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赵伟:美国加息预期,如何跟踪?
格隆汇 12-29 09:17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赵伟宏观探索,作者:赵伟团队

报告要点

一、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快速升温,持续扰动市场情绪

12月会议中,美联储宣布加速Taper,点阵图暗示明年或将加息3次,指向政策立场加速转“鹰”。12月16日,美联储正式宣布明年1月起加速Taper,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本轮Taper结束与加息的间隔会比上个周期更短。点阵图显示,2/3的官员预计明年至少加息3次。显而易见,政策立场正在加速转“鹰”。

与此同时,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快速升温,短期波动明显放大。最为市场所熟知的 CME 利率期货数据显示,美联储明年5月的加息概率接近7成,全年至少加息3次的概率更是高达76%。《华尔街日报》等部分机构的问卷调查显示,美联储明年至少加息1次。受加息预期升温等影响,海外市场波动明显加剧。

二、各类加息预期指标的特点不一,更多反映短期情绪

利率期货市场交易的加息预期更新频率高、波动大,基于问卷调查的预期更新频率低、波动小。CME利率期货隐含的加息预期,属于市场交易的结果。由于市场交易容易受到短期情绪扰动,上述加息预期的波动往往较大。《华尔街日报》等机构基于问卷调查的加息预期趋势相对稳健,但频率偏低、反应较滞后。

加息预期的波动,更多反映短期市场情绪,对中长期走势的判断并非绝对准确。加息预期指标的作用,更多反映不同主体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看法,进而影响到不同资产的短期定价。但从结果来看,CME利率期货隐含的加息预期对中长期走势的判断并非绝对准确,《华尔街日报》等机构同样难以做出准确预判。

三、跟踪加息预期,核心看就业,重要观察窗口是明年3月、5月

回归本源,影响美联储加息节奏的核心经济变量是就业。追根溯源,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是就业最大化及物价稳定。其中,因为就业对美国经济基本面及通胀压力的刻画(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更加稳健,而通胀时常容易受非经济因素(地缘冲突)的干扰,美联储对就业的重视程度往往更高。结合美联储历次加息时所处的宏观环境来看,只有就业均处于大幅改善状态,通胀或其他变量的表现不一。

综合而言,明年3月、5月或将是关注美联储政策态度及路径的关键时点,中短期加息预期波动仍将干扰市场情绪。鉴于通胀已达目标,就业最大化是决定美联储加息的关键。若延续当前修复速度,美国就业有望在明年5月前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将于3月吹风加息、5月实施。参考历史经验,中短期加息预期波动仍将干扰市场情绪。至于全年加息几次,取决于就业的后续演绎。

风险提示:美国新冠疫情出现超预期反弹;就业市场修复速度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一、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快速升温,持续扰动市场情绪

12月会议中,美联储宣布加速Taper,点阵图暗示明年或将加息3次,指向政策立场加速转“鹰”。12月16日凌晨,美联储公布最新议息声明,宣布从1月起,每月减少购买200亿美元的美债和100亿美元的MBS(目前是每月减少购买100亿美元的美债和50亿美元的MBS)。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本轮Taper结束与加息的间隔会比上个周期更短。最新点阵图中,2/3的官员预计明年至少加息3次。显而易见,政策立场正加速转“鹰”。

与此同时,CME利率期货等隐含的加息预期明显升温,市场波动明显加剧。作为最为市场所熟知的加息预期,CME利率期货的数据显示,美联储明年5月的加息概率,由1个月前的55.3%快速升至69.9%。不仅如此,CME“预计”美联储明年将加息3次及以上的概率也达到76%。伴随加息预期快速升温,市场波动加剧,例如VIX指数中枢明显抬升。

除了CME利率期货外,隔夜指数掉期(OIS)等其他利率衍生品也同样隐含了加息/降息预期。

此外,WSJ等部分权威机构的问卷调查,也反映美联储加息预期明显升温。部分机构也会公布基于调查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测,也常被作为观测加息预期的指标。以WSJ(《华尔街日报》)为典型代表。WSJ会向70余位经济学家发布问卷调查,其中就包含最新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测。最新的2021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WSJ预计明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为0.34%(当前为0.08%),换言之,美联储明年或将至少加息1次。

二、各类加息预期指标的特点不一,对市场的影响都偏短期

CME利率期货、OIS等被广泛使用,缘于数据更新频率高、紧贴市场情绪,但波动往往较大。无论是CME利率期货或OIS的隐含利率,都是基于市场交易得到的结果,可通过Bloomberg等终端实时跟踪。以2015年9月17日会议为例,CME利率期货的隐含利率反应的是9月联邦基金利率均值0.195%,再结合8月合约的隐含利率作为会议前的利率0.1325%,进而倒推出会议后的利率0.26643%及加息概率53.6%。但问题在于,交易员的即时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隐含利率水平,导致加息预期在短期内容易巨幅波动。

OIS隐含的加息预期的算法也基本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③一般而言,默认美联储1次加息的幅度为25bp。

美联储利率点阵图及基于问卷调查的利率预测波动相对较小,受制于频率较低,反应往往较为滞后。与市场实时的交易结果不同,利率点阵图、WSJ调查分别出自美联储官员、权威经济学家之手,预测趋势更为稳健,不过更新频率较低。其中,美联储于每年3月、6月、9月、12月发布的利率点阵图,并且只发布年度利率预测,对具体加息时点的指示意义不大。与此类似,WSJ仅在每年1月、4月、7月、10月发布半年度利率预测。

加息预期的波动,更多反映短期市场情绪,对中长期走势的判断并非绝对准确。各类加息预期指标的作用,更多反映不同主体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看法,进而影响到不同资产的短期定价。但从结果来看,CME利率期货隐含的加息预期对中长期走势的判断并不绝对准确,包括美联储、《华尔街日报》在内的机构也同样难以做出准确预判。

三、跟踪加息预期,核心看就业,重要观察窗口是明年3月、5月

回归本源,影响美联储加息节奏的核心经济变量是就业。追根溯源,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是就业最大化及物价稳定。其中,因为就业对美国经济基本面及通胀压力的刻画(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更加稳健,而通胀时常容易受非经济因素(地缘冲突)的干扰,美联储对就业的重视程度往往更高。结合美联储历次加息时所处的宏观环境来看,只有就业均处于大幅改善状态,通胀或其他变量的表现不一。例如,1994、2004、2017、2018年,尽管美国通胀压力阶段性缓解,但因为就业市场持续改善,美联储连续实施加息操作。

展望未来,美联储最早可能将在明年3月吹风加息、5月实施,但后续加息节奏存在变数。与前一轮货币正常化周期最大的不同是,美联储明确表示通胀已达目标,就业最大化才是决定加息的关键。若延续当前修复速度,美国就业有望在明年5月前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将于3月吹风加息、5月实施。考虑到“疫后创伤”等或将持续压制美国居民的就业意愿,美国就业市场的中长期修复速度犹存较大变数。这意味着,美联储在明年的加息次数,依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映射到市场层面,明年3月前加息预期波动仍将干扰市场情绪,后续演绎取决于美国就业等基本面的变化。考虑到美联储或将于明年3月吹风加息、5月实施,中短期加息预期容易波动。历史经验显示,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阶段,美股、黄金等走势往往承压,10Y美债利率、美元指数趋于上行。但未来加息预期的演绎路径,仍将主要取决于美国就业等核心经济指标的变化。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12月16日,美联储正式宣布明年1月起加速Taper,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本轮Taper结束与加息的间隔会比上个周期更短。点阵图显示,2/3的官员预计明年至少加息3次。显而易见,政策立场正在加速转“鹰”。

(2)最为市场所熟知的 CME 利率期货数据显示,美联储明年5月的加息概率接近7成,全年至少加息3次的概率更是高达76%。《华尔街日报》等部分机构的问卷调查显示,美联储明年至少加息1次。受加息预期升温影响,海外市场走势波动加剧。

(3)CME利率期货隐含的加息预期,属于市场交易的结果。由于市场交易容易受到短期情绪扰动,上述加息预期的波动往往较大。《华尔街日报》等机构基于问卷调查的加息预期趋势相对稳健,但频率偏低、反应较滞后。

(4)加息预期指标的作用,更多反映不同主体对美联储未来货币政策的看法,进而影响到不同资产的短期定价。但从结果来看,CME利率期货隐含的加息预期对中长期走势的判断并不绝对准确,《华尔街日报》等机构同样难以做出准确预判。

(5)因为就业对美国经济基本面及通胀压力的刻画(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更加稳健,而通胀时常容易受非经济因素(地缘冲突)的干扰,美联储对就业的重视程度往往更高。结合美联储历次加息时所处的宏观环境来看,只有就业均处于大幅改善状态,通胀或其他变量的表现不一。 

(6) 鉴于通胀已达目标,就业最大化才是决定美联储加息的关键。若延续当前修复速度,美国就业有望在明年5月前后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将于3月吹风加息、5月实施。参考历史经验,中短期加息预期波动仍将干扰市场情绪。至于全年加息几次,取决于就业的后续演绎。

风险提示:

1、美国新冠疫情出现超预期反弹;

2、就业市场修复速度不及预期。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