袋21年样本医院市场同比增长30%,科伦同比增长76%,份额从26%提升到了35%,核心品种份额不断提升,同时公司深耕输液市场二十多年,渠道较为下沉,县域级未涵盖在样本数据中,预计实际份额在40%左右,仅次于费卡。

公司通过新品不断推广上市,今年有信心冲击市场第一。多特受集采影响有所降价,今年将重点针对相对缺乏专业临床配置条件的下线医疗机构实现广覆盖,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另外小规格高端中长链三腔袋会作为重点产品全力启动国家医保谈判工作。

麻醉镇痛领域在销品种4个其中帕瑞昔布21年受集采影响相对比较大有所下降,目前贡献最大的是第四批集采中选的丙泊酚中长链注射液,份额仅次于费卡,22年的目标是增长60%;此外舒更预计今年能够获批上市,作为肌松拮抗剂在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公司通过自营+招商结合抢占市场,并积极参与国家集采工作。

中枢神经领域在销品种3个,同比增长36%,其中百洛特(草艾)发货同比增长41%,发货超过6000万盒,份额保持在48%,喜太乐(氢溴酸西酞普兰)与在15个省份取得中选资格,与百洛特构建了区域互补,基本形成了国内抗抑郁市场的全覆盖。集采对销售额有些影响,胆公司会通过销售政策和资源调整尽量保证不影响利润端。

男科产品在销品种2项,通过多渠道组合营销在产品上市第二年销售额实现超过5亿元,今年上半年预计会有新产品西地那非口崩片上市,希望今年销售金额也能够在去年基础上有一个较快的增长。

营销中心介绍:

科伦营销中心的成立见证了公司从营销2.0升级到了3.0版本在结合传统业务的模型的基础上在新的形势发展下新增了符合未来发展的板块。从去年工作来看一是开放了平台,二是优化了多部门营销板块,新增或优化了几大特色部门,包括成立了数字营销部,强化了OTC及第三终端事业部,成立了业务拓展部(上下游全链条拓展,CDMO等),成立了KA战略部,同时孵化了四个项目小组(分别针对中成药、兽药、器械以及县域市场)。

CDMO去年共拓展了372个项目,CRO22项,C(D)MO307项,原料药21项持证人转让22项,35个项目签订了合同项目金额2.9亿。

数字营销部是未来科伦发展的亮点之一,去年阿里、京东给了科伦比较高的评价,今年在男科、大健康、慢病等领域都有比较多的布局和发展潜力。

科伦营销中心三大核心任务,一是细化管理深化改革,二是打开合作纵深,三是多元化业务类型。

川宁介绍:

IPO方面,目前审核处于顺利推进状态,所有中介机构会在4月份进厂,对Q1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后续会更新申报材料,预计二季度内完成;

经营方面,去年利润1个多亿,主要是去年Q4伊犁当地疫情较为严重,生产停滞但费用端没有停止,货物没有及时运出,导致Q4川宁出现了亏损,今年来看价格端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且川宁处于满产满销的状态,Q1环比、同比均呈现了较好的增长,全年来看增长来源一是通过适当手段锁定价格;

二是通过技改和产品引入保证产品线以及产能的饱和运转,包括子公司瑾禾生物(政策调整后能够开始进行农作物加工,一些成熟的产品能够开始陆续生产预计能够贡献几千万利润),三是加强外部合作,一方面希望川宁成为国内合成生物学的平台,目前有和2-3家公司就3-5项项目在商谈,另一方面川宁上海药物研究院多个项目在推进中,已经完成了一个项目的小试,预计5月能够中试完成并交付给川宁,希望今年川宁利润能够大幅上一个台阶。

Q&A:

Q:公司硏发人员减少的原因以及考量王院长职位调整后公司硏发的框架和思路?

在团队方面,公司自去年下半年启动了改革,主要是为了提升研发效率同时建立更民主开放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一方面,在统计研发人员数量口径上有些不科学之前把在研究院工作的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的人员也计入了,这部分人员比例比较庞大,对此进行了精简和优化;另一方面,对研发优势领域进行了再聚焦,进行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方针;三是在仿制药方面对天津和苏州研究院进行了合并,保留了苏州分院,进一步提升效率,对天津分院的固定资产也做了一些处置;四是创新药方面在原来设置在美国的新泽西分院实验室部分也做了一些调整。

但同时对于核心岗位以及相关人员还是在持续吸纳和引进,包括去年新加入的CSO、CMO等。

在核心高管团队方面,由于疫情原因以及王院长个人身体原因,对王院长的工作做了适当调整,但他目前仍然是博泰的董事和战委会委员,并将履行相应的职责,博泰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创新硏发体系,职责调整对博泰的研发工作不会产生任何的不利影响。去年公司引入了谭向阳博士和金

小平博士分别是研发和临床的总负责人,再加上战略和管线委员会冯毅院长一起,整个研发管理团队形成了比较民主有效的临床机制。

Q:公司与MSD合作的具体情况?

博泰和上市公司目前无法公开合作靶点和研发具体合作内容,这次年报公告的内容也是征得MSD同意后公开的,若后续收到费用或有进一步进展将会在一季报、半年报等定期报告中陆续进行公告,细节不太方便披露。

Q:输液板块毛利率在20年疫情后恢复一般的原因?

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销量增加,21年同比增加4亿瓶袋,带来毛利增加4个多亿;二是平均销售价格每瓶下降6-7分,对应毛利下降约2亿左右;三是产量增加带来跡下降约每瓶2分左右,对应毛利约3500万。因此综合这三方面的因素造成输液端的毛利率略微下滑。

Q:公司如何看待广东联盟输液集采影响?

广东集采的规则和其他联盟相比其实更为合理,首先对市场有存量、覆盖率高的企业给予肯定二是淘汰率比较低;三是不以最低价为唯一标准,预计科伦对于广东市场的份额能够保持稳定并且有一些提升的潜力。从价格来看,A组是主流企业,竞争比较低,B组竞争稍微激烈,A组限价也比较合理,公司认为不会再出现更极端的全国最低价的出现。

Q:22年研发费用指引?

按目前预算来看,预计和21年基本持平(去年创新药占55%,仿制药约占45%)。

Q:几个仿制药大品种的销售预期?

丙泊酚预计今年增长60%以上;恩格列净、托法替布、白紫预计增幅在70-130%不等。

Q:第七批国家集采对公司的潜在影响?

从目录来看会有14个品种/18个规格参与集采,还有57个品种在CDE审评中,14个品种基本都是新获批/过评的品种,执行进度方面目前上海联采办还在确定时间预计到明年底国家能够潜在集采的品种能够基本上水落石出。另外这次目录中有一些肿瘤品种,也有望为公司后续肿瘤创新药销售推广奠定一些基础。

Q:DS82011062都在中国获批,云顶的TROP2也已申报上市,科伦ADC平台如何看待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全球化的竞争?科伦ADC的开发策略?

ADC是目前博泰研发的重点领域,166、264以及其他平台产品都根据目前的战略布局上稳步推进。公司认为一个产品能否在临床上得到持久认可还是要从安全性和有效性来综合判断,DS8201的数据的确比较亮眼。而从166来看,和8201的设计有所差异,166是高毒低DAR值linker更稳定,8201则是中毒高DAR值,166在HER2乳腺癌比较早能够看到疗效,患者2-3次给药后就能看到早期疗效,二是没有8201的间质性肺炎,血液毒性相对比较低,无三级以上血液系统不良事件发生,166可以说是HER2乳腺癌领域比较受研究者期待的具有差异性的产品。264是另一套毒素和linker,linker接头更稳定,采用高DAR值中毒性,从有效性和1062相比比较接近,且在安全性上不良反应较小,目前公司和监管沟通后已经启动了三期对照的注册研究。ADC领域国内两个产品已经进入比较领先的位置,同时拓展适应症也都在持续推进中,一些专用和联用的申请也获得了临床批准在稳步推进中。315(CLDN18.2)也已经开展临床研究,本月预计将会有首例入组。临床前围绕新的毒素、更好的偶联策略在布局,后续在科伦博泰的ADC平台会陆续看到更多进入临床的品种。

Q:264选择上III期临床而非关键II期的原因和考虑?

一般常识来说的确单臂的关键II期会比较快,和对照临床会快6-8个月,样本量也会减少。但是单臂的终点指标是ORR,要比较单臂和基础治疗的差异,以及该差异下监管要求的置信度下限和目标ORR的要求,且单臂临床未来还是要开展确证性临床研究如果对照要求的话重点指标是PFS,比较和基础疗法在PFS上的差异。公司通过评估分析自身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注册策略,决定用双臂RCT来做会更有把握度。

公司就关键II期与CDE做过沟通,CDE也同意开展,但因为关键II期完成后马上接着要做III期确证性临床,从资金投入、研发效率、入组病例数、临床终点指标等综合考虑觉得双臂RCT时间不会晚太多,但同时能够降低成本,获得完全批准的结果。

Q:基础输液方面目前科伦、石四药、辰欣三家合计市场份额,密闭式输液市场占比及提升节奏,以及行业整体需求的趋势?

三家都是独立自主经营,平时有所交流,目前从公开数据来看基础输液三家合计市场份额在70%左右。

在整个大环境下,总量的天花板被限定了,总量在疫情全面结束合理诊疗恢复后可能还有一些增量。

业内厂家为了行业健康发展都在提倡价格和价值回归会避免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集采的发生。

科伦在大输液的趋势一是密闭式对半开放式做结构调整,二是自身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例如通过内含药物提升等方式来稳定大容量注射剂对集团公司的销售利益保证。

Q:川宁今年毛利率预期?高毛项目(合成生物学等)的预期落地节点?

一季度整体经营状态已经基本恢复,就现有产品来看对川宁已经贡献了比较满意的利润。合作项目方面,目前川宁处于IPO审核关键阶段,具体项目如果进入实质性阶段将会在公开资料里进行呈现。

Q:各地疫情防控策略有收严趋势部分地区为了防止疫情外溢在物流方面有较大限制,对公司的潜在影响?

公司是多基地布局,配套运输基本能够完成,一般在当地除了生产基地还有物流基地,因此在一些城市能够取得通行证,但是在一些管控特别严格的城市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Q:创新药推广团队架构及准备?

公司的仿制药确实为创新药奠定一些基础,创新药销售具备更多的专业性、学术性等,公司也在做一些专业人员招募,在上海设立了营销中心,面向医药领域更多的人才。

公司在设立营销中心后也一直和博泰商讨,一是要发挥好科伦的存量资源,在渠道管理、医院关系等方面是有一些基础的,结合国家政策以及科伦的营销布局,创新药出来后营销布局会分为三个阶段,包括一是独立的渠道商务体系、政府准入体系以及医学市场体系;第二阶段是创新药成体系的时候,会和国内专业的队伍将进行深度合作;第三阶段随着科伦创新研发逐步的推进以及内外部资源结合,希望能够成为符合大形势下创新推广的专业化自营团队。

Q:创新药板块/博泰的资本化进程?

博泰在去年上半年完成了A轮融资现在也在进行B轮的一些讨论,对于前期上市中介机构已经进入开始推进工作后续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进展决定交表的时间。

Q:康复新液今年的销售预期?

去年康复新液在湖北带采中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对于今年在医院端、零售端以及电商端都有进一步的动作,预计今年还是能够实现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按原来执行时间预算目标增长20%)。

Q:今年公司创新药数据读出的计划及节点?

今年瞄发表计划主要以两款ADC为主,ASCO已经接受了166的数据申请,264计划在年底ESMO上投稿,数据已经进入三期有对照研究,之前拓展适应症的数据会在年底发表。国内CSCO学会也有专场。

Q:公司财务费用展望?

公司资产负债率目前下降到了55%,去年公司进一步加强融资管理,融资成本下降了8600万,22年可转债发行后利息支出方面会进一步降低,30亿中首年只有0.2%的利息,另一方面由于规则限制,在财务费用方面会按照市场价格计入,因此财务费用口径来看22相比21的降幅不会这么大。在发行后30亿资金短期会用于临时补流从而减少财务支出。从中长期来看,博泰B轮融资后有一部分资金能够用于归还上市公司财务资助;此外川宁上市成功后也会用于归还公司委贷资金。

Q:川宁主要品种目前的价格趋势?

硫红目前大概在490左右,7ACA在450左右,7ADCA在450左右,6APA在280左右,青霉素工业盐在160左右。

Q:转债原股东配售情况?

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及配偶)全额认购;上市公司董监高和主要股东也都是全额参与的。因此可以理解为公司的关联自然人均全额参与了配售。

Q:公司对全年各业务板块的大致经营目标?

输液板块:在目前疫情反复的态势下目标是稳中有升,通过等级医院开发使得结构能够持续优化调整,今年希望能够保持稳定。

仿制药及新药板块:去年增长28%,今年预期在不考虑集采增长40%,对利润端贡献希望在10%以上。

川宁:去年净利润1.12亿,历史最高水平6亿,剔除财务费用影响后4亿,希望今年能够维持在3亿以上。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