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綠葉製藥(02186.HK)抗抑鬱症1類新藥鹽酸安舒法辛緩釋片上市申請獲CDE受理
格隆匯 06-11 09:07

2021年6月10日,綠葉製藥集團(02186.HK)宣佈,其自主研發的中國化學藥品1類新藥——鹽酸安舒法辛緩釋片(LY03005)的上市申請已正式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

LY03005用於治療抑鬱症,基於綠葉製藥的新治療實體/新分子實體技術平台開發,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從藥物作用機制到臨牀效果均被證實的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重再攝取抑制劑(SNDRIs),為同類首創產品(First-in-class)。

LY03005的上市申請基於其在中國的六項臨牀研究所得的臨牀數據。其中,III期臨牀試驗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驗證LY03005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試驗共納入558例符合DSM-5診斷標準的中國成人抑鬱症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隨機接受LY03005 80 mg、160 mg或安慰劑為期8周的雙盲治療。研究結果表明,LY03005不僅可以全面、穩定的改善抑鬱症狀,特別是能夠快速改善焦慮狀態,明顯改善快感缺失和認知功能,且不引起嗜睡、不影響性功能、體重和脂代謝。LY03005的臨牀治療學特徵將是實現患者從抑鬱症的改善到重新融入社會的關鍵。

LY03005有望打破一線抗抑鬱藥多年上市空白

作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抑鬱症已困擾全球患者約3.5億人。該疾病具有高發病、高復發、高致殘的特點,是全球各地的首要致殘原因,也是導致全球疾病負擔的一項重大因素。在我國,抑鬱症的病患率達到4.2%。基於龐大的患者需求,2020年,抗抑鬱藥在中國的市場規模達到63.1億元

與臨牀需求形成對比的是,長期以來抗抑鬱新藥的研發進展相對較緩。目前,全球有數十種抗抑鬱藥物在研,但是近年來的研究卻鮮有重大突破,最近一個在美國FDA獲批的一線抗抑鬱新藥要追溯至2013年。LY03005有望打破多年來一線抗抑鬱新藥研發的僵局。

回溯抗抑鬱藥的發展歷史,第一代攝取抑制類抗抑鬱藥是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用藥後可改善抑鬱狀態,但無法改善患者行動遲緩的狀態,亦會致體重增加。此後,第二代攝取抑制類藥物5-HT/NE選擇性雙重再攝取抑制劑(SNRIs)的問世,使患者的行動遲緩問題和體重增加現象得到改善;這兩類藥物是目前治療抑鬱症的主要藥物,但臨牀上仍然存在未滿足的治療需求,例如:起效緩慢、無法改善患者的快感缺失(獎勵驅動)和認知能力,同時會導致患者的性功能障礙等。

LY03005作為一種三重再攝取抑制劑(SNDRIs,相比雙重再攝取抑制劑(SNRIs)增加了DA的再攝取抑制,與之相關的獎賞機制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快感缺失現象,激活大腦皮層的BDNF(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可改善患者認知能力,激活下丘腦-性腺軸有助於改善患者性功能。

除了中國以外,LY03005也分別在美國進入新藥上市申請階段,在日本完成I期臨牀試驗。綠葉製藥計劃在美國、中國、日本、歐洲及其他國家和地區註冊和上市該產品。公司擁有涵蓋LY03005化學成份、晶體形態及製劑的專利,其中化學成份及晶體形態的專利已在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及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獲得。

中樞神經產品組合豐富,潛力品種獲突破進展

包括抑鬱症在內的中樞神經系統治療領域是綠葉製藥的核心戰略領域之一。公司從臨牀需求出發,基於新分子實體技術平台、新型製劑技術平台等創新技術平台,現已擁有一系列差異化的創新藥及創新制劑在研產品,潛力品種不斷收穫突破進展。

今年5月,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創新制劑——利斯的明多日透皮貼劑獲得歐盟多個國家的上市許可資格;今年1月,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II(瑞欣妥®)在中國獲得上市批准,該產品同時也是我國首個自主創新微球製劑;利斯的明單日透皮貼劑(金斯明®)也已向近50個城市的醫院和藥房供應。在中國,公司已組建了一支專業的市場營銷團隊及五個營銷大區,業務覆蓋全國各大區域。

不僅如此,圍繞中樞神經系統,綠葉製藥還有多個在研新藥在中國、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進入臨牀後期和新藥上市申請階段,涵蓋帕金森病、雙相情感障礙等種疾病。公司正在加速推進在該治療領域的全球戰略佈局,通過持續構建豐富的產品組合、深化商業化運營能力,強化在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

註釋:

世界衞生組織官網
《全球衞生統計:抑鬱及其他常見精神疾病》.世界衞生組織
ⅲ IQVIA數據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