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中茅台”罕見地觸及跌停。截止24日收市,牧原股份跌8.58%,報90.44元,日成交53.61億元,資金淨流出2.05億元,公司總市值為3400億元。
從股價走勢來看,今天的一根大陰線,直接將牧原的股價拉到90元,以春節後131元的高點計算累計下跌近29%,回到去年8月份的位置。
造成慘案的原因,大概率與其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有關,在日前披露出來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中,牧原股份表示:
目前全國生豬產能已逐步恢復,雖然未來價格可能有季節性反彈,但生豬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預計生豬行業在2022年或2023年將到達底部。從自身來看,公司需要完善人才管理和資金儲備,做好迎接行業冬天來臨的準備。
換言之,即便行業龍頭也沒有把握在豬週期的下半場完成逆勢增長。
2021年過去了近5個月,去年大大小小豬企以及散户產能擴張的釋放已經得到驗證,生豬價格如今已跌破10元關口。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6.29元/公斤,較1月份高位已下降超過43%。期貨市場上,生豬主力合約2109價格降至23805元/噸,5月份跌幅接近13%。
在消費者實現“豬肉自由”的同時,去年大豐收的豬企這兩年則要面臨巨大的壓力考驗。
根據2020年年報,幾家頭部豬企的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在13.5元/公斤~22元/公斤間不等。這意味着,以目前的市場均價來看,養殖的盈利空間被大大壓縮,甚至有些此前擴張激進的企業有跌破成本線的風險。
4月份的銷售數據顯示,除了牧原股份依舊增長,其他豬企大多是銷量增加但收入同比下降,出現了很明顯的業績拐點。
一季度頭部公司的毛利率已經出現明顯的下滑,彼時豬價還沒有明顯下降,天邦股份的銷售均價還在26元/公斤左右,4月份這個數字為21.09/公斤。以此推斷,二季度的利潤情況不容樂觀。
此外,上游原料的漲價也將對豬企的盈利造成削弱。豬飼料中佔比最大的是玉米和豆粕,而玉米供應緊張,大豆受限於進口,導致這兩種糧食的價格正在持續上漲。中游養殖户將面臨成本增加銷售價格下滑的雙重壓力。
幾乎從豬價出現拐點之後,豬肉股就開始了漫漫長的陰跌之路。從年初開始,温氏股份跌了25%,新希望跌超32%,正邦科技跌22%……牧原是唯一一個逆勢還有上漲動力的豬企,今天跌完還有16個點的漲幅,這是市場給予龍頭的尊重。
但是,在牧原發聲之後,市場的擔憂得到了確認,牧原直接一個跌停迅速完成補跌。反觀其他的豬肉股,今天整體上跌幅不大,畢竟之前一直在調整。
對牧原的投資者來説,這種衝擊主要來自超預期的意外恐慌。在這之前,大多數人都相信牧原的自繁自養模式以及低成本的養殖,能夠使其在豬價下跌的過程中和其他豬企區分開來,但是如今確定性被削弱,順勢產生了懷疑情緒,甚至一些過度聯想的情況。
情緒一旦打開,很難轉向。理論上,週期性強的行業中,龍頭企業往往可以通過市佔率的提高,實現逆勢增長。但是,以量補價的邏輯需要時間去驗證,財報沒有確定之前,這些擔憂會始終存在。
利潤是豬週期的核心驅動因素和首要驅動因素,不是先養豬才有利潤,而是先有利潤才有人去養豬。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錯配,推動了一輪一輪的週期。
供小於求的時候成本高低不足以影響大局,無非是多賺一點少賺一點,大家比的是擴張速度;而當產能過剩時,拼的則是誰的精細化管理更好,誰的成本更低。在週期上行階段大幹快上所加的槓桿,都會在週期下行階段經受市場嚴酷的考驗。
豬週期的下半場,是一場天然的價格戰,誰能在這個過程中不倒下,就能吃掉其他人的份額。“我不必跑得比熊快,只要跑得比你快”,一次次的週期波動,就是不斷剔除弱者的過程,將市場向某一家或者幾家競爭力強的規模化企業集中。
牧原領跑行業的最大原因在於,它走的是工業化養殖的路線,一個大型現代化養豬場可以做到幾十萬頭,各種先進設施設備一應俱全,生產流程、管控流程、食品安全流程,全部標準化。並且,工業化的好處在於,一旦路徑走通,就能夠快速複製粘貼。
這種模式雖然早期固定資產的投入加大,但是隨着規模的壯大,邊際成本會不斷壓縮。牧原短短几年時間超越温氏股份成為行業龍頭的關鍵,正在於此,也是投資者看好牧原的原因。
週期下行改變了牧原的一部分邏輯,量價齊升變為以量補價,這是整個行業都需要承受的壓力。但公司基本面上並沒有太大變化,和同行相比“低成本+擴張速度”的優勢還在,那麼中期來看市場份額的提高可以確定,需要擔心的是短期的不確定性。
按照牧原的説法,豬價跌到這個程度,未來還會有寒冬,這個行業的玩家接下來的日子註定不會舒服。等到眾多玩家虧損離場,行業完成過剩產能的出清,倖存者才能擺脱內卷。在此之前,包括牧原在內的上市豬企的投資性並不強,因為成長大於週期還是週期大於成長,業績沒出之前誰也沒法預測,不確定性因素太多。
在所有周期性行業中,下跌都是免不了的,能不能在一輪週期波動中獲益,才是競爭力強弱的佐證。牧原能不能實現逆勢增長不好説,但如果要選一個最有希望的,應該非它莫屬。
在這輪週期當中,上產能的主要是大資本,大資本比起散户更能扛虧損,意味着下行週期可能會比預期持續地更久。
牧原的成本在13.5元/公斤左右,不用擔心沒錢賺,加上出欄量猛增也可以彌補部分豬價的下滑,但是低成本的優勢很難擋住週期下行,儘管在一個完整週期裏這種優勢可以甩開其他競爭對手。
豬週期下行,泥沙俱下。11倍PE的牧原股價的波動可能不會如其它那麼猛,但同樣會遭遇衝擊。豬價大幅下跌,以及豬價底部維繫的時間可能都會超出市場預期,牧原基本面邏輯有一些變化,未來投資者的回報率預期要放低,可能要在下跌與震盪中熬的時間比較長了。