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大国碳中和之一文理解“碳定价”:大势所趋 挖掘碳交易受益标的
格隆汇 06-28 00:01
缘起:气候变化需全球合作,碳排放关系国家命运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逐渐构建了国家自主贡献(INDC)下的全球减排机制,形成了2020 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我国是碳排放大国,此时在气候治理方面做出积极、有雄心的减排计划,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主动性;同时,能够推进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把能源安全牢牢握在手里。寻道:推进碳交易市场,增加排放成本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需要通过碳定价机制提高碳排放成本降低企业碳排放量。碳定价的主要方法包括碳税和碳交易市场体系。碳交易体系价格发现机制完善,长期效果明显,是当前各国努力发展碳定价机制。构建碳交易体系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排放上限设置、分配方式和方法、市场调节机制等;而影响碳价的关键因素是供需关系和减排成本。政府设定的排放上限逐年减少,从而向市场释放长期减排信号。借鉴全球和欧盟先进经验欧盟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碳交易各要素日渐成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利于促进减排的有效市场。1990-2019 年间,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26%,CAGR 为-1%。2019 年欧盟碳市场交易量为67.8 亿吨二氧化碳,占世界总交易量的77.6%,交易额达到1689.7亿欧元,占世界总额的87.2%。中国碳交易市场:步步为营,终有大成我国碳交易市场以配额交易为主,CCER 为重要调节机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5-2012 年,通过CDM 项目产生CERs 参与国际交易;2013-2020 年,在9 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用CCER 替代CER 建立国内核证减排市场;从2021 年开始,建立了全国碳交易市场,首先纳入电力行业。全国碳交易市场覆盖约40 亿吨CO2 排放,覆盖比例达到40%,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碳交易市场中国碳市场预测及受益行业梳理我们通过分析欧盟市场和9 省市试点市场的换手率,并参考CCER 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减排成本<罚款的经济规律,预测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交易量约为4 亿吨,成交额可达约100 亿元。受益行业:实现碳中和带来的节能减排、CCUS 和新能源设计服务、运营等链条。投资摘要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我们通过分析欧盟市场和9 省市试点市场的换手率,并参考CCER 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减排成本<罚款的经济规律,预测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交易量约为4 亿吨,成交额可达约100 亿元。受益行业:实现碳中和带来的节能减排、CCUS 和新能源设计服务、运营等链条。节能减排和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主要有南网能源、涪陵电力;CCUS 标的主要有从事吸附分离材料的蓝晓科技;新能源运营商主要有龙源电力、三峡能源;新能源设计服务主要有苏文电能、永福股份。核心假设或逻辑第一,为什么必须实现碳中和:作为第一排放大国,此时在气候治理方面做出积极、有雄心的减排计划,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主动性;同时,能够推进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把能源安全牢牢握在手里。第二,发展新能源,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我国新能源资源储量巨大,陆地70米高度的风能预计可开发量为50 亿千瓦,50 米水深70 米高度的海上风电预计可开发量达5 亿千瓦,陆地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达到156 亿千瓦。并且随着技术持续进步,新能源成本稳步下降。新能源发电是我国完成“碳中和”最有优势的路径。第三,国际比较:通过国内外对比,我国发展碳交易时机成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可以形成一个具有较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利于促进减排的有效市场。与市场预期不同之处我们通过分析欧盟市场和9 省市试点市场的换手率,并参考CCER 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减排成本<罚款的经济规律,预测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交易量约为4 亿吨,成交额可达约100 亿元。我们着重分析了排放上限设置、分配方式和方法、市场调节机制等关键因素对碳价的影响,梳理出影响碳价的关键因素是供需关系和减排成本。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第一,碳交易市场政策趋严,造成供需紧张,碳价上升。第二,“双碳”目标超额完成,造成节能减排、CCUS 和新能源等行业超预期高增速。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疫情影响;碳交易相关政策不及预期;减排力度不及预期;电价下行;新能源补贴拖欠;上游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