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上游商品涨价如何向下传导?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金证券,作者:艾熊峰

主要观点:

导言:上游商品价格齐升,中下游行业成本如何传导?

“新能源金属、传统能源、工业金属”等上游商品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市场聚焦其对中下游行业的影响。1)供需错配时间拉长,碳酸锂价格创新高,这对下游新能源车和储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上游价格高企会不会压缩终端利润,制约下游需求?2)俄乌局势等地缘政治对能源价格造成一定冲击,对于以油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工行业,成本压力有多大,价格传导是否顺畅?3)供需力量拉锯,铜和铝为代表的基本工业金属价格居高不下,如何影响家电、汽车等下游行业?

一、【电动车 陈传红】:恐“锂”预期已充分定价,产业链逐步传导消化

电池尚有0.2元/Wh左右成本需传导。目前碳酸锂超50万元/吨,底部起来价格涨幅7倍,以523三元正极为例,三元正极价格从去年底部的15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36.5万元/吨,涨幅超过140%;电解液价格从去年底部的4万元/吨涨至目前的11万元/吨,涨幅超过170%。综合下来,测算电池模组成本涨幅约40%(从0.8元/Wh上涨至1.15元/Wh);从终端看,电池模组价格累计涨幅约20%,涨价在0.2元/Wh左右,尚有0.2元/Wh左右成本未传导至下游,即电池环节需要再涨价约20%才能顺利传导。我们预计,22年二季度开始,中下游各环节围绕成本传导博弈会加剧。

负极价格涨价弹性较小,整体对电池成本影响不大。当前负极价格在4万元/吨附近,我们分别假设负极价格上涨至4.5万元/吨、5万元/吨,测算可得对三元电池成本影响分别上涨不到1%、上涨1.5%左右;对LFP电池成本影响分别上涨1.5%、上涨3%。

二、【家电 谢丽媛】:原材料涨价如何传导

大宗原材料占白电成本在50%以上。我们拆分空冰洗及油烟机四类大家电的成本,若将成本进行二次拆分(将压缩机、电机等还原到四类大宗材料),可以看到空冰洗大宗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均在50%以上,油烟机接近50%。

敏感性分析:假设未来原材料大幅上涨+终端需求疲软价格无法提升(悲观情形),则空冰洗厨毛利率比21Q3分别-4.4、-5.4、-5.0、-2.5pct;若未来原材料与21Q2持平+价格小幅提升(中性情形),则空冰洗厨毛利率比21Q3分别+2.9、+3.0、+3.0、+1.9pct;若未来原材料较21Q2明显下降+价格小幅提升(乐性情形),则空冰洗厨毛利率比21Q3分别+7.2、+8.2、+7.8、+4.3pct。(考虑到当下消费疲软,基于谨慎性原则,乐观情形下假设价格仅提升4%)

三、【基础化工 陈屹】:聚焦成本优势和需求的确定性强的细分产品

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具有价差扩大的基础,有望受益于原料价格上行。大宗产品生产过程中,在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成本是相关企业竞争的关键,产品的价差表现也是相关产品周期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原油持续性上行的过程中,正常状态下,成本提升先期或是压缩产品价差,或者是直接提升产品价格,在持续的成本带动下,都将推动整体产品的价格上行,因而有替代的原料工艺或者具有原料性价比的产品将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伴随原油价格的提升,相关工艺或者相关产品的价差有放大的空间,因而将最终受益,比如煤化工的相关产品。

需求的确定性强,能够进行价格传导的产品具有抗风险能力。若产品受益于刚性需求的支撑或者相关政策的刺激带来的需求提升,那么成本的上行将有较大可能向下游传导,一方面成本能够转嫁则能够较好的保证盈利;另一方面需求的相对刚性则能更好的抵御风险,且价格承受能力较强。因而建议关注需求偏刚性的农化板块(化肥、农药等)和预期政策支撑相关需求的上游材料板块,比如建筑建材领域的部分产品、新能源上游的部分产品等。

正文:

一、上游商品价格齐升:新能源金属、传统能源、工业金属

1.1 供需错配时间拉长,碳酸锂价格创新高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持续快速增长,锂作为动力电池核心的上游资源品,碳酸锂在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价格迎来持续上行。与此同时,锂电产业链中游材料扩产周期平均在 1-2 年,锂电池扩产周期平均在 0.5-1年,而上游锂矿扩产周期平均 3-5 年,供需错配时间拉长。矿山开发周期长,上游开支没有跟上中下游资本开支,供需错配时间拉长,供不应求造成价格迅速攀升。

锂价持续创新高对下游新能源车和储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上游价格高企会不会压缩终端利润,制约下游需求,我们将在后文进一步分析。

1.2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大,油价攀升

俄乌局势升级,能源等商品价格是否会持续上行。俄乌局势升级下未来油价走势如何?从供需角度来看,当前影响油价的核心因子在于供给端,其中核心的边际影响因素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OPEC+增产力度(包括俄罗斯的供应受制裁和区域战争的影响);2)伊核谈判进展带来的伊朗原油出口恢复;3)美国页岩油扩产情况。

前两个方面取决于国际政治因素,而第三个方面中美国页岩油扩产情况从美国五大页岩油公司2022年资本开支计划可以看出,在油价高企过程中均普遍提高今年资本开支计划,其中整体资本开支增速达23%。去年页岩油产量超预期下行,当前随着油价上涨,美国页岩油公司现金流充沛,资本开支有充足的现金流支撑,今年美国页岩油增产存在超预期的可能。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高品位资产的消耗,越往后期其新打井的品位持续走低是难以避免的,这将大概率导致新增资本开支需要首先对冲资产品位下滑带来的影响,在资本开支增幅显著大于品位下滑幅度之前,页岩油气潜在增量可能低于预期。

总体而言,当前能源价格信号相对紊乱,高油价对中下游产业的影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以油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工行业,成本压力有多大,价格传导是否顺畅,我们将在后文进一步分析。

1.3 供需力量拉锯,工业金属价格高企

近期铜和铝为代表的基本工业金属价格居高不下。以铜为例,根据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的数据,2021年底全球铜矿产能利用率为 83.2%,离疫情前85%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但精炼铜库存整体处在历史相对低位。产能利用率不高,但库存处在低位,实际上反映的是铜仍受到供需两端的拉锯战影响。一方面需求逐步恢复,另一方面供给也存在较大扩张空间。当前铜铝等工业金属处在高位,如何影响家电、汽车等下游行业,我们将在下面展开讨论。

二、电动车:恐“锂”预期已充分定价,产业链逐步传导消化

2.1 原材料涨价对电池的影响:恐“锂”预期已较充分定价,3-5月产业链将逐步传导消化

电池:仍有20%成本需传导,恐锂预期已充分定价

电池尚有0.2元/Wh左右成本需传导。目前碳酸锂超50万元/吨,底部起来价格涨幅7倍,以523三元正极为例,三元正极价格从去年底部的15万元/吨上涨至目前的36.5万元/吨,涨幅超过140%;电解液价格从去年底部的4万元/吨涨至目前的11万元/吨,涨幅超过170%。综合下来,测算电池模组成本涨幅约40%(从0.8元/Wh上涨至1.15元/Wh);从终端看,电池模组价格累计涨幅约20%,涨价在0.2元/Wh左右,尚有0.2元/Wh左右成本未传导至下游,即电池环节需要再涨价约20%才能顺利传导。我们预计,22年二季度开始,中下游各环节围绕成本传导博弈会加剧。

产业链对碳酸锂消化已到30万元级别,50万元碳酸锂价格未来3-5月将逐步消化,市场的恐锂预期已经充分定价。

1)碳酸锂:根据我们的测算,当前锂电池成本已传导0.2元/Wh左右,对应30万元碳酸锂价格已消化,三元、LFP电池毛利率分别在10%-20%左右,目前尚有20万元碳酸锂价格需要传导。我们假设碳酸锂价格上涨至80万元/吨,测算可得对电池毛利率影响为12%-18%。根据我们的测算,当电池价格涨幅上涨至40%时,电池毛利率已基本恢复至原材料上涨前水平;我们认为,50万元碳酸锂价格未来3-5月将逐步消化,市场的恐锂预期已经充分定价。

2)硫酸镍:当前硫酸镍价格在5万元/吨附近,我们分别假设硫酸镍价格变化至3万元/吨、7万元/吨,测算可得对电池毛利率影响分别上涨5%-8%、下降4%-7%;硫酸镍价格对LFP电池成本无影响。

负极:原材料成本传导进行时,受原油价格影响较小

针状焦&石油焦价格上涨由供需&原料共同支撑。在人造石墨整个工序的成本中,焦类原料和石墨化工序占据较大比例,分别约为44%、50%人造石墨负极原材料采用针状焦、石油焦和沥青。石油焦原材料为石油,针状焦主要使用煤系针状焦,原材料为煤焦油。受国际原油推涨影响,石油焦国内供应减少,库存低位,下游需求旺盛,造成价格上涨,2021年9月以来,石油焦价格从2736元/吨涨至目前的3974元/吨,涨幅约45%。煤系针状焦一方面原料价格高位运行,成本面高企;另一方面下游负极材料和石墨电极开工增加,订单不减,需求面良好,影响其价格上涨,2021年9月以来从8500元/吨涨至目前的10000元/吨,涨幅超17%。

负极价格涨价弹性较小,整体对电池成本影响不大。当前负极价格在4万元/吨附近,我们分别假设负极价格上涨至4.5万元/吨、5万元/吨,测算可得对三元电池成本影响分别上涨不到1%、上涨1.5%左右;对LFP电池成本影响分别上涨1.5%、上涨3%。

电池结构件:铝价上涨影响较小,电池成本增加约30-37元/kWh

铝价等对结构件影响较大。2021年6月以来,铝价从1.84万元/吨涨至2.19万元/吨,涨幅超15%。铝价是电池结构件、底盘件等核心原材料成本,由于零部件基本按照季度传导,铝价上涨会带来部分环节盈利压力。根据我们的测算,当前价格下,铝价预计对结构件公司毛利率造成5%左右影响,对应电池成本影响在30-37元/kWh。目前零部件企业有一定铝库存应对涨价,若价格上涨呈“尖峰状”,对整个22q1影响有限;若铝价持续走高,我们预计对零部件企业盈利影响在22q2将逐步扩大。

下游需求:涨价对汽车销量有干扰,但是影响并不属于严重性质

通过覆盘70年代石油危机可知,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的汽车价格上涨并未对终端销量带来实质性的严重影响。据乘联会数据,2月,我国批/零售销量分别31.7/27.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9.1%/180.5%,环比分别变化为-24.1%/-22.6%,环比降幅要小于历年2月的走势。受到涨价影响,1月下旬市场订单表现疲软,但2月表现出明显回暖。我们预计,此轮电池材料成本上涨会对需求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汽车消费更多跟居民收入趋势呈正向关系。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在1000万辆以上,全球锂电池需求有望达700GWh。此外,由于汽车售价价格带宽,我们认为成本上涨会产生较为显著的替代效应,2022年以锂电池、整车等为代表的电动车中下游环节洗牌将加速。

2.2 原材料涨价对汽零的影响:铝价每涨10%侵蚀轻量化公司3%的净利率

汽车零部件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较高,典型的如汽车电子公司材料成本占比约80%-90%,其中大部分是电子元器件;轻量化公司材料成本约占50%左右,其中大部分是铝、钢铁、塑料、橡胶等原材料。

芯片等电子元器件或将继续涨价。我们从产业链了解到,四季度可能看到汽车芯片有效缓解,而部分模拟芯片短缺可能持续到2024年。据台湾媒体Digitimes援引IC设计公司的消息爆料称,台积电计划将其8英寸晶圆代工服务的价格提高10%至20%,新价格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生效。台积电也于去年四季度全线涨价,其中12nm以下先进制程涨价约10%,12nm以上成熟型制程调涨约20%。假设汽车电子公司电子元器件占营业成本的比重50%,毛利率按照25%测算,电子元器件每涨10%对净利率的影响在3.8个百分点。

轻量化公司铝价每涨10%,侵蚀约3%的净利率。今年以来A00铝锭价格上涨19%,假设维持当前价格,Q1平均价格比Q4和Q3分别上涨10%和8%,比2021年均价上涨17%。文灿、旭升、爱柯迪等公司铝占营业成本的40%左右,若按照25%的毛利率、则铝价每涨10%,对应净利率影响在3个百分点。文灿、旭升、爱柯迪21Q3的净利率-0.5%/15%/10.7%,铝价进一步上行将对净利润侵蚀较多。

2.3 油价上涨对汽车使用成本的影响:油价上涨,电动车经济性进一步凸显

油价上涨,电动车经济性进一步凸显。在油价上涨的同时,电动车的价格也出现上涨,我们测算油车使用成本增加和电车购置成本上涨给消费者带来的使用成本的影响。

国内:若汽油价格完全顺价,电车成本优势凸显。ICE布油2022年以来价格上涨30%,2021年8月以来涨价42%,同期国内92号汽油价格从6.82元上涨至8.05元,上涨18%,年使用成本增加1347元;同时,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同期价格上涨1万元,按照10年使用周期测算,则电车涨价每年新增的平均成本为1000元,差异并不明显。但假如国内汽油价格完全传导,92号汽油涨价至9.68元,则油车每年新增成本增加至3137元,电车的使用成本的性价比凸显,提升消费者购买电车的意愿。

美国:油车使用成本增加36%,电车成本优势明显。美国当前汽油油价6.0美元/加仑,比21年提升36%,油车年使用成本增加696美元;同期特斯拉model 3上涨4650美元,按照10年使用周期测算,则电车涨价每年新增的平均成本为465美元,相比电车的使用成本性价比显著。

德国:电价大增,电车使用成本优势反而下降。德国当前汽油油价2.0欧元/L,比21年提升19%,油车年使用成本增加279欧元;同期特斯拉model 3没有涨价,但德国电价同比增加75%(从0.18欧元/kWh提升至0.32欧元/kWh),电车的使用成本反而每年增加308欧元。

2.4 整车涨价对销量的影响:价格上涨后终端需求依然坚挺

市场普遍担心碳酸锂等成本上涨会对需求产生冲击,但无论周度高频数据,还是草根调研显示,目前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基本恢复到1月或12月水平,尤其是插混类车型。即便涨价相当多一点的纯电车型,因消费者目前有后续还会涨价的预期,目前终端需求依然坚挺,等车周期普遍在2-3个月。

三、家电:原材料涨价如何传导

3.1 本轮原材料涨价梳理

本轮家电大宗原材料上行为08年以来第三轮上行周期,增速高峰或已过去。2008年以来家电主要大宗原材料铜、铝、钢和塑料共经历三轮周期:1)19Q1-15Q4:上行期为09Q1-11Q1(9个季度),此后19个季度为缓慢的下行期。2)16Q1-20Q2:上行期为16Q1-17Q4(8个季度),此后10个季度为为下星期。3)20Q3至今:目前仍处于上行期。同比来看,前两轮周期中均有增速高峰(10Q1和17Q1),均出现在周期第五个季度。本轮周期中21Q2价格增速达到高峰,此后除铝近期增速回升外,其他增速处于下滑趋势。

目前原材料水位:历史高位,相对本轮启动时低点(20Q2)大幅上涨。22Q1(截至3月11日)铜、铝、钢材现货均价分别为9934美元/吨、3224美元/吨、8954元/吨,相较20Q2已分别+85%、+115%、+40%,钢材+35%,均处于历史高位。

家电主要整机厂商企业毛利率表现:总体20Q4起压力渐显;板块有分化,白电相对稳定,小家电中厨房小家电受冲击最明显;同板块中龙头韧性更强。

白电:板块内部表现分化。海尔作为冰洗龙头享受升级红利,叠加空调业务回暖及卡奥斯业务剥离,毛利率同比提升;美的主要源于空调毛利率下滑明显,带动拖累整体毛利率,此外亦和t+3模式有关;格力21H1受疫情影响大基数较低,Q3压力显现;海信家电受原材料影响程度高于其他三家。

小家电:厨小龙头20Q4起毛利率下滑,与原材料涨幅时滞在一个季度左右,苏泊尔和九阳表现较为稳定;成长类小家电(清洁、投影、按摩)受益新品升级,带动毛利率提升,21Q3起原材料压力凸显,开始下滑的时间晚于厨小。

厨电:原材料压力21Q3全面显现。厨电企业整体有2-3季度的原材料库存,原材料传递至报表端时滞较长。火星人毛利率下滑亦有会计准则调整的影响,老板电器则在20Q3毛利率基数偏高。总体来看龙头消化原材料上涨的能力明显更强。

提价上看,所有品类21Q1起明显加速提价,与原材料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幅度上看,白电和厨电幅度最大,21Q1-Q4平均每季度提价幅度在10%左右。小家电中的传统品类电饭煲和压力锅标品属性较强,更换周期较长,提价幅度在5%以下。集成灶和扫地机(属吸尘器品类)作为新兴品类则依靠功能升级推动提价。22Q1起多数品类提价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亦和消费环境疲软、以及疫情反复有关。

空调涨价持续,短期无需担忧价格战重启。空调相较冰洗产品标准化程度更高,原材料占成本比重更高,叠加19-20年度价格战暂时阻止的价格的上行。我们判断本轮空调提价将持续进行,近期新一轮调价函陆续发出。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除空调外,冰洗亦开始全渠道提价,支撑盈利空间。

3.2 本次涨价影响测算分析测算

家电各品类成本占比拆分

大宗原材料占白电成本在50%以上。我们拆分空冰洗及油烟机四类大家电的成本,若将成本进行二次拆分(将压缩机、电机等还原到四类大宗材料),可以看到空冰洗大宗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均在50%以上,油烟机接近50%。

大家电敏感性分析测算

本节回答两个问题:

1)当前时点(22Q1)的原材料环境下,四类大家电毛利率在不同的提价幅度下,同比如何变动?

2)未来原材料在不同的波动幅度,和提价幅度下,毛利率如何变化?

假设条件如下:

1)四种大宗材料价格发生变动,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折旧等除四种大宗原材料外的成本不发生变动;

2)采用主要上市公司21Q3各品类毛利率的算数平均数作为四种大家电的毛利率基准。假设原材料传递至报表端时滞为1个季度,因此原材料价格以21Q2为基准;

3)压缩机、电机等核心部件成本已还原至四种大宗原材料;

4)大宗原材料下行周期尚未到来,因此不考虑降价的情况,假设价格的变动为0%、+4%、+8%三档。

可以看到,假设未来原材料大幅上涨+终端需求疲软价格无法提升(悲观情形),则空冰洗厨毛利率比21Q3分别-4.4、-5.4、-5.0、-2.5pct;若未来原材料与21Q2持平+价格小幅提升(中性情形),则空冰洗厨毛利率比21Q3分别+2.9、+3.0、+3.0、+1.9pct;若未来原材料较21Q2明显下降+价格小幅提升(乐性情形),则空冰洗厨毛利率比21Q3分别+7.2、+8.2、+7.8、+4.3pct。(考虑到当下消费疲软,基于谨慎性原则,乐观情形下假设价格仅提升4%)

四、基础化工:聚焦成本优势和需求的确定性强的细分产品

4.1 原油价格再次急速上行,是否会复刻历史?

俄乌冲突导致油价急涨,市场担心油价上行影响化工品成本。俄罗斯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供给国,其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球的12%、17%。本次俄乌冲突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暴涨,2月24日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从99美元/桶涨至113美元/桶,期间一度接近130美元/桶。由于原油是大宗品最上游的原材料,市场会担心本轮油价的急涨对下游材料的成本的影响,俄乌冲突以来,化工品板块的股价表现也一定程度印证了这一点,上游的油气油服板块表现较优,与原油相关的下游板块如膜材料、聚氨酯、炼化等表现较弱。为了考察在油价上涨期间不同化工品对油价的敏感性和传导能力,我们回溯了2000年以来历次油价大幅上涨期间不同化工品板块的价格和股价变动情况。

2000年以来油价历经4轮上行时期,需求拉动下化工板块表现较优。通过回溯2000年以来的油价变现,我们划分出了4轮油价上行时期,分别是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和2020年4月至今。油价变动的成因复杂,这里我们从与下游化工品最相关的供需维度简要阐述下4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第一轮油价上涨主要受需求端的推动,期间世界经济依然保持了5%以上的增速,尤其是欧洲、中国、印度等国需求快速增长拉动原油需求增长,而供给端则保持相对稳定,世界原油产量自2005年起便几无增长。在需求的拉动下,我国化工品板块整体表现优异。

第二轮油价上涨主要源于08年金融危机后原油需求的快速修复,期间全球主要国家均采取宽松的货币或财政政策,世界GDP实际增速从2009年的0.01%迅速回升至2010年的5.43%,在供给端OPEC在2008年下半年也做出累计减产370万桶/日的举措,加剧了供需紧张状态。在需求修复的背景下,我国化工品板块依然维持较高的收益率。

第三轮油价上涨主要受供给端OPEC+减产的影响,OPEC+自2017年起开始执行减产计划,同时需求端也有各国自2015年起陆续开启的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影响,油价再次步入上行周期。国内2016年起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在本轮油价上涨前期支撑了化工品价格,带动化工板块实现,然而随着我国化工企业开启新一轮扩产规划,化工品价格呈现下行趋势,下游价格与油价的背离也使得本轮后期化工板块整体表现较差。

第四轮油价上涨主要受疫情以来的供给收缩和需求修复的影响,而当前的油价暴涨则主要受俄乌冲突的短期影响。2020年初爆发疫情以后原油需求大幅下跌,OPEC+和美国页岩油均大幅减产,并在随后需求逐步复苏的过程中保持了相当克制的供给恢复节奏,同时受疫情影响,全球大宗品供应链出现严重扰动,诸多下游化工品价格在此期间涨幅远超原油,国内化工企业迎来量价齐升的历史性行情,带动化工板块步入一轮较长的牛市。

通过上述分析的可以发现,化工板块的股价表现受到原油供需与自身供需的双重影响,需求拉动下的原油价格上涨能较好地传导至化工品板块,而化工品自身供给的扰动则会对油价上涨形成负反馈,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板块的化工品进行分类讨论,以期找寻出油价上行背景下有投资机会的化工品种。

4.2 多数化工板块同原油走势具有相关性

原油对于化工板块的股价走势呈现较大影响。作为部分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或者能源,原油的价格上行带动了多数化工产品表现较强的联动特性,在细分的化工板块的股票表现上也具有一定的显现。根据前文将原油价格呈现明显的上行趋势的三个阶段以及此次原油价格上行的前期进行各个细分板块的表现汇总,整体来看,在过去的四阶段原油价格大幅上行的过程中,国内整体沪深300整体都有正向表现,而在化工领域中,石油化工的表现方向也基本一致,而基础化工中,除第三阶段有负向表现外,其他阶段的整体表现出更高的变化幅度。

我国特殊的能源结构使得基础化工的表现兼受煤、油价格的双重影响。相比全球主要的能源结构不同,我国属于典型的“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格局,因而我国的能源大宗商品在多数情况下受到全球原油价格的影响,基本处于同步波动,然而在国内煤炭出现明显的急剧变化过程中,能源整体价格表现会受到煤炭价格的影响相对明显,而在第三次的能源价格启动初期,我国煤炭价格由于供给侧的改革表现为明显的价格上行,带动了我国能源大宗商品的价格短期脱离全球原油价格的影响,形成明显的加速上行,同样的情况在2021年也有明显显现。

相比于原油价格的变化,我国的基础化工板块表现跟随我国整体能源大宗商品的表现更为明显,基础化工兼受原油及煤炭价格表现在两大能源表现一致的情况下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弹性变化,而在变动阶段差异的过程中将有一定的分化。

在能源价格变动前期,整体板块表现更为积极,在具有一定的价格基础上的进一步价格抬升,股市表现则相对分化。根据原油价格变动过程的阶段,我们以原油价格中间涨幅稍有缓解为节点,将原油价格上行区间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而根据细分的板块表现看,在原油价格上行的前期,股票板块整体走势方向基本一致,表现更为积极,但在原油价格进一步上行,且有逐步超过长期的中枢价格形成价格高位的过程中,整体的股票板块的表现相对消极。经历了前期的能源价格的阶段性的提升,在终端产品的原料及能源成本上逐步有所体现,对终端的需求将产生影响,因而对于不同细分行业盈利产生差异化表现,不同领域的更风险能力出现分化,板块的整体表现也呈现差异。

多数细分板块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涉及到细分领域中,我国的在化工原料、化学制品、化学纤维、橡胶以及农化制品等领域跟随原油或者说能源价格表现更为明显,非金属材料领域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多数化工细分板块受到原油价格变动的前段,呈现更多的正向变化;而在后期负向变动的板块相对更多。在多数情况下,原油价格由极低位置开始启动上行周期,除了供给端的影响外,多数情况下需求端都有相对更为积极的变化,在需求的支撑以及原油价格的双重提振下,整体板块表现幅度更大,方向更为统一;而在涨价后期,除2009年的原油上行为,多数板块表现的和原油价格呈现负向关联。而2009年,在前期4万亿政策推动下,国内GDP增速明显提升,不变价GDP在油价上行后期仍然处于上行周期,需求的实际支撑暂未受到成本的抑制,因而整体化工各细分板块表现较为良好,除此之外,多数化工产品在原油价格上行的后期,整体的表现相对消极。

在细分行业中,煤化工整体表现极为突出,替代逻辑顺畅。在细分行业中煤化工整体表现极为突出,四段时期,整体表现都极为突出,相应的在我国以煤作为核心工艺的氮肥行业表现趋势一致。原油价格提升,煤油价格比下行,煤的相对优势更为凸显,因而以煤作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一方面可以享受原油价格大幅提升带来的产品价格的上行,另一方面原材料的相对优势可以比较明显的体现在产品成本优势中,因而伴随原油价格上行,价差的放大或者影响较小,有利于相应的板块公司相对收益或者具有低于风险的相对优势。

4.3 关注有相对成本优势或能进行成本传导的细分产品

塑料类产品表现相对稳定的成本推动,化纤产品相对弹性较好,建材相关的产品受到政策支撑表现相对稳健。化工产品种类相对多样,我们筛选了全球规模体量接近500万吨及以上的大宗化工产品的价格进行了分析,其中可以明显看到塑料相关的产品原料主要来自于原油,因而在原油价格波动过程中,产品价格基本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成本推动效应,而化纤产品在不同阶段略有差异,但相对弹性表现更为突出,而和建筑建材相关的化工产品比如钛白粉、纯碱、涂料原料等整体表现相对稳健,也主要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推动。而跳出产品下游板块来看,整体煤油联通的产品弹性相对较好,比如乙二醇、己内酰胺、己二酸、正丁醇等等。

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具有价差扩大的基础,有望受益于原料价格上行。大宗产品生产过程中,在规模不变的条件下,成本是相关企业竞争的关键,产品的价差表现也是相关产品周期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原油持续性上行的过程中,正常状态下,成本提升先期或是压缩产品价差,或者是直接提升产品价格,在持续的成本带动下,都将推动整体产品的价格上行,因而有替代的原料工艺或者具有原料性价比的产品将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伴随原油价格的提升,相关工艺或者相关产品的价差有放大的空间,因而将最终受益,比如煤化工的相关产品:合成氨(全球气头工艺,我国煤头工艺)、烯烃(油头定价,煤头工艺相对收益)、乙二醇(油头定价,煤头工艺相对收益),甲醇(煤制烯烃工艺开工反向影响甲醇需求)等。

需求的确定性强,能够进行价格传导的产品具有抗风险能力。若产品受益于刚性需求的支撑或者相关政策的刺激带来的需求提升,那么成本的上行将有较大可能向下游传导,一方面成本能够转嫁则能够较好的保证盈利;另一方面需求的相对刚性则能更好的抵御风险,且价格承受能力较强。因而建议关注需求偏刚性的农化板块(化肥、农药等)和预期政策支撑相关需求的上游材料板块,比如建筑建材领域的部分产品、新能源上游的部分产品等。

风险提示:商品涨价较大的不确定性(受到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风险影响)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稳增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海外经济下行); 海外黑天鹅事件(地缘政治风险)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