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06160.HK)近期交流纪要
总结:
1.公司泽布替尼关于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球临床三期获得主要终点成功,后续申请一线用药,一线用药也是目前BTK最大的市场。之前的ALPINE研究显示和伊布替尼比,泽布替尼在复发和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显示出优效性,证明是BTK抑制剂的best-in-class。未来预期销售峰值会超过100亿美金。
2.替雷利珠单抗是国内获批适应症最多的PD-1产品之一,还有四个在审评当中,后续会陆续出数据,包括单药和联用。PARP帕米帕利前不久获批上市。TIGIT进展方面目前全球排名第二,比罗氏稍微落后一点,在全球开展两个三期临床,两个肺癌。还有后续二期临床在开展。
3.BCL-2进展:是继btk之后血液瘤方面的第二个大品种,目前达到320mg的暴露量,明年进入三期。公司通过构建双抗平台、蛋白降解平台,预计未来2-3年有10个best-in-class品种进入临床。
Q&A
Q:泽布替尼美国报产计划?还需要等哪些数据和流程?监管部门对数据的成熟度是什么态度?
一个月前宣布三期成功,目前在申报过程中,不需要等到更多数据。
Q:早期研发管线布局丰富,人员和资源如何分配,研发费用是否会大幅增长?立项策略是什么逻辑?
比以前有更多方法制药,生活质量提升带来更多市场需求,技术在过去十年提升明显,带来更优供给。公司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投入。公司敢于高效率的投入高质量的研发,相信投入的成本和未 来的收益是匹配的。研发之前投入高,是因为做全球研发。全球研发成本很高,但是回报也很高。就比如btk,全球有100亿美金的空间。我们做出best-in-class这个回报是很高的。
目前临床开始自建,不再依赖cro,能够很好降低成本。同时自己做速度和执行更好。另外我们全球临床在亚洲入组60%的病人,跨国大药企在欧美入组60%-70%,我们的优势在于病人成本低,同时入组更快。未来总体研发也不会很快的提升,虽然进入后期的品种增加,但是由于效率提升,每个实验平均还是有下降的。
Q:如何看待一些license out和自己在海外做临床上市销售这两种模式的投入产出关系?
关键要看有没有足够的规模和足够竞争力的产品,不能单纯为了出海而出海。海外权益自己做还是转让是可以讨论的。我们也不是说非得自己做。长远目标是跨国大药企,产品要慢慢积累。全球研发和商业能力需要持续建立。
Q:公司持续推出产品的能力在于?
公司一开始也是做fast-follow,但是一定要从差异化入手。不过也要承认临床前的表现不能证明临床后的情况,但是我们把差异化作为基本要求。有很多公司立项只是做出一个me-too。后面我们开始考虑做fic。挑战更多,逐步摸到门路。 Q:pd-1的策略,我们做了海外临床,同行拿国内的数据提交申报有所不同?
FDA需要有白种人数据证明有效性,但是后面由于pd-1数据特别多,FDA态度有些变化,给了其他企业一些机会,现在国内一些公司只是拿着国内的数据去申报。
Q:后续其他药会有这个机会吗?
应该不会。 要想做更早期的药,没有其他药企帮你铺路。
Q:btk在美国的销售情况?
今年商业推广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具体数据还没有。
Q:bcl-2的开发计划?
慢淋一线和btk的联合用药,这个是巨大的市场。吃一段时间可以停药。Btk失败的病人中的单独用药。骨髓瘤在做探索。Tigit已经入组200例病人,是和pd-1联用的。OX-40明年会有一些数据。
Q:伊布替尼专利即将到期,公司会受到的影响?
如果是me-too,会有较大影响,但是如果是best-in-class,医生会继续用最好的药物。我们有两个头对头的数据。随着病人用的越来越多,我们的真实数据会越来越多。
Q:默沙东和礼来的两个btk产品?
他们是可逆性抑制剂,在第一代进展人群中有不错的疗效,这些结果比较好,但是能不能head to head赢伊布替尼还不好说。
Q:泽布替尼的销售预期?
Best-in-class一般能拿到20-50%的份额。
Q:立项上的考虑,每个国家定价,市场都不一样,公司如何考虑这些问题?
肿瘤如肺癌和乳腺癌中美都很多,但是很有些如结直肠癌欧美多,亚裔上消化道,胃癌,肝癌会多。我们会倾向于亚洲瘤种,被欧美大厂忽略的那部分。我们目前有几大重点,肺癌,上消化道。B细胞淋巴瘤,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