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领导:钟勇-董事长,董阳-联席首席执行官,由飞-首席财务官,曾勇-高级副总裁兼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董事长,李泽民-投资者关系和财务管理总监,邓江林-深圳中山院长,蒋颖爽-深圳中山财务总监
总结:
1.卫健委冻卵政策解读春节前国家卫健委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打击地下非法冻卵,有序规范地开放冻卵业务的问题进行答复,实际上关于开放冻卵的问题,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在最近几年的相关场合与环节中不断呼吁:首先,当前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除生活负担、焦虑等问题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婚育年龄的推迟,带来最直接的后果是不孕的上升。这个背景下,冻卵及辅助生殖的业务需求很高,但我国辅助生殖政策非常严格,现在明确只有夫妻双方有不育不孕的指征后才能进行辅助生殖业务,因此导致很多适龄女性错过婚育最佳年龄,错过生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地下买卖卵子的局面在疫情期间非常火,因为以前这部分业务在国外,疫情期间地下业务的火热引起人大代表的关注,给国家卫健委提出建立合法的捐卵和储卵途径。公司作为业内从业者了解市场的需求,非常高兴国家卫健委已经提出重视,提出合法捐卵和储卵的途径研究和尽快建立相关管理办法、基本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的修订工作。公司期待和各位投资人一起等待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在政策落实前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做好工作,相信随着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重视,对辅助生殖政策灵活的考虑和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辅助生殖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2.深圳物业收购1.面积/位置/交通:建筑面积大概4.6万平方,包括停车场在内接近8万平方。地下5层,地上27层,地下的负1楼、负2楼与地铁站相连。地址位于上梅林的地铁站旁也有出口,离现在医院大概有10分钟的车程(3站地铁),老院门口有一个地铁站,所以很容易形成联动,节省很多后续的管理成本。交通除离医院近外,医院离地铁四号线出口只有5分钟,在深圳的一个主干线(北环大道和彩田路的交接处),所以标识性很好,独立院子,附属设施或者管理、物业都比较好。2.购买物业的原因:a)妇产科业务扩展,挤占老院IVF空间。现在医院在皇岗路和彩田路间,IVF周期约1w,认为产能后续会有限的原因是:2020年卫健委建议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向生殖及妇产拓宽产业链,更名为妇产医院,公司21年在老院把半层楼改成产科(去年11月拿到产科的服务牌照,新生儿区预计今年3、4月装修完,把牌照拿到后,才变成二级的妇产医院),已占据六七百平方米,压缩了此前IVF的占地面积,或影响患者体验;b)中端VIP服务可大力发展,需要面积腾挪。公司去年试着拿300多平方做VIP服务,效果不错,发现深圳对中端的需求较多,所以想把中端VIP服务扩大,因为现在4%的VIP渗透率,公司估计后续占比能到15%;现在做了产科、儿科(产科每年大概是2-3千个试管婴儿)。c)大湾区病人对服务的要求较高。因为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里提到是四个能力提升,其中一个是病人的体验能力提升。所以公立医院在做,民营医院这方面更要注意;d)深圳人口持续攀升。在2018、2019年深圳人口500万,可能三年后,除首都北京,相信长三角和珠三角有一部分的省会城市聚集人口会越来越多,所以相信深圳的人口也增加,加上女性居多,结婚又晚,看好未来病人量和收入量会增加;e)符合向妇产三甲走的规划:国内目前仅妇科无法评定三甲,因为公司向着妇产三甲模板迈进,因此搬过去后才能评成三级医院(200张床以上+批准三级医院后三年才能评三甲),估计在5-6年左右的时间希望评三甲,届时可能产业链会比现在更多;f)特色学科布局:妇科要从青少年到60岁的妇女为主,围绝经期或绝经期的内分泌管理,儿科注重小孩因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增加和内分泌的管理。公司现在成立了内分泌的团队,有10+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相信未来3-5年这部分病人服务会更多。1.深圳少数股权的收购1.概况:春节前公告了深圳少数股权的收购,相当于对应2021年可能18、19x的估值买深圳医院15%的股权,2.深圳医院预期:21年中报深圳医院做30%+的增长,下半年保持比上半年更快的增速,全年也是超出内部预期,以对价计算买来可能1500-1600万的深圳利润,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估值。3.未来定位:不管是市场中高端的需求,还是病人的年龄结构以及对辅助生殖未来需求的情况,公司非常看好深圳市场。未来3-5年深圳肯定是增长最具潜力的版块。
Q&A:
Q:卫健委表示未来可能要出台较硬的政策,尤其是捐卵和冻卵,因为此前类似业务都是在包括香港和美国海外进行,国内未来捐卵和冻卵的政策目前公司是什么样的预判?
A:1)概念:冻卵在国外有一种方式叫生育率保存的说法,国内冻精已经很成熟,对一些女性比如癌症化疗前现在已经允许做冻卵准备。现在提到的冻卵核心还是和女性的生育年龄相关,女性的生育年龄35岁后会直线下降,这个过程当中如果通过冻卵的方式到合适的时候复苏进行试管婴儿,是解决女性生育因为婚育年龄推后带来不孕不育率提升很重要的方法;2)现状:关于冻卵前面市场不断呼吁,包括湖北有一些医院想做,市场的需求很大。女性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有的采取地下,有的到海外,但海外基本局限于明星和一些有经济实力和有条件、途径的高端人士;3)冻卵在技术上非常简单,如果国家在政策上开放后,是能满足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和国外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不是互相替代的逻辑;4)冻卵仅是解决女性生育能力延期和生育能力保存的一条途径,但是冻卵后,要把卵子释放出来只能采取试管婴儿,如果冻卵放开后,有望为辅助生殖未来的业务量做储备。
Q:部分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女性激发了公众冻卵意识,关于捐卵和冻卵有没有准入的门槛,比如需要年龄多大,是不是一定被诊断出有生育的问题才有资格冻卵?预判一下人口数大概有多少?
A:1)冻卵技术发展已久,从这次来看是主要针对未婚女性的,也是另外一种生育率的促进方式;2)真正有医疗需求的患者已经解决,主要是市场需求,首先是年龄,现在结婚年龄方面深圳在全国较大,国家平均是29.3岁,深圳超过在32-33岁;3)不孕症的统计:20-25岁不孕症发生率是6%,25岁-30岁不孕症发生率9%,30岁-35岁不孕症发生率大概在15%,35-38岁不孕症发生率已经变成30%,40岁+大概在60.12%;4)国家在2021年5月31号颁布的优化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决议,体现对人口的紧迫性以及病人市场的要求、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政策讨论通过,相信市场是井喷的市场。
Q:未来海外的捐卵和冻卵一个周期的费用大概多少?会带来怎样的增量?
A:1)费用方面,卵子冷冻相较于试管婴儿只是没有移植和胚胎的受精培养,大概少3天左右的费用,所以总体费用和试管婴儿差不多,相对而已便宜了5000元左右的价格,但目前民间需求较大;2)技术层面,在优化人口政策的决议里面14条提到要提高辅助生殖的技术能力,不孕症的诊治能力,冻卵国内外技术已经成熟,市场需求也有;3)政策方面,国家已经在研究,价格比国外便宜很多,会有地下市场是因为正规途径仍受限,国外费用贵,及疫情的原因,如问题解决后相信产能会释放。
Q:冻卵和捐卵是不是针对所有的女性,不谈有没有结婚,没有太多年龄和其他指征的象征,纯粹就是生育能力保存的目的?冻卵的单价如果考虑年化有一些维持、储存的费用,是否也比单个IVF周期少?
A:1)此次放开卵子冷冻是对未婚女性,已婚女性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有疾病也不存在这个问题;2)如果从做试管婴儿的角度而言,冻卵每年的保管费用很便宜,且相较于试管婴儿节省了移植和培养的费用,但考虑后续要受精形成胚胎的费用,可能比常规一次性做完的试管婴儿贵一点;3)因为是年轻冷冻,这时的卵子是最佳的时间,如果年龄较大做试管可能几次才成功,但冻卵一次冻十几二十个,性能、效价比最高,所以相对来说整体费用反而便宜;4)假设深圳现在放开,7-8年内是释放的过程,不断有年轻人、高知识分子来,释放出来或对社会、国家、医院三者有利。
Q:政策会比较大的刺激IVF周期,因为冻卵的人多,如果生育必须采用IVF方式,现在比较知名的IVF中心非常忙,需要排队挺长时间。冻卵过程和做下来一个IVF周期有差别,但也走完大部分IVF内容,会不会存在产能问题?另外前面一段医生的培训会不会稍微简单一些?因为不涉及培养和后面胚胎的种植,如果考虑医生的培训需要多长的时间?
A:产能是可以调整的,不是某天所有病人都来,而是一个释放过程,比如24-25岁年轻女孩不来,35岁左右来得多,当然市场宣传要做上去。但量预计会比较满意,因为深圳女性平均年龄是33岁。
Q: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疫情是散发的状态,请问四季度以来一直到今年年初,国内的疫情对在成都和深圳的影响是怎么样的?
A:从去年四季度开始:1)成都:影响相对比较少,目前疫情在可控范围内;2)美国:相对来说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从目前的趋势上还是在可控范围内;3)昆明:去年年底有一波疫情,受到细微影响,但总体可控的;4)深圳:四季度以来状况总体比较好,过年期间疫情对初诊有一些影响,但是比较好的现象是初一病人量比平时少1/3,初二、初三和正常差不多。从初二开始线上咨询量、随访患者和咨询患者和平常没有太大区别。到诊的初诊因为广东人正月一般不会来医院,相信过完年后,疫情稍微控制一下后面还是会比较好的。去年有6.14和7.21两次疫情,特别是香港的封关对公司还是有影响,平时香港有10%的病人,2019年在香港做了一些市场宣传,想把香港病人翻一倍,后因香港动乱及疫情一定的影响。去年市场做了很多包括晚上的夜诊,弥补了一下受到的影响。如果香港疫情结束,特别是搬到新院,老院全拿来接香港病人,相信疫情结束对公司运营更正面。今年春节期间疫情还是有一定影响,但春节病人还是不少,主要是复诊病人,四季度现在来复诊的病人是不少的。
Q:冻卵成功率怎么样?比如10个卵细胞5年或者10年后成功的情况以及出现畸形一些并发症的可能性能不能具体解读一下?
A:1)其实冻卵以前技术没有过关,原因是以前用慢速冷冻,国内10年前慢慢开始使用玻璃化法,最近几年开始突破,核心技术在于把卵子里的水脱的更干净,还有一些物质进入到卵子里把骨架撑起来,从这个角度基本过关了;2)至于引起畸形的问题,只要里面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短时间看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但医学一定需要通过时间的检验,试管婴儿技术出来时,担心试管婴儿可能有畸形,后来慢慢通过时间目前技术基本上过关。
Q:对于冷冻胚胎这类的业务,国家政策有没有支持?还是说只是支持冷冻卵子?
A:1)冷冻胚胎是常规技术,做试管婴儿时多出来的胚胎都冻起来,国家是支持的;2)其实卵子也支持,只是对未婚女性现在限制,已婚或者有医学指征的未婚不大设限。
Q:现在国家对冻卵和冻胚胎的监管是和IVF分开的还是在一起的?全国冻卵的技术是标准化的吗?国家监管发牌照时以什么标准给新的机构发牌照?
A:国家没有单独监管,因为冷冻是辅助生殖技术的一个衍生技术,只能在辅助生殖中心做,不是发冷冻卵子的牌照,发的是具备做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的牌照。Q:玻璃化的冻卵技术成功率比较好,是否还有部分机构还是沿用慢速类的?
A:不会,都是玻璃化。玻璃化是一个方式,但是这里面涉及临床医生技术和促排卵卵子的质量。
Q:最近公司有一些回购,未来回购打算怎么安排?
A:做回购主要是几个考量,从资本回报的角度讲。如果在目前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考虑三种不同的回报投资的方式:1)发现重要的战略性机会进行相对的投资,包括最近深圳少数股权的收购与今天提到的物业的搬迁;2)通过股份backpack,增加股份的回报率;3)常规年份每年会产生6-7亿左右的现金流,在这样的过程中以适当的股利回报投资人。所以今年目前仍然关注潜在市场并购的机会,在二级市场调整比较剧烈的情况里换个角度给了更好并购的窗口期,公司会兼顾两者,把三个手段综合用起来,核心目的是一个:提高投资人的回报率。Q:收购深圳物业的支付安排及对财务现金的影响大概是怎么样的?
A:1)收购完妇儿后账上有17亿左右的现金,做了3亿美金的银团贷款,可以按照公司需要的时间来到账,大概all-in的成本是2.7%三年期的银团,所以深圳物业的收购假设一半是公司账上的现金,一半未来可以考虑用银团,整个财务影响对2022年也是逐渐安排,不是一次性付完,账上还有10+亿的现金,约有1500万左右利息费用的影响,不管对深圳还是集团报表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因为有3亿的银团,即便把深圳物业的钱都付出去后,账上应该还是10几亿的现金,所以今年一些新牌照的收购应该没问题;2)另外一年经营性现金流考虑收妇儿后应该有8亿左右,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现金流还是比较足够的。
Q:物业收购后每年折旧摊销大概是多少?新的物业什么时候可以投入使用?
A:1)我们现在预计3Q23完成装修搬到新物业里。折旧从装修完成投入使用开始算,整个折旧全额是3Q23后。如果看假设物业已经投入使用全年折旧摊销的影响,应该在6000万左右;2)测算过深圳从今年开始把一些产科新的业务在没有搬到新物业里已经逐渐做起来,在物业投入后不管是2023还是2024年,深圳本身新增的收入和利润是可以覆盖掉折旧和摊销影响的。公司也算过深圳如果从现在到2024年,收入和利润如果翻一倍,即便考虑折旧摊销的影响,问题也不大。
Q:对于深圳中山新老院未来的定位和业务开展的差异怎么样?
A:明年大概10月左右搬过去后包括手术室、产科、住院部等大本营全部在新物业,老院保留IVF的门诊,更多接受香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