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1月4日联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诺诚健华获得高瓴资本增持1091.4万股,耗资1.94亿港元。增持后,高瓴资本最新持股数约为1.9948亿股,持股比例由12.57%上升至13.30%。在季度调仓之际,高瓴为何再次出手诺诚健华?
在扎根投资医疗大健康领域的高瓴资本的披露持仓变化中,笔者也看到了高瓴资本从医药板块“买买买”转变成甄选优质标的再出手的迹象。高瓴资本更是加快了医药领域的调研频次,将目光投向更加前沿的生物科技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高瓴资本多次出手一家优质的创新药企——诺诚健华-B(9969.HK)。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2月,高瓴资本与维梧资本认购诺诚健华增发新股共计2.1亿股,公司借此获得30.14亿港元筹资。8月17日,高瓴资本再次出手,其二级市场团队增持诺诚健华63.7万股。11月4日,高瓴资本增持1091.4万股,耗资1.94亿港元。此番高瓴资本增持,也将其对于诺诚健华的持股比例由12.57%上升至13.30%。
总体来看,高瓴资本多次增持,看中的是诺诚健华在自主创新、BD以及商业化上实力雄厚。
在政策红利下,Biotech如同雨后春笋般在港交所以及科创板陆续登台。然而在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大环境下,只有真本事的创新药企才能够在竞争中突出重围。
而这个“真本事”也就是创新药企的护城河,包括药企能否内生增长,自主创新研发,为患者提供切实的用药需求;能否在自主研发的同时,外延进行BD扩展,为公司增厚业绩。与此同时,公司的商业化能力才是考验创新药企的关键。
对于一个创新药企新秀而言,诺诚健华这几项指标上都表现亮眼。
在我们分析诺诚健华基本面之前,先来看一下医药行业版块的投资逻辑的变化。
伴随着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医药板块整体表现逐渐出现分化,相应新冠疫苗个股受挫,而长期具有成长性和创新性的细分龙头愈发受到追捧。作为典型的“坡长雪厚”的赛道,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改变。
长期来看,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医药生物依旧是超级牛股的聚集地。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后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NBI)累计上涨最高超过21倍,远超于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的13倍涨幅,具有显著超额收益,其中不乏一些超级牛股。而国内生物医药板块拉长来看,也是远远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其中更是出现相较于发行价涨幅超过好几倍的创新药企。
短期来看,医药板块受疫情扰动影响减弱,整体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后疫情时代下,医药板块受疫情扰动导致的增速异常现象逐渐消退。根据WIND数据显示,以TTM估值法计算,目前生物医药板块估值32.5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7.4倍PE)。
具体到各细分板块,相较于2020年医药行业表现百花齐放,2021年医药行业表现存在估值分化现象,投资由过往关注行业beta而逐步趋向于甄选个股alpha,更加考验投资者对于个股的筛选能力,挖掘优质标的,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图表一:医药整体估值情况
数据来源:WIND,招商证券,格隆汇整理
而在高瓴资本挖掘优质标的中,诺诚健华正在成为alpha股。
在短短的六年多的时间里,诺诚健华已经建立起一套均衡的药物产品管线(主要覆盖血液瘤、实体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其中,核心产品奥布替尼部分适应症已经实现商业化落地,9款药物处于临床试验各个阶段,包括BTK抑制剂奥布替尼(ICP-022)、泛FGFR抑制剂gunagratinib (ICP-192)、泛TRK抑制剂(ICP-723)以及大分子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CM355等。此外,公司还拥有多款临床前产品,针对多种不同靶点进行布局,同时正在积极建立大分子平台。
其中,公司在核心产品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开发上极具执行力。
作为潜在同类最佳BTK抑制剂奥布替尼,其针对血液瘤适应症r/r CLL/SLL以及r/r MCL已经获批上市,产品和业绩开始逐步进入兑现期。然而市场上普遍针对管线中奥布替尼治疗B细胞淋巴瘤以外的适应症市场和其他产品关注较少,实际上,奥布替尼剑指淋巴瘤和自身免疫疾病两大领域,后续适应症的配套开发,将有望进一步打开想象空间。
最新的消息显示,公司也将在在美国ASH年会(血液学协会)上公布多项奥布替尼最新数据。其中,周道斌教授牵头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研究结果被选作口头报吿,李建勇教授牵头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研究结果和侯明教授开展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结果被选为海报展示。
目前,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MS)正在全球开展II期临床研究,并且已经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完成多例受试者给药。
根据多发性硬化国际联合会(MSIF)发布的数据,目前全球超过280万人罹患多发性硬化。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治疗MS药物市场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489亿美元。目前全球范围内暂无BTK抑制剂获批用于治疗MS。不过,一些BTK抑制剂临床数据表明,该类药物治疗MS适应症潜力较大。
在BD上,诺诚健华与MS龙头药企Biogen达成合作协议,将奥布替尼在MS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含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免疾病的独家权利授权给Biogen。公司由此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最多高达8.125亿美元的潜在临床开发以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潜在未来净销售额的百分之十几的分成。但诺诚健华仍拥有奥布替尼全球肿瘤权益,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中国(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的独家权利未来,伴随着奥布替尼在MS上的临床进展逐步推进并在未来商业化,奥布替尼的创新价值将不断得到释放。
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夯实研发管线,推进更多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
诺诚健华在源头创新和临床开发上不断推进。仅从近半年的临床进度来看,公司研发进展迅速。其中包括:新型TYK2抑制剂ICP-332(获批进入临床)、新型多靶点RTK抑制剂ICP-033(获批进入临床)、奥布替尼在中国开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获批进入临床II期)、第二代泛TRK抑制剂ICP-723(获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合作开发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CM355(获批进入临床)。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变构抑制剂ICP-189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成为公司第九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ICP-189是一种口服的SHP2变构抑制剂,可用作单药疗法及/或和其他抗肿瘤药的联合疗法,旨在为肺癌、头颈癌及消化道肿瘤等实体瘤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法。
总体来看,公司无论是在自主研发、BD以及商业化上都处于不错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公司自主研发打造均衡产品管线,覆盖肿瘤+自身免疫双重赛道。另一方面,公司强大的BD优势,也将为公司业绩带来进一步想象空间。此外,公司已经拥有商业化产品,也正在逐步进入业绩兑现期。这些也或将成为诺诚健华步入投资机构甄选alpha的个股清单之内。
图表二:公司近半年以来临床试验进展动态
数据来源:公司公吿,格隆汇整理
在后疫情时代,医药板块整体估值有所回落,投资也更加关注于更加具有成长性,具有估值弹性的个股。作为医药投资的风向标,高瓴资本在减仓部分医疗服务标的,更加关注于创新药赛道的价值股,再次出手诺诚健华,无疑是在好公司与好价格下的优质选择。
对于一家创新药新秀,诺诚健华在成立六年多的时候能够做到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跨步,就已经超过当下市场上80%的Biotech企业,而能够与全球巨头Biogen合作license-out,更是走在药企BD合作趋势的前沿。或许这也是能够被高瓴资本看中的部分原因所在。
对于当下的估值,根据近半年券商评级情况来看,多家机构持续看好,并在10月已有两家券商调高目标价。其中,摩根士丹利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35.28港元,具有80.74%的上升潜力,值得期待。(数据截至2021年11月10日收盘)
图表三:券商评级情况
数据来源:WIND,格隆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