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恒的海外观察
港股投资建议:继续回调中布局核心资产
10月,恒指小幅反弹,考虑到目前经济正呈现下行趋势,以及内资呈现的四大特征:1、卖高买低;2、卖小买大;3、卖周期买消费;4、互联网回调中加仓。
我们认为港股市场已经进入到年底的防御姿态。结合美股taper可能的发酵,我们维持上月的配置建议:1、回调中布局互联网核心资产(腾讯、美团);2、保持银行、电信运营商、电力配置;3、适度加仓食品饮料、家电、保险、医疗、物业服务;4、减仓周期上游。
10月恒指上涨3.3%,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中位。好过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但明显逊于美股。
10月,港股通呈现了小幅流入的局面,合计流入81亿元,(相较9月流入149亿元),有所放缓。
港股通涨跌幅:消费回暖,周期下跌
在10月份,录得正收益的板块为餐饮旅游、家电、汽车、通信、轻工制造、商贸零售、有色金属、综合,可以看出,消费正在回暖;而煤炭、钢铁、医药、化工、建材、房地产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也表明周期股在退潮。其中,电力设备及公用事业由于前期涨幅较多,在10月有一定幅度的回调。
此外,无论是9月还是10月,较为明显的趋势是下跌行业明显多过上涨行业,也就是说市场的赚钱效应不强。尽管10月份恒生指数反弹,但主要是由权重股带来的上涨。
一年以来,恒生国企指数大幅跑输本地股。但最近的三个月,国企指数已经不再跑输香港本地股。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国企已经处在下跌后企稳的位置。
我们跟踪净买入与净卖出前50名,如下:
在10月份,南下资金继续加仓腾讯、美团、快手、电力、电信运营商、保险;减仓方向主要是药明生物/康德,纺织服装、银行、有色、化工、电子等。
总结资金面的这一变化,港股似乎比A股更加偏向防御导向:
1、加仓低位,如互联网、电信、保险;卖出高位,如纺织服装、周期上游;
2、对于互联网,下跌则加仓,上涨则少加。如腾讯,在9月份,净流入116亿,而在本月,股票上涨,但净流入略下行至87亿;
3、更加偏好防御类板块。其中消费,互联网,运营商,电力运营商等,都被市场证明在经济下行时有超额收益的板块;
4、减小小市值股票的持仓。
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最近的两个月中,均是流动性越差的标的表现越差。因此,从以上四个特征,可以很清晰的反映出,机构正在以防御姿态在应对港股,在这样的风险偏好下,指望最后的两个月港股有闪亮的表现恐怕不太现实。
而Q4港股的氛围,大概率是我们在上月中提出的「在超跌中布局希望」,而收获这个希望的时间应该是明年。
我们排序了分析师对2021年业绩预期的变化(较一个月以前)。其中,旅游、农业、互联网医药、教育是主要下调的板块;内资保险、银行、航运等几个板块业绩被上修。
10月,恒指小幅反弹,考虑到目前经济正呈现下行趋势,以及内资呈现的四大特征:
1、卖高买低;
2、卖小买大;
3、卖周期买消费;
4、互联网回调中加仓。
我们认为港股市场已经进入到年底的防御姿态。结合美股taper可能的发酵,我们维持上月的配置建议:
1、回调中布局互联网核心资产(腾讯、美团);
2、保持银行、电信运营商、电力配置;
3、适度加仓食品饮料、家电、保险、医疗、物业服务;
4、减仓周期上游。
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经济周期下行的风险, TAPER预期临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