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反垄断“铡刀”落下及教育“双减”政策靴子落地等一系列事件,港A市场终于上演崩盘行情,相比绿油油的股市,大宗商品却全面翻红,其中棉纱表现最为强势。
(来源:同花顺)
期货市场狂欢同时,棉纺织产业也传来捷报。
8月9日盘后,慧聪集团(2280.HK,以下简称“慧聪”)公吿宣布旗下若干成员公司与惠州大亚湾科创集团旗下惠州大亚湾科创签订投资协议,据投资协议,慧聪旗下棉联将获其投资1.5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
完成后,惠州棉联将由北京慧聪科技、天津慧聪及惠州大亚湾科创分别拥有5.01298%、30.688%及30%权益,惠州棉联及上海棉联将仍为慧聪的附属公司,其财务业绩将继续并入慧聪财务业绩。
纺织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全面发力粤港澳湾区
公开资料显示,棉联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核心业务团队骨干均出身于棉花、纺织及产业互联网行业,平台致力于解决棉花纺织行业交易效率低、成本高、采购难等痛点问题,立志为产业各方创造价值,推动产业资源深度整合,努力打造以数字化服务为基础、供应链服务为核心、第三方结算为保障、现代仓储物流服务为重点的纺织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平台。
平台自2016年4月正式上线运营以来,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策略,设立华东、华中、华北、上海、山东、新疆六大区域运营中心及北京、青岛、绍兴服务中心,现业务已覆盖全国。去年疫情倒逼供应链数字化显著加剧,棉联顺势推出大数据算法为基础的全线上交易服务,并于当年3月累计营收破百亿元,成为棉纺织产业链领先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10月,棉联进一步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升级,产品由棉花横向延伸至聚酯纤维与化工原料,纵向延伸至纱线与坯布,品牌由“棉联”升级为“棉联云”,业务重点区域由华东、华北扩展至珠三角地区,形成全面拥抱粤港澳大湾区之势。
慧聪曾加注,获细分龙头认可,已连续12季度盈利
作为慧聪早期介入并加注的平台,与慧聪完成较深的利益绑定,其快速发展显然离不开慧聪的支持。
(棉联过往融资历程;来源:企查查)
此次,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大亚湾科创集团进一步注资棉联,看中的可能不仅是棉联在中国棉纺织产业链中的领先位置与实力,还有其在棉纺织产业数字化这一确定性机会中的优势定位。此外,棉联新的发展战略延伸,与投资方深度推进惠州大亚湾化工原料产业,促进当地数字化经济增长的出发点高度契合。对于棉联而言,获国资加持,在品牌与资金方面得到双重背书,有利于加快发展。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棉联已完成总营收近200亿元,日均在售各类纺织原料资源挂牌量超100万吨,去年12月单月营业额突破10亿元,自2018年5月以来,棉联已实现12个季度连续盈利。而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大宗商品持续走牛,棉纺织品现货价格亦全面维持涨势,这意味着,照此趋势发展,棉联今年业绩大概率将继续向好。
(来源:中国棉花协会官网)
尾声
棉联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并不断获资本认可,除了自身发展加上慧聪助力之外,离不开两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支持:
一是生长环境优良,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我国作为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和生产国,拥有全球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纺织工业全产业链生态基础,不同产品均在国际市场拥有显著竞争优势。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约占全世界的50%,化纤产量约占70%,出口总额约占三分之一,对国际纺织市场影响极大。
二是疫情倒逼B端商户业务流线上化,无疑加速了供应链数字化的进程,有利于推动棉联线上业务量加速增长。
对于慧聪来说,棉联再获国资认可,其实也是其垂直赛道潜力的又一次有力验证。近两年来,慧聪早期投资布局的产业赛道,持续跑出像中模国际、兆信股份这样的优秀赛手,也为慧聪在产业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实现优势卡位占得先机。
(慧聪旗下公司近年来的融资记录;来源:网络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