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修炼投资的水晶球,作者:徐驰、姜楠宇
投资要点
我们在1月26日报吿《关注2022潜在“黑天鹅”:新一轮国内疫情,投资组合该如何应对?》中提到,我国或面临比2021下半年Delta传播时更加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为了应对疫情这一今年最大的“黑天鹅”,组合当中应拿出一部分仓位配置上述疫情防控方向,以“攻守兼备”。当前按我们此前预测如期演绎,我们依旧认为,疫情或是今年最需要关注的潜在风险,国内疫情防控短期或仍难以松懈。
一、第一个预期差:疫情的利空因素,市场是否已经充分反应?
我们认为本轮疫情或刚刚开始,尚未达到高潮。自今年1月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与实施群体免疫最坏时点已过的全球疫情不同,伴随奥秘克戎传染性是德尔塔的10倍以上,以及国内防控体系已趋于极限下,今年国内疫情将超预期。近期在奥密克戎变异株肆虐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近一周(3/6-3/12)本土(不含港澳台)新增确诊病例4598例,较2月下旬(2/14-2/20)跳升5.5倍,主要集中在吉林、山东、广东、上海等地。3月12日单日本土新增确诊+无症状1807+1315例,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幅超过此前Beta、Delta毒株确诊病例数峰值。
二、第二个预期差:防疫政策是否会转为放松?
我们认为“动态清零”政策不会放弃。我国采取的“动态清零”政策,本质上取决于疫情防控能力与病毒传播能力之间的博弈。
1、我国疫情防控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在3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采取果断措施,尽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考虑到我国老龄化率较高,人均医疗资源较发达国家偏低,且我国加强针接种率38.4%相对较低(截止2月25日),一旦放开疫情管控,可能引发老年人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心态恐慌。
2、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的传播速度“超预期”,“外防输入”压力仍大。据CNBC及香港一项研究,Delta毒株的传染力比Alpha毒株高60%,而Omicron在空气中的自我复制速度更比Delta变体快70倍。近一周全球新增确诊人数反弹,多国采取重新开放举措,全球人员流动增加,外防输入仍面临挑战。
3、我们认为后续可能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可关注需求催化下,疫情相关的特效药、抗原检测、疫苗、呼吸机等赛道投资机会。灭活疫苗对预防症状、死亡有一定的保护率。对于重点保护人群,通过加强针,特别是mRNA疫苗加强针,可以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
三、对整体经济有何影响?
短期,疫情反复下,消费复苏趋弱,假设未来采取更强的疫情防控措施,今年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也或弱化。但是从中期来看,或将引导政策面加大稳增长支持力度,届时市场或是趋势反转的时候。2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低于预期,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偏弱。近期政策表态“稳增长”的态度明显,关注本月15号央行是否会进行新一轮降息或出台其他宽松的政策措施。
四、关注哪些投资机会?
国内疫情多地散发,叠加地缘冲突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低估值蓝筹的投资机会仍为市场最稳健的主线。就具体配置而言,医药防疫物品中,关注检测、口服药两条主线;疫情反复,关注疫苗投资机会:
1) 检测:新冠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发布,新冠抗原检测产品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增长,重点关注IVD检测标的,以及相关试剂、耗材上游等;此外考虑到自检需求提高,零售药店有望持续受益。
2) 口服药:美国已经EUA辉瑞(PAXLOVID)、默沙东(Molnupiravir)两款小分子口服药物;国内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III期临床,多款早期临床阶段小分子药物在研,君实生物VV116海外已获批,前沿生物美国I期临床正在进行。重点关注进度靠前的国内研发创新企业、海外大药企创新药CDMO产业链以及仿制药产业链。
3) 疫苗:疫情反复,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持续推进,建议关注疫苗板块投资机会。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疫苗仍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此外,国家衞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考虑到新冠疫情流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建议关注新冠疫苗相关开发企业。
风险提示事件:疫情防控不及预期、病毒变异和传播能力超预期、历史数据代表性有限。
正文
我们此前在1月26日报吿《关注2022潜在“黑天鹅”:新一轮国内疫情,投资组合该如何应对?》中提到,21年下半年Delta变异病毒传播以来,我国出现了多起局部聚集性疫情,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德尔塔变异的传播能力或正影响着我国的防控体系。面对更高传播速度的Omicron毒株,我国或面临比2021下半年Delta传播时更加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当前我们依旧认为,疫情或是今年最需要关注的潜在风险,国内疫情防控短期或仍难以松懈。
我们认为本轮疫情或刚刚开始,尚未达到高潮。自今年1月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与实施群体免疫最坏时点已过的全球疫情不同,伴随奥秘克戎传染性是德尔塔的10倍以上,以及国内防控体系已趋于极限下,今年国内疫情将超预期。近期在奥密克戎变异株肆虐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近一周(3/6-3/12)本土(不含港澳台)新增确诊病例4598例,较2月下旬(2/14-2/20)跳升5.5倍,主要集中在吉林、山东、广东、上海等地。3月12日单日本土新增确诊+无症状1807+1315例,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幅超过此前Beta、Delta毒株确诊病例数峰值。
我国采取的“动态清零”政策,本质上取决于疫情防控能力与病毒传播能力之间的博弈。统计我国的疫情防控数据,2020年4月-2021年5月在英国Alpha和南非Beta变异毒株的传播中,我国除了极个别城市外,基本实现了“动态清零”的目标,防控体系成效显著。但21年下半年Delta变异病毒传播以来,我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征,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变异病毒的传播能力或冲击我国防控体系能力的上限。
1、我国疫情防控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在3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采取果断措施,尽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考虑到我国老龄化率较高,人均医疗资源较发达国家偏低,且我国加强针接种率38.4%相对较低(截止2月25日),一旦放开疫情管控,可能引发老年人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心态恐慌。
2、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的传播速度“超预期”,“外防输入”压力仍大。据CNBC及香港一项研究,Delta毒株的传染力比Alpha毒株高60%,而Omicron在空气中的自我复制速度更比Delta变体快70倍。近一周全球新增确诊人数反弹,多国采取重新开放举措,全球人员流动增加,外防输入仍面临挑战。
3、应对措施可能包括加大检测强度、建设更多社区隔离设施、收紧社交防疫政策、对易感人群加大疫苗接种力度等。香港疫情数据中,74%的死亡个案未接种疫苗,15%接种一剂,表明灭活疫苗对预防症状、死亡有一定的保护率。对于重点保护人群,通过加强针,特别是mRNA疫苗加强针,可以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
关注需求催化下,疫情相关的特效药、抗原检测、疫苗、呼吸机等赛道投资机会。
1、疫情反复下,消费复苏趋弱。除了防控限制引发的场景缺失拖累消费而外,疫情同样对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产生抑制,体现为疫情前居民收入和支出增速相当、疫后差距明显拉大。目前,消费修复是稳增长政策发力下的大势所趋,但在疫情尚未完全控制住的情况下,消费复苏趋弱。
2、假设未来采取更强的疫情防控措施,今年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也或弱化。过去两年,出口高景气是支撑我国经济韧性最重要的动能之一,但在全球各经济体逐渐适应“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2021年6月后,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已回到14%,这一疫情之前的水平。随着海外供应链或进入趋势性恢复,叠加我国人力成本的走高,出口增长或乏力且承压渐增。
3、消费及出口的疲软短期内会对经济下行构成更加严重压力,但是从中期来看,或将引导政策面加大稳增长支持力度,届时市场或是趋势反转的时候。2月受春节、疫情等因素影响,新增信贷、社融数据低于预期,2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2%(前值为10.5%),增量为1.19万亿,同比少增5315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历史首次单月增长为负,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偏弱。国内总需求仍面临下行冲击, 亟需落实稳消费和稳增长措施。从近期的政策表态上看,3月两会公布了今年GDP的目标增速为5.5%,政策“稳增长”的态度明显,市场对于后续会有更大力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出台持有较高的预期,关注本月15号央行是否会进行新一轮降息或出台其他宽松的政策措施。
国内疫情多地散发势头尚未遏制住,叠加地缘冲突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市场避险情绪急剧升温,低估值蓝筹的投资机会仍为市场最稳健的主线。如下细分仍值得关注:
1)检测:新冠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发布,新冠抗原检测产品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增长,重点关注IVD检测标的,以及相关试剂、耗材上游等;此外考虑到自检需求提高,零售药店有望持续受益。
2)口服药:美国已经EUA辉瑞(PAXLOVID)、默沙东(Molnupiravir)两款小分子口服药物;国内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III期临床,多款早期临床阶
段小分子药物在研,君实生物VV116海外已获批,前沿生物美国I期临床正在进行。重点关注进度靠前的国内研发创新企业、海外大药企创新药CDMO产业链以及仿制药产业链。
3)疫苗:疫情反复,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持续推进,建议关注疫苗板块投资机会。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疫情,疫苗仍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此外,国家衞生健康委已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考虑到新冠疫情流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建议关注新冠疫苗相关开发企业。
风险提示:疫情防控不及预期、病毒变异和传播能力超预期、历史数据代表性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